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葵录.瓶安生辉——刘静.《向日葵》陶瓷古彩艺术系列圆形瓷板画作品自述
想起曾经看过的电视剧《金粉世家》,电视剧中金燕西和冷清秋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向日葵花园中,真是单纯且浪漫,向日葵随着两人奔跑
园中葵录.瓶安生辉——刘静.《向日葵》陶瓷古彩艺术系列圆形瓷板画作品自述

想起曾经看过的电视剧《金粉世家》,电视剧中金燕西和冷清秋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向日葵花园中,真是单纯且浪漫,向日葵随着两人奔跑的白色衣服的身影速度渐渐后退,一棵棵向日葵花随风摆动,煞是好看和唯美。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应该像向日葵一样,面朝阳光,心纳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向日葵的高度比他们俩人的高度还要高,两人为了白色手绢在向日葵花海里嬉戏追逐,向日葵的微笑如阳光般灿烂,两人的微笑里充满了阳光的味道,此时彼此之间应该是抛弃一切杂念,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你,如同向日葵一样,在地里努力向上生长,是一株株饱含青春的花朵,随着太阳而旋转。那个用无数的向日葵花铺成的花床,金灿灿一片成圆形铺在田野上,我觉得向日葵好美,金燕西和冷清秋两人静静的并肩而卧,凝望蓝天,深情聊天,浪漫探讨人生和爱恋,提到了向日葵之语和百合花之语,两人各有说辞,交流很欢乐。金燕西说“我们应该像这些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太阳,活得灿烂而热烈,这颗太阳在心里,不在天上,所以它永远不会坠落的。”金燕西在向日葵花海里对冷清秋的深情告白成了永远的经典,那份深情的拥抱,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感觉,浪漫唯美,我相信,每个心存浪漫的人都会对那一幕记忆犹新。观赏性向日葵为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因圆盘花序可随着太阳的转动而转向,故名向日葵,又叫朝阳花和葵花等,观赏性向日葵株形婆娑,枝叶茂密,花朵硕大,鲜艳夺目,可以作为盆花、切花和地栽花卉应用。

今年是辛丑年,我算是用心观察了向日葵花,2021年8月2日,我休息时偶然间在手机微信里翻看写生群的消息,看到一位美女发了几张跟向日葵合影的照片,向日葵花开的旺盛,激起了我探寻向日葵的热情,由于我一直很想看向日葵苦于没有找到地方,这下好了,我开心极了,因为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大一片向日葵花海的盛景,很是好奇和兴奋,就寻问了那位美女向日葵花的地址,于是我第二天就找了过去,原来就在浮梁县新平村靠近瓷宫的一条马路边,上下梯田有好几块向日葵花园地,甚是壮观,我激动极了,好感谢这位美女告诉我地址,因为我一直在打听景德镇附近哪里有向日葵园地呢,这下终于满足了心愿,后来8月10日和8月25日去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我一直在观察向日葵的生长绽放和成熟结果的过程。向日葵始终向着属于它自己的太阳转动,就连向日葵的叶子也是朝阳的,向四面扩展,不离不弃,向日葵能向人展示蓬勃向上、坚强不屈的性格,只不过夜晚的向日葵,没有温暖,没有陪伴,只能独自承受这份孤独,这份背负的沉重大爱的垂首,让人感慨万千。向日葵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具有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因为它浑身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和力量,阳光每次都抹去了深夜远山的冷凝,将灿烂的笑容写满向日葵的花盘和每个细胞里,馥郁的馨香弥漫四周,造就了盛夏如花向阳不变的决心,看到如此,我也想微笑拥抱每一天,做像向日葵般温暖的女子,于是关于向日葵的陶瓷古彩瓷板画作品就此诞生出来了。

