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花开.欢喜葵花——刘静.《向日葵》陶瓷古彩艺术系列方形瓷板画作品自述
《花开向日.欢喜葵花》是陶瓷古彩方形瓷板画系列作品,用珠明料勾线,再用七种水料颜色进行平涂填色,入窑烧800度。向日葵的整体
向日花开.欢喜葵花——刘静.《向日葵》陶瓷古彩艺术系列方形瓷板画作品自述
《花开向日.欢喜葵花》是陶瓷古彩方形瓷板画系列作品,用珠明料勾线,再用七种水料颜色进行平涂填色,入窑烧800度。向日葵的整体与细碎,粗狂与细腻,可谓错落有致,不背离向日葵的自然形态,气势雄健,让人感受到一种理性的不可违抗的井然和秩序,给人朝气蓬勃、赏心悦目和清秀明丽的感觉。我大胆夸张的扩大了向日葵硕大的花盘,有整个花盘的,有半个花盘的,占用画面比例比较多,大大小小之间相互映衬,如平面般展开,向日葵古彩勾线依次排列,时而疏密,时而宽松,点线面结合,有蒙德里安的抽象之美,所不同的是我用了曲线圆形来使平面抽象成为了一个有节奏的有动感的画面,而蒙德里安运用的是直线构成几何的抽象美。各种古彩装饰图案层层扩展排序,有圆圈、几何、曲线、直线和长短块面,大面积集结而成的花朵显得风姿绰约和厚重超逸,让我想到了乔治.修拉运用的“点彩”画法,他用数以万计的小点构成了精密和谐的人物风景画面的构图,而我的作品则用线进行构图,用线进行图案拼接组合装饰,小面积用点进行细致立体点缀突出画面展现,是夸张的表现了现代主义的形式构成。我的作品大面积红绿黄蓝紫色彩的挥写,色彩明快而不艳俗,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享受,结合自身不急不躁的性格,从而描绘出了这六块方形瓷板画。作品中的点线面,一花一草,都出自于我对大自然中向日葵的深刻感悟,饱含了理性的创作思路,大面积理性的线条排序和圆形设计彰显了作品的生动活泼和不拘一格,展现出了我内心对自然深深的大爱。《花开向日.欢喜葵花》陶瓷古彩方形瓷板画系列作品,从构图上来看,向日葵主次分明,从空间上来看,留白疏密有致,从审美上来看,古彩质感唯美,整体上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有超越时空的时代印象享受。向日葵的坚守和对太阳的忠贞就是我们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鲜明写照,在此辛丑年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向日葵是一种信念的花,绽放着光荣奋斗的道路,我好喜欢向日葵花。

我很喜欢克里姆特的作品,其绘画中充满装饰意味和象征性内涵的形式,他将装饰艺术巧妙地运用在创作中,强调了画面中点、线、面的对比与协调所表现出的平面和视觉效果。他的向日葵风景画也带有装饰感,画面中一株向日葵亭亭玉立,叶子被几何化层层处理,草地上有红花、黄花、紫花和绿叶,背景的花多采用点的形式呈现,大小疏密结合,紧密的笔触如帘子般形成了整块背景的面,在深浅层次极度和谐的背景中隐约出现的小白亮点,更是使整个画面营造出一派繁花似锦的视觉效果,这种唯美且饱满装饰性的形式独树一帜,我很喜欢和欣赏。突然想到席勒也画了向日葵,不过他的向日葵花盘比较小,一圈的黄色花瓣和叶子却画的很大,整个向日葵的绘制极为简洁和概括,在没有完全模仿自然地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圆形、几何形的点线面处理方式,作品同样趣味生动。另外,梵高的向日葵画作是极具有代表性的,所描绘的对象并不是作为经济作物的向日葵,而是栽在盆里或插在瓶里,供人观赏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浓缩成了梵高的一幅又一幅的名作,既有紧闭的苞蕾,也有盛开的花盘,既有抬着高贵花头的,也有垂着成熟果实的,既有绚烂绽放的,也有枯萎低头的,他的画面充满动感的节奏,极具艺术内涵。颜色主要是黄色调,整幅画像是烧满画布的火焰,颜色上有强烈的对比色,每幅画作都给人一种无形的生命力,结合梵高炽热的感情、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气质,让人感到生活充满希望,会觉得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天空是那样的广阔,这种表现和技巧和谐统一,这种装饰性和抽象性的完美融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借物寓情是梵高的真切实感,向日葵鲜明的色彩对比把梵高的现实孤独感映衬的淋漓尽致,这种极致的绘画塑造能力实在让人折服,这种天赋也让人折服。

