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高质量需求文档怎么写?超级厉害的产品经理都在用蓝湖超级文档

北京/UI设计师/3年前/989浏览
人类高质量需求文档怎么写?超级厉害的产品经理都在用蓝湖超级文档

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决定你的思维方式。

适合人群:0-5 岁产品经理、“野路子”产品人、期望系统性学习产品方法的人群



你将得到:
1、写需求文档和口头交流到底哪个更适合我?
2、为什么我的文档总有人说看不懂?
3、需求文档“好”的标准是什么?
4、评审会上总因为逻辑漏洞被研发追问,如何能避免这种尴尬?
5、大厂是怎么写需求文档的,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什么?

阅读时间:🥤 喝完一杯奶茶的时间

我们这边不写需求文档,研发也没耐心看,只看原型和设计图。 — by. 产品经理

我觉得文档读起来太累,你直接给我讲一遍吧。— by. 研发工程师

这个功能之前的逻辑是什么来着?我也忘了,你查查代码吧?— by. 产品经理

产品逻辑漏洞特别多,需求很粗糙,逻辑都是我们补充的。—by. 测试工程师


这些问题在大部分产研团队中都存在,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感也因此逐渐降低。但在我调研的产品、研发同学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他们会因为产品价值不明确、逻辑不清晰吵得不可开交从而浪费大量时间,但与此同时又一致认为写需求文档价值不大,原型旁边标注逻辑是产品交付需求更高效的方式

所以,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写需求文档每当我抛出这个问题,高票回答中都会出现这个答案:需求文档只是形式,把产品逻辑和研发对清楚也能达到一样效果。但实际上这样理解问题的人,往往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深刻理解需求文档的底层逻辑。

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决定你的思维方式。”你当然可以在原型旁边标注详细的逻辑,甚至口头对研发说明逻辑。但这些都是不够体系化的表达方式,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方法,你的思考方式是无法得到结构化的训练。说不清这个需求的价值,不会从产品 5 要素去思考问题,最终呈现出的表象就是研发口中的“产品拍脑袋想的需求”。可能你会觉得这么说并不尊重,但事实确实如此。

需求文档是让你深思熟虑后产出的信息无损地流转在工作中各个角色间的媒介。

接下来,我们看看“需求文档”需要拥有哪些要素,才能帮助产品经理们增加高质量思考,输出完备准确的信息。


🍎 “需求文档需要是结构化的”

在写需求文档前,需要找一份优质的模板大纲。好的模板大纲是结构化的,能让我们更全面的思考问题,保障文档输出的最低水平。(我在下方章节提供了一套优质的需求文档模板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结构是骨、现象是皮。”在思考需求问题时不要被表象迷惑,应更深挖其本质。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引导的需求,整体逻辑是:通过用户的行为,触发引导提示。当时需求围绕着:用户点击 A 出现引导 a,点击 B 出现引导 b 去描述。现在回忆起来,这种描述就是按照现象去描述的并没有抓住本质。这套逻辑的本质是一套触发器的逻辑,存在入参和出参,入参不同导致现象不同,所以研发只要开发这套触发器即可。


☝️ “需求文档是需要经得起挑战的”

你可以在需求中添加和删减任何模块,但要经得起他人挑战。例如:背景信息是否需要写?写或者不写会带来什么样的利弊?增加这部分信息是让你的需求更加完备易懂了,还是更加冗余了?阅读者会这部分信息是否感兴趣?等等。
如果以上问题都想清楚了,那你的文档经得起任何 challenge。


🍭 “需求文档是需要为你的读者而写的”

我们经常遇到新上的功能要给研发、运营、客户支持甚至是老板等角色进行产品宣讲。一些产品经理会拿着同一份文档、重复同一套语言逻辑,格式化的讲解,但实际上往往会看到听众一脸茫然的表情,长此以往这种宣讲会大家也都不想参加了。这并不是听众的理解能力问题而是针对不同人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阐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例如,给老板宣讲新功能的时候,他重点关心的是这个功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收益?成本如何?上线后效果怎么样?而非功能怎么使用,细节逻辑是什么。但如果是给客户支持进行宣讲,那么反而是功能如何使用,用户遇到问题怎么处理更加重要。

所以在需求文档中,我往往会加上 QA 这个模板,模拟听众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逐一解释。这种方法起码能节省你 40% 以上的开会时间。


🍸 “需求文档是需要注入感情的”

这部分就是相对高级的要求了,实现起来也确实比较困难。我曾经给运营宣讲需求的时候发现,明明这个需求他们也很关心,但是宣讲过程中他们表现的心不在焉,似乎听不进去只想快点下班。

实际上问题在于产品经理把需求当做功能点讲解了。人类天性是喜欢听故事的,每一个需求本身都是一个故事:在什么样的场景,一帮什么样的人,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其他人是怎么解决的,我们又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你擅长讲故事,擅长把人们带入场景中产生共情,那你就能写好一份需求文档。

那么,应该如何写一篇高质量的需求文档呢?我曾有幸和字节跳动产品专家交流过这个问题,他将需求思考方法抽象总结出一份模板,目前这份模板不仅他的团队在用,我也使用至今,有效的帮我结构化了思维方式。

这份模板(请见下图)一共分为 10 部分。无论大小需求,除了第 10 部分 i18N(即是否有国际化需求)可能部分公司不涉及,剩下的内容都有填写的必要性。当你深入思考每一部分并明确描述逻辑,你会发现需求的沟通成本降低了。养成写需求文档的习惯,产品输出的逻辑漏洞会越来越少,功能规划也会变得井井有条。

undefined



除此之外,我还收集了日常工作中优秀的产研先进方法。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对写需求文档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希望落实在自己的工作中,就请来 蓝湖 超级文档 中的 模板中心看看我为你准备的内容吧。

蓝湖是一款产研协作工具,我们致力于提高整个产研工作效率。在蓝湖,不仅有本文所提及的需求文档模板和最佳案例,更有各个大厂(如美团、阿里、字节等公司)实际在用的方法论。例如:敏捷项目管理、用户画像、产品能力模型、UX审核清单、接口文档模板、产研思考模型等大量优质模板和案例。


获取更多产研先进方法步骤如下:


1️⃣ 电脑端搜索“蓝湖”进入官网,或者输入网址 www.lanhuapp.com 进行注册


undefined


2️⃣ 注册后选择超级文档,点击「 新建文档」就能查看我为你准备的全部产研先进方法以及真实案例了

undefined

3️⃣ 你可以尝试选择任意模板进行创建或者在超级文档中写笔记、撰写产研相关文档、甚至是管理项目

undefined


4️⃣ 另外,你还可以将文档分享给其他小伙伴进行阅读以及共同管理项目

🌸  期待我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更期待我们能在蓝湖相遇。



2
阅读原文
|
Report
|
19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马年IP设计 MA DUODUO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IP设计合集 DGS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宇宙波 x 七夕新传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七月上
七月上
七月上
七月上
作品收藏夹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作品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干货
干货
干货
干货
作品收藏夹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