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刊词:中国设计师需要一把叫“商业”的锤子

北京/平面设计师/3年前/431浏览
开刊词:中国设计师需要一把叫“商业”的锤子

“乙方”,本应是专业的代名词,在某个领域拥有绝对能力和话语权的一方。






Hi!欢迎来到i’M Channel品牌设计频道。这是i’M的第一篇文章,我会向你讲述i’M是什么、你为什么需要它、以及接下来的计划。






“市场需要设计师,核心是需要设计师每次动手前的思考和选择,操作技巧反而退居其次。很多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对错误的问题提出了正确的答案。”——段绪



01 商业化、职业化

不久前和新入职的品牌设计师吃饭聊天,聊到职业规划,他说:“先好好干好好学,未来就都是自己搞个工作室。”


越轻描淡写,这越是普遍从业者认为自己必走的一条路。在我看来这是个问题,因为这个市场中,从业者目标都是走向商业化,而非职业化。



商业化是指将当前的模式规模化复制,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职业化则是在行业里某个环节不断成长。


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在有优质成果产生的同时,让环节中每个人都从中获得不断提升的回报,从而形成优良的市场环境。


包括我在内,从业者普遍认为中国的设计市场尚不能称为健康,主要现象是:

1.视觉的最终决策人非视觉工作者;

2.设计师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带来的主要病症就是:市面上的好设计少、人才不断流失。



02 问题出在哪

打开一些设计师平台,像进了另一个次元。和现实世界不同的是,这里非常多有创意、有想法的好设计。但为什么最终走进市场的不是它们?


“市场需要的是设计师动手前的思考。” 


如果设计有步骤,最抽象就两步:

1.想好做什么;

2.做。


设计师往往花2份精力拍脑袋定方向,8份精力细化视觉方案。


但是客户——这个花钱让设计进市场的人,只能和你讨论前面被草草带过的方向问题,而被它牵动着的8份精力的视觉方案,不得不被拆的七零八落、重新来过。



这时发生了两件事:1.你失去了客户的放任,TA开始大肆把控创作;2.时间不再允许打磨细节。——又一个差强人意的作品诞生了。

 

你当然可以给错误的问题提出正确的答案,它的创意可能很酷、视觉很炫,但企业不会花钱让它走进市场。


就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市场里的“甲方”们普遍不再敢放手给设计师,设计师也习惯了任由甲方摆布,从创作者退化为执行者。这就形成了行业的主要病灶(客户控制视觉+设计师角色退化)。



03 夺回“权杖”!

设计的本质是“翻译”工作,将策略翻译为视觉信息作用于市场。而翻译,要精通的是两边的语言。换而言之,如果你不理解商业、市场的运行逻辑,很难做出好设计,带来好的结果。


想想如何让你相信一个翻译员?设计也同理。


深入其行业、认知其处境、站在其视角,像花钱的人一样去思考问题,再用自己的专业去做最好的设计,让最终决策权回归视觉工作者手里。


一个人做到了,一个项目就好了;一群人做到了,整个行业就好了。



04 增加收入

不论产品、服务、To B、To C。市场上任何差强人意的营收,原因都不来自购买者,而是产品价值不足、起码是看起来不足。


你不会去理解一个饮料厂家的说:“市场不尊重我们山楂味碳酸饮料。“


设计行业也一样,我们常听“这个市场不尊重设计的价值”。站在企业视角,如果视觉不能帮企业赚钱,你愿意花这笔投资吗?从业收入则也无从谈起。



再借用一次马东的发言,这在设计行业同样行得通。与艺术本身不同的是,设计是一门“有艺术性的生意”,只有先成为一门好生意,好作品、好生态才会接踵而至。


而第一批加入这个变革的那些人、机构,也注定成为未来行业的佼佼者。在别人看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看到机会。




05 i'M Channel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服务号 @目朗 Mulang  中一共分享了近二十篇专访、知识及案例文章,尝试全面的分析项目、阐述设计师——尤其是品牌设计师在工作中所采用的商业思维、策略流程,弱化了“设计”的占比。



期间,我们收到了很多正向反馈,也看到了很多问题。


拍脑袋定创意,其实并不是设计师的爱好。


即使认可商业意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设计师也很难通过常见渠道学习,因为市场、品牌、商业知识内容都忽略了其与视觉工作的关联性,由其倒推工作方法很困难。





于是,i’M Channel诞生了。


我们计划打造更广泛的内容纬度、更细致的工作技巧,为设计师提供那些“用得上的”商业知识,用目朗所做的真实商业案例,将设计与品牌、商业、市场之间的关系娓娓道来,让设计师拥有专属于他们的商业意识。成为第一批进入未来市场的人。


当然,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好玩的创意”、“更炸的配色”、“更炫的几何图形”,这里并不是一个好地方。





06 学以致用



同时,如果你是独立工作者、或者正处实习期间,同“青训计划”一样,i‘M Channel也会不定期发布目朗内部的项目组邀请,欢迎你参与到项目当中。







07 “i'M Group” 交流社群

我们组建了一个社群,主要功能是:


 1.日常相互交流,向段绪和总监们提问;

 2.目朗的项目/岗位发布;
 3.投稿与主题内容征集。


添加下方微信,备注「im」,我们会尽快向你发送邀请链接。




08 开放平台

另外,i’M Channel不是一个媒体账号,而是一个平台。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也只是众多内容作者之一。


同时i‘M也向全体目朗人、设计从业者发出邀请,诚邀你作为I'M Channel作者之一,分享你独到的见解、经验、故事,在为你匹配资源的同时,你也会获得一笔来自i'M的创作基金。


投稿邮箱:yanghaohai@mulang.net

投稿微信:Mulang_Phil




- 写在最后

启动i’M Channel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逻辑是希望通过提供一系列设计师用得上的商业、市场、品牌知识,以内容质量为第一要素,吸引更多从业者的关注,加速目朗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做一笔双方都“划得来”的买卖。


“乙方”,本应是专业的代名词,在某个领域拥有绝对能力和话语权的一方。与其让10分的视觉走入设计师平台,我们更愿意让7分的设计走进市场。






近期内容预告:

1. 《设计提案,先胜而后战》-建斌的提案技巧

2. 《怎么为设计项目做市场调研》-解决让你头疼的调研工作

3. 《目朗品牌组-品牌设计项目全记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以上为暂定标题,具体以实际推送为准。



©本文作者:杨昊海 | 视觉设计:杨昊海、廖庆玲、高添、罗洪鼎 | 策划:牛子威、郑瑞鑫 | 特别鸣谢:段绪、孙建斌、张岱齐 等同事们

文内出现的文字、图片、知识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i‘M只用于信息传递,非商务用途。若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7
Report
|
5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关于设计师的未来
关于设计师的未来
关于设计师的未来
关于设计师的未来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师的灵感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