我喜欢向日葵,因为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盛开,是那样坚定,青春就是要我们学习向日葵,做一个积极吸收正能量的人,面对阳光,不自艾自怜,每天活出最灿烂的自己。直到现在,世间百态也同样知之甚少,人生是被一只无形的命运大手操控着,不会因为你的善良努力或者懒惰后退改变既定的命运轨迹,挫折后能领悟,成功后能总结,我们应该记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教诲,关于生活的智慧还需要历练。关于一些事情的失败,心里要慢慢接受而放下,放下后会轻松,轻松后会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不能忘记曾经拥有的时间,不能忘记得不到的教训,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不要放弃,你看向日葵坚持仰望终会找到一抹属于自己的暖阳,就像一位歌手周深演唱的《光亮》里:“再无边再无尽再无解总有一线生机,光亮你自己”,那我们为何不活成一束光呢,会领悟东坡式智慧也未可知。加缪说:“我能够创作,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我的本性是在静止中前进,我最深沉最确定的倾向是沉默和日常生活。”向日葵顽强不屈地扎根于坚硬的土地上,坚韧不拔地生长在炎热的盛夏,倾注执著,仿佛无数个质朴的炎黄子孙为了种族的繁衍,为了孕育那饱满的花盘,承受着生活的磨砺,屹立不倒勇往直前,不允许有片刻的怀疑,否则就会坠入万丈深渊。想到这里,向日葵与人们现实物质生活的密切相关,就是作为炒货的葵花瓜子,它不仅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具有实用的经济价值,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离不开的一种品格价值,它会让人们心怀感恩,因为它始终是新年吉庆家人团圆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人们嗑葵花瓜子进行相聚交流远在吃西瓜子、南瓜子、松子等品种之上,每个人几乎在过春节时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每家每户进行串门拜年后,大多数会嗑葵花瓜子聊天,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尤其是小孩子们,衣服兜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瓜子、花生和糖果,好生热闹。

作为一个山东人在景德镇生活,也是一件非常充实并快乐的事情,景德镇因为它的开放和包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来研学,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薪火旺盛,看过刘涛等演员演绎的电视剧《景德镇》,看过赵雅芝等演员演绎的《青花》,你会理解景德镇瓷器的技艺传承和艺术的接纳创新,陈志岁在《景德镇》诗文中讲“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就形象的描绘出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史,即土器是根本,王都是地位,高岭是高岭土,高岭土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最主要的原料,所以景德镇这座城市的陶瓷艺术具有真正的瓷器活力和国际性。自从抖音短视频和直播兴起后,我们查询一些东西或者资料会在抖音里搜寻,抖音适合在移动状态或者短时间的休闲状态下观看,当然了,我也在抖音里搜索了关于向日葵的有关方面的内容,看到了很多人去景德镇高岭村观看花海,里面就有向日葵,原来如此,成片的向日葵在景德镇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打卡去参观和欣赏,我开心极了直接又找寻了过去, 记得当时是2021年9月6日,是第四次去看向日葵了,对向日葵的印象又加深了几分。原来刷抖音都可以探寻一些有趣和未知的事情。我去了高岭.