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生态修复与景观环境再生:永引渠整体环境提升规划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设计爱好者/3年前/1378浏览
滨水空间生态修复与景观环境再生:永引渠整体环境提升规划Recommanded by editor

永引渠整体环境提升规划及⼀期建设⼯程设计

项目信息

Project Information



项⽬名称:永引渠整体环境提升规划及⼀期建设⼯程设计

项⽬地点:北京市 ⽯景⼭区

项⽬规模:8.6公顷

项⽬历时:2018年9⽉28⽇-2019年11⽉28日

设计单位: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北京石泰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通成达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获奖情况

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二等奖



鸣谢

本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得到了石景山市政管委、北京石泰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业主方)与北京通成达水务建设有限公司(施工方)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协作,在此表达衷心的感谢!





项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1.1 项目概况


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与潮白河、洵河、拒马河、北运河共同奠定了北京市域总体水系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1956年修建北京第一条引水渠,即永定河引水渠与模式口水电站,用于供应城市水资源。




北京市总体水系格局 ▼

设计范围西起金顶山路,东至西五环,南至中关村石景山园,北至保险产业园,全长约3.5公里,总宽度平均约175米。一期已建设范围为保险产业园段,长约1.2公里。


总体环境提升及一期工程平面图 ▼



1.2 城市发展诉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 目前仍然保持着工业时代水渠特征的永引渠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和广大人民对于滨水空间使用的需求。新时代的滨水空间应全面承载城市滨水休闲、文化旅游、形象展示等多重功能。

因此,本次永引渠区域环境提升⼯程的⽬标是打造集⽣态、⽣活、⽂化、⽔利功能于⼀体的城市滨⽔活⼒廊道,彰显⽯景⼭城市魅⼒,塑造⽯景⼭城市新名⽚。 



1.3 设计思路

设计重点为一带滨水(即永引渠巡检路及以上河道空间为载体的滨水景观带)、两廊共建(即永引渠北巡河路慢行道与永引南路南侧50米绿带内的慢行道,全长共约7公里的慢行系统),既关注公共空间本身的设计营造,又注重城市空间和水系的关联性。



1.4 项目难点

· 空间孤立,风格不一:目前各单位均以传统思路对场地内的不同权属区域进行单独设计、建设,缺乏上位规划统筹思想,导致各地块空间孤立、风格定位不一。

· 工业水渠,功能单一:人工水渠,河坡硬化,种植土裸露,植被稀疏,河坡径流量大,仅承担输水、行洪功能,需考虑后工业时代滨水空间功能丰富、市场价值提升、独特性和延展性塑造。

· 河道笔直,管线复杂:河坡陡直,约为1:3坡度,河道上开口50米,河深4~8米。东水西调管线、国防光缆沿河岸敷设,错综复杂,修建年代较久。



巡检路建设前实景 ▼




创新与特色

Innov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亮点一:一带滨水——多样化岸线形式,拓展滨水活动空间



永引渠河道内巡检路以下实行水利院生态护岸方案。巡检路经过设计演变成宽窄不一、灵动曲折的亲水步道。全段两岸共设计12处亲水平台,其中一期保险产业园段共三处。造型大气简洁、形式统一、适度变化,巡检路与巡河路平台通过台阶实现上下连通,结合廊架、坐凳、垃圾桶等设施,满足使用人群休息停留、观景休闲需求。



亲水步道建成效果 ▼


观景平台建成效果 ▼


巡检路与巡河路上下平台建成效果 ▼


为进一步助力永引渠滨水绿廊吸引人气、增加关注度与话题度,在一、二期各设计一处核心引爆点,一期设计依托现状人行桥改造成为网红桥——庐台,与北面卢师山和永定河文化呼应,承载生态文明、职住平衡、社会和谐的广大舞台。


庐台建成效果 ▼


庐台夜间建成效果 ▼



亮点二:两廊共建——倡导滨⽔空间与城市绿地之间的多元互动



北巡河路慢行道与南侧50米绿带慢行道串联起南北慢行两廊,结合现有植被情况适度调整路由,使其曲直有度,与北侧已建100米绿带步道系统连通。两廊设计可供步行、慢跑、骑行的慢行道,应急时可保证抢险车辆通过。其中,掺有夜光石和喷涂新颖标识标线的跑道是一大亮点,凸现细节品质。



慢行道建成效果 ▼


根据服务半径的需要,设计4处包含公共卫生间、紧急简易救护、充电、共享雨具、热水间、自行车停靠、林下休息场地等功能的便民驿站,同时对于导视系统、城市家具、公服设施、广播监控设施进行布点与设计,极大方便广大群众的使用,完善设施功能复合、高效的滨水空间。


服务驿站建成效果 ▼



亮点三:种植设计——引导丰枯兼容的滨⽔景观营造



以生态为基底,重视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营造完整的植被生态系统,兼顾常时与淹没期植物景观,突出植物景观的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运用ArcGIS技术对场地进行视线分析,精准定位最佳观赏点以借景西山,科学完美的与西山美景融为一体。结合色彩心理学原理,择选蓝紫色系植物作为基调,从心理上削弱夏季炎热感,给游人带来2~3℃的心理降温。

为适应河道水位的常年变化,设计可淹没的弹性景观,选择旱湿两用以及可净化水体的植物,综合平衡造价,减缓河道流速,营造生态集约型河道。 


植物种植效果 ▼



亮点四:照明设计——提升永引渠区域整体活⼒与魅⼒



以美观性、耐用性、可实施性与经济性为原则,一带滨水为高亮度区、两廊慢行系统为中亮度区,桥体亮化呈现节日与常时效果,通过适度、优美的夜景效果提升永引渠区域整体活力与魅力。


桥体亮化建成效果 ▼


桥体与滨水步道亮化效果实景 ▼




社会评价

Social Assessment




项目建成后改变了永引渠“工业水渠、景观性差、生态性差”的现状,解决了百姓“临水不近水,近水不亲水”的尴尬局面,完善了区域慢行系统格局,重视河道生态,打造植被季相变化,营造物种多样性,同时,丰富了河道游憩空间类型,提供了全年全天候休闲活动场地,满足了广大市民滨水休闲需求,吸引大量游客漫步驻足,进一步提升石景山区滨水空间的活力,成为石景山区在蓝绿空间赋能方面的典型示范,实现集生态、生活、文化、水利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活力廊道。




文稿:EPC设计管理中心


编辑:企业文化中心
责任编辑:潘阳/田禹
总编:吴宜夏




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之一,隶属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世界财富500强第13位)。具有建筑设计甲级、城市规划编制甲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风景园林甲级等多项资质,通过“三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建设计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院”,您可以关注我院公众号,欢迎各界朋友的交流与合作。



11
阅读原文
|
Report
|
18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装东西Packing.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规划
规划
规划
规划
作品收藏夹
环境提升改造
环境提升改造
环境提升改造
环境提升改造
作品收藏夹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作品收藏夹
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
作品收藏夹
园林
园林
园林
园林
作品收藏夹
风貌改造
风貌改造
风貌改造
风貌改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