直播预告 | 未来的艺术设计怎么做?3位CG界重量级大咖对谈未来的设计
每周二或周四,来站酷直播间,分享有趣、有料的行业干货,与行业大咖一起,畅谈“未来的设计”和“设计的未来”!
当前最科幻的创作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魔法”?
人与技术结合,将碰撞出怎样的创意火花?
会软件=会设计吗,一线设计师如何学习技术工具?
CG创作的边界是什么,未来还可以与哪些领域融合?
在未来,怎么定义创作者?
小Z的“灵魂五连问”,酷友们接了几招呢?一起听听行业大咖怎么“拆招”!
未来的艺术设计怎么做?
8月16日 周二 19:00—20:00(扫码预约)
本期直播,我们有幸邀请到CG艺术领域3位重量级嘉宾坐镇,畅谈“未来的设计”和“设计的未来”。无论你是CG艺术高手、技术达人,还是CG艺术品“骨灰粉”,亦或准备“入坑”的小白,欢迎围观并加入这场“话题风暴”。
新技术、新艺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会为很多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变化,那么对于设计师来说,这种变化是否利大于弊?设计师如何自处?一起来听听行业大咖有何高见!
对话嘉宾
杨雪果
国际知名CG艺术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理事、CG艺术专委会常务副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数字媒体与动漫艺术委员会主任
最受欢迎Blur’s good brush绘画工具开发者
杨老师可谓国内CG技术布道者,多年来致力于CG绘画、CG动画、概念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电子音乐、民族文化等领域的创作、研究、教学、商业合作等;多部作品入选国际权威CG图集和大赛,先后荣获Expose7大师奖,CG Overdrive大赛卓越奖等;出版行业知名著作11部,主持与参与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多个;Nvidia、腾讯、小米、Wacom、OPPO、华硕、弘基、技嘉、惠普、ArtPage等十多家国内外机构合作艺术家。
杨老师用 NVIDIA Studio 平台和 NVIDIA Omniverse创作的 Into Void 系列作品,通过全数字化“生成”的方式去创造图形,即完全基于分形的公式计算去创造,不去主观想象、构思、描绘或是修饰作品的内容,没有传统CG创作中的草图描绘、多边形建模、雕刻甚至任何的后期效果处理等环节,所有的画面都通过一次性生成来实现,以保证“全生成”创作方式的纯粹性,充分运用分形的“不确定性”特征,去操控它自己构建出一个能无限生产和无限迭代演化的图形世界。
薄一航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虚拟空间专委会副主任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UC Irvine联合培养博士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和Boston College博士后
薄老师致力于计算机视觉、交互艺术设计、计算电影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北京市教委自然科学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SCI、EI检索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
《数字图像程序基础——从一个矩形画起》从画一个矩形开始,展示如何用编程语言画多个矩形,画运动的矩形,以及与矩形的互动等,把绘画与编程融合起来。
《虚拟空间交互艺术设计》讲述如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巧妙、自然地运用到艺术创作当中,为理性、高冷的科学技术赋予感性、热情的艺术气质。
《虚拟空间技术概论》对虚拟空间设计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梳理,讲述如何将各种工科技术融入虚拟空间艺术。
陆 烨
NVIDIA Studio 业务发展经理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电影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NVIDIA Omniverse 特别课堂作者
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硕士
陆老师多年来致力于视觉AI应用与研究,在AI技术领域有着前沿的探索布局和深厚的沉淀,为多个行业提供过AI咨询服务,希望“让AI为每个人的艺术创意服务。”
主持嘉宾
纪晓亮
站酷网总编辑
内容亮点
当前最科幻的创作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魔法”?
在未来,怎么定义创作者?
一线设计师如何学习技术工具?
彩蛋:新技术真的“无所不能“吗?设计师该如何发挥优势?
好礼相送,等你来收!
站酷好礼已就位
关注主播 or 回复指定评论
将有机会成为幸运酷友,赢取礼物哦~
准备好了么?
8月16日 周二 19:00—20:00
直播间不见不散
▼
项目策划:内容编辑部
视觉设计:范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