中国村看到花海后,被眼前的现代花海设计所吸引和振奋,花海面积好大啊,这是我的第一感受,高岭花海目前已种下百合花、波斯菊、薰衣草、向日葵、茶花等数十个种类的鲜花和各种水果,形成了“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休闲观光旅游目的地,一跃成为网红景区,五彩斑斓的花海在群岭环抱之间,也成为景德镇的自然美景中的一大特色。高岭花海的向日葵园地面积好大好广阔啊,不过向日葵是偏矮小的向日葵品种,没有浮梁县新平村的向日葵高大,但同样很是漂亮和壮观,我拍了几段向日葵的视频作为留念。据了解向日葵有很多品种的,高大的向日葵拥有高大粗糙的茎,可以长到几十厘米高,好像长高能无限接近太阳一样有趣,比如:摩天大楼,阳光森林,美洲巨人,俄罗斯猛犸象,阿兹特克,孔氏杂交,大灰条,蒙古大向日葵,佩雷多维克和泰坦;矮小的向日葵喜欢成群生长,只能生长到一米左右,比如:日光之舞,小贝卡,太平洋金花,烈日,微笑,欢笑,黑油,矮太阳黑子,超人,爱尔兰眼睛,柠檬皇后,阳光小姐,阳光微笑,夏日柠檬,金色阳光和黄盘;彩色的向日葵品种很少,也是很难见到的,比如:红陶,漫步者,火星女士,基安蒂,红磨坊等。

关于古彩花鸟陶瓷艺术方面,我个人非常喜欢蓝国华老师的作品风格,蓝国华老师师承古彩宗师段茂发老师,但他进行了技法上的一些创新,他笔下的古彩花鸟作品,线条刚劲有力,笔画简练,色彩对比鲜明,作品清新可人。蓝国华老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与审美观,通过时代的装饰性手法,给了古彩新的生命,却又不失古彩花鸟艺术的本质,他通过不断的实践与革新,最终创造出了一种自己独有的,跨越新时代的古彩花鸟艺术风格。蓝国华老师创作的梅花最有特色,我在作品面前仔细观察过,很是欣赏,值得学习,他的梅花古彩作品有的临岸倚岩含苞半开,有的沐风洗雨枝闲花茂,把梅花的品格诠释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冰清玉洁和古朴典雅,作品仿佛散发着阵阵含香,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闻香识花。我们每个人对古彩花鸟艺术的理解不同,用法用笔均不同,塑造作品的艺术语言更是多种多样,相比之下,我的《花开向日.欢喜葵花》陶瓷古彩方形瓷板画系列作品绘制有点粗糙了,看过蓝国华老师的作品后,受益匪浅,也希望自己在古彩花鸟艺术的发展上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崭新的天空,像向日葵一样,畅游在自己的天空里,永不言弃。

古往今来,我国历代文人雅士对向日葵多有题咏,歌颂不绝,雅趣绵延,在中国绘画当中,出现了很多艺术家对向日葵的描绘做出了很多绘画尝试和理论研究,这种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唐云老师笔下的向日葵,花朵的金黄,笔墨的点垛,雄健爽朗,酣畅淋漓,向日葵整体沐浴着朝阳的光辉,墨青色的枝叶郁郁葱葱,唐云老师将向日葵的磊落大方和热情奔放的性格完美展现出来。徐悲鸿老师笔下的向日葵都是作为动物(鸡、鹅、猫)的配景而不是主题。林风眠老师笔下的向日葵是描绘的静物画,他不仅追踪中国传统的宋元汉唐文化和广大的民间美术,留学期间广泛吸收古典艺术、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艺术的精华,他将西方传统题材揉合中国彩墨而形成了的全新画风。林风眠老师探索了很多,有水墨与油彩,有力量与柔情,有诗人般的气质与清醒的理智,他采用独特的方形构图,巧妙地配置不同的物品,整体构图平稳又能突出主体向日葵。看过林风眠老师的一幅向日葵画作,在光的影响下,以黄为主调,明亮的黄色中又有橙黄、柠檬黄和黄绿等,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良好把握,在现代中国画创作中非常难得。他喜欢用色调深沉的背景,向日葵运线的果断、疾速和遒劲,显出一种独立的个性,花瓶和窗帘以白色线条勾勒强调,表现出背光的透明效果,融会了马蒂斯的技法,马蒂斯早期也画过花瓶里的向日葵,林风眠老师常常融浓丽的彩色于水墨,突出人对大自然视觉感受的新鲜感,把自然和心灵视为创造艺术生命的源泉,透出一种闲适的情调。《花开向日.欢喜葵花》陶瓷古彩方形瓷板画系列作品,不题诗于画,我注重观察对象,不再现照抄表面的真实,我是在方形的构图中创造向日葵的装饰艺术,但是值得反思的是,凡以彩色为主的画,都有统一的大色调,其中又含有丰富的小色调和色调层次,这种令人神往的意境的塑造我还没有全面做到,林风眠老师的这种特立独行的创作勇气,勇猛精进的求索,开拓革新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和思考。
丁鸿雁老师笔下的向日葵,是田园诗歌的意趣,他将整株向日葵连花盘带茎叶移入画面中,花盘朝向不同,并在花盘颜色中适量融入水墨成分,色墨交融后使花盘色调有了丰富的变化,显示出向日葵的灿烂和沉实,去除了纯黄色的火气和俗气,他特意扩大茎秆的维度,衬出向日葵在画面中茁壮的生命力。丁鸿雁老师巧于把葵花与配景和谐相处,有鸟类和禽类等,动静相生,洋溢着生活气息,笔墨功夫深厚,在多种多样的花鸟配景的衬托下,向日葵显示出特有的美感和气度。徐海燕老师的《葵花映日》和《翰墨逸情》两幅国画作品我很喜欢,她的大写意向日葵用笔用墨泼辣严谨和苍劲有力,可谓意趣盎然,两幅作品中的向日葵都是歪着头或者低着头的,有沉雄朴厚古雅刚正的风格,向日葵呈现出生命肆意绽放的风采。由于我的作品基本上是工笔性质的,对于大写意的东西很是向往和喜欢,目前的向日葵古彩瓷板画还没有创作出写意的作品,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未来的风格转变问题。王丽荣老师笔下的向日葵是水墨写意画法,向日葵黄色花瓣形状可爱圆润随意,虚实奔放有趣,夸张的个性化恰到好处的呈现出向日葵半开的花朵和成熟的迎接朝阳的向日葵花。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念一清静,即使是最简单的一花一草,都能融入艺术家特有的思想和人文情怀,艺术的真谛在于传达美好,表现真诚,我很赞成。王丽荣老师新水墨向日葵笔墨的精简和意境的神韵,营造了一个墨色辉映、意境生动的水墨世界,在色彩上丰富、明快和鲜亮,在用色上大胆果断,作品总给人以积极向上,憧憬未来美好,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看过丁鸿雁、徐海燕和王丽荣老师的国画写意作品后,我感慨颇多,《花开向日.欢喜葵花》陶瓷古彩方形瓷板画系列作品,在于工笔勾线,每个向日葵花朵都生动精彩,是对太阳倾注独一无二的生命的执守,穿透灵魂与时间、空间的距离,营造了一曲装饰美的赞歌。我的古彩陶瓷作品还没有结合写意的画法,虽然是不同的艺术载体表现形式,但是值得我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关于配景,动静结合方面,我在古彩陶瓷绘画中还没有涉及到,也许未来写意的东西会出来呢,加缪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现在还是多欣赏前辈们的优秀作品,涨点见识吧。
西方油画大师莫奈笔下的向日葵描绘的是恬静的生活,花朵在莫奈的笔下仿佛有生命力一般灿烂,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花朵争相开放的冲劲,花瓣上的笔触在光与影的对比之下,每一片花瓣都是经过精工雕琢而更显生机,笔触苍劲有力,但却十分含蓄,画面给人感觉比较柔和。刘海粟老师笔下的向日葵,融合了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描绘的也是摆放的静物,苍古沉雄,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追求简单的色彩和块面关系,此时的画法跟后面的泼墨法完全不同。刘伯骏老师笔下的向日葵是画气不画形,他广泛吸取民间绘画和西方现代抽象性、表现性的手法,有橙色、黄色和红色花瓣,有绿色、淡蓝色和墨绿色花盘,中西融会贯通,大胆创新,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超写意的艺术风格。
吴冠中笔下的向日葵色彩浓厚,大多数花盘是暗黑的,也有绿色红心的花盘,有墨绿色、橙色、黄色和赭色的叶子的映衬,显得向日葵的果实沉甸甸的,这样的向日葵像是从大自然中观察提炼出来的,用笔灵动有趣,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吴冠中老师的作品是具有独特中国审美的抽象主义的,尤其诗意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精粹,通过笔墨描绘朦胧的物象,使得我们通过物象引发感受并联想,进入诗意的沉醉中。吴冠中老师执着地守望着祖国、故乡、家园和自我的真切实感,坚韧不拔的实践着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他提炼了出了中国绘画美学特征,是一种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画面。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适合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鲜活的艺术特色,我很欣赏并且喜欢。
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花开向日.欢喜葵花》陶瓷古彩方形瓷板画系列作品属于装饰画艺术,装饰绘画是一种艺术形态,已经走进了现代每个家庭生活的墙面,装点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家居生活空间。潘天寿老师说:“艺术必须有独特的风格”,个人独特的风格形成不是容易的,是很漫长的,艺术风格是作品的辨识度,出色的艺术作品想要有恒久的生命力,是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要有新的创造,要经得起社会的批判和历史的考验。古人说“师心不袭迹”,学精神不学面貌,潘天寿老师学习各家之特点,抓住某种生动意趣,推至极点,凸显了自己的个性。潘天寿老师说:“我想以奇取胜,一看使人惊动,”艺术作品的长久生命力是真正的碰撞心灵的,能让处在不同阶层的人群,平等的感受并散发原始的冲动表现,有美好的赞美,有悲伤的哭泣,有单纯喜欢的共鸣,能够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一定是达成审美的共识和有生命的呼唤。《花开向日.欢喜葵花》陶瓷古彩方形瓷板画系列作品,吸取了一点我的导师杨冰教授的青花瓷的构图,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解构、重组、拼接和提炼,结合了古彩陶瓷的绘制理念和技艺表现方法,再加上自身喜欢古彩陶瓷饱满构图的兴趣,总结和概括了六种古彩陶瓷构图形式,描绘出了七彩向日葵的装饰瓷板画艺术作品系列。我的这套古彩陶瓷作品,充分继承了传统古彩的工艺,以向日葵为题材,点线面勾线的笔法,抽象装饰的象征手法等方式来进行图案丰富的变形和组合,且通过解构主义的独特视角来对向日葵进行夸张式的分解式重组,进而实现向日葵装饰艺术语言的创新,这个创作过程,变成了古彩形与古彩色在我大脑中的感性和理性空间的组织过程。我觉得,目前的古彩陶瓷的创作过程离纯艺术的创作阶段还远着呢,当代古彩艺术常以不同工艺形式的融合方式来展现其多元化的表现空间,如古彩与青花、古彩与粉彩、古彩与新彩、古彩与颜色釉甚至是古彩与陶艺的结合,这种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个性与共性的碰撞发展,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由于古彩特殊的工艺属性,其符合时代的创新过程将是漫长和曲折的。
【人物名片】
刘静 山东省泰安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14年中级),江西省高级技师(2017年国家一级),青花山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珠山区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绘画与陶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师从杨冰教授,研习青花陶瓷绘画艺术,2011年在韩国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留学半年,研习陶瓷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陶瓷绘画作品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工艺以青花瓷绘画和古彩陶瓷绘画为主,兼画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是极具实力和潜力的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金、银、铜奖等多项奖项,深受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青睐和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