《园中葵录.瓶安生辉》是陶瓷古彩圆形瓷板画系列作品,画作中那簇簇的向日葵花,张开笑脸迎着太阳,叶如蒲扇,花若金盘,大大小小之间穿插舞动,金色花冠中是密密麻麻的花蕊,成熟的向日葵被灿烂的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黄色系花瓣富有张力,有的是紫色花瓣,有的是水绿花瓣,花盘颜色各不相同,有的花盘没有花瓣,有的花盘有花瓣,红色小草巧妙地伴随着向日葵的生长,古彩七种颜色的搭配使得圆形瓷板画意趣盎然。图案装饰的大红花瓶两边矗立,形状各异,使得整个画面高矮相间,灵动使然,红绿对比色彩浓厚,笔力奔放,点线灵动,有装饰画质感。有的向日葵茁壮挺拔,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葵花两色交叠或者三色交叠,装饰图案混搭斑驳淋漓,花瓣用笔长短俊逸。穿过火红般的花瓶看去,阳光普照,高高的杆仁顶着圆圆的葵花,冲着太阳微微点头,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的光芒一般,赋予它们一种生命力的张力,结合两边矗立的火红花瓶,仿佛诉说了窗前故事汇。窗外的风景随四季更迭变化,人们对窗外造景或者用窗取景都有共通之处,或一目十极的远山着黛,或窗前葵花的故事忆录,或庭院造景的合理布置,都有借自然之大势和巧用审美之技巧。无论古代和现代,人们都会喜欢在窗边思索人生,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得见外界,也会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这套圆形古彩瓷板画中虽然没有画窗户,其实胜似有窗,画面表现得不是窗内的情景,而是我在窗外看到的梦境或者实景,这种超越内心感受的东西化为了各种古彩陶瓷画幅。我喜欢向日葵,更喜欢向日葵的精神,也是借物寄思,正如谭维维唱的《窗》这首歌一样:“多少年以来你总是看着窗,看见窗子里你变老的模样。”有很多著名书目作者都爱借窗一思一喻,一探大究竟,比如女神林青霞出的书《窗里窗外》,没有写窗,写的是人生,窗是一种途径,一个出口,一种类似于边界的东西。古彩陶瓷艺术的核心要义在“写心”,它是超越自然的客观物境,它是直抵心灵的精神游历,陶瓷绘画在我们心里是心灵的畅怀,是情感的倾述,是夜静时分的内心隐痛,是精神之旅的痛苦磨砺,是多种悲悯的人文情怀,是真切的心灵关照,这些使得陶瓷艺术独具深切感人的精神力量。今年是我的本命年牛年,一会这里疼,一会那里疼,健康方面有些许的不顺,我祈祷在向日葵古彩陶瓷画作里,我和向日葵能有个约定,希望扭转乾坤,每天向阳而生,因为我觉得我们都是倔强坚强的向日葵,日日夜夜不知疲惫的追寻心中的太阳,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人生就像向日葵在黑夜里默默坚持的一样,等待阳光,心满足以。

我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古彩线条坚实有力,黄色与青色,红色与绿色等形成鲜明的对比,画作更注重内涵和神韵,向日葵的古彩描绘运用了大量的线条、点和面,轻重、粗细、长短排列,疏密转折都要求均匀和有力度,做到了写形达意和寄托情感。《园中葵录.瓶安生辉》陶瓷古彩圆形瓷板画系列作品美在古色古香,妙在大红大绿,线是用珠明料画的,线是古彩的骨骼,也是古彩的骨架和灵魂,是组成整个作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我用形态各异的线条来描绘古彩向日葵花盘的轮廓,使向日葵古彩韵味更加生动。我看过杨李英老师、万晓慧老师和刘乐君老师的古彩花卉作品,受益匪浅,古彩传承至今,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应继承传统古彩的基本技法和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来古法新用。关于古彩新艺术的探索和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在创新与发展中,我要思考用自然古朴的造型语言来塑造自然万物的形象,让我们创作的古彩作品既要追求传统文化的内涵深蕴,也要追求富有想象的趣味和品位。

在这里想到了关于向日葵的一些古诗词,都是借物寄情:范仲淹《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中的“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李瓒《种葵》中的“匪以花为美,有取心向日。孤忠类臣子,恒性若有德。”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宋人蔡氏《葵花》中的:“最怜一点丹忱在,不为斜阳影便移。”刘长卿《咏墙阴下葵》中的:“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汉乐府《长歌行》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刘敞《黄葵》中的:“白露清风催八月,紫兰红叶共凄凉。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司马光《客中初夏》中的:“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唐彦谦《秋葵》中的:“月瓣团栾剪赭罗,长条排蕊缀鸣珂。倾阳一点丹心在,承得中天雨露多。”蒋忠《墨葵》中的:“密叶护繁英,花开夏已深。莫言颜色异,还是向阳心。”梅尧臣《葵花》中的:“此心生不背朝阳,肯信众草能翳之。”《咏向日葵》中的:“破土昂然指碧穹,翠苗玉立沐春风。骄阳育得精神秀,沃壤滋来体态丰。雅韵常存高洁处,好花不卧乱丛中。虽非青帝座前客,磊落从容一笑翁。”戴叔伦《叹葵花》中的:“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刘克庄《向日葵》中的:“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木深。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徐寅《蜀葵》中的:“锦水饶花艳,岷山带叶青。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园中葵录.瓶安生辉》陶瓷古彩圆形瓷板画系列作品表达了一种在有压力的现实中我们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使人具有感激之心,赤诚之心,善良之心。绕过大红色的花瓶一眼望去,画面上一朵朵夸张变形的向日葵姿态,仿佛诉说着奔放不羁的色彩语言,我们从一个视角,再到另一个视角,身为视觉动物的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心灵体会,窗外的景色是哪般,我们的心境就会哪般,一流的景色或大开向日葵,或半掩就向日葵,发挥出的各种心思,都赋予了每一朵向日葵强烈的生命力,使得瓶里瓶外的空间布满光辉,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一生平安。

关于瓷器的绘制,如青花瓷、粉彩瓷、古彩瓷或者颜色釉瓷等,如同做人一样,也是一个过程,是由外及内的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在这个向日葵瓷板画系列诞生之初,我会考虑很多,如何构图,如何把向日葵画的尽善尽美,反而会被束缚住手脚和思想,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后来经过感性和理性结合,才会有了《园中葵录.瓶安生辉》这个瓷板画圆形系列。无论怎么样,这些向日葵圆形瓷板画里都有一种东西在流动,向日葵随着节奏不停的变幻和摇摆,盛妆出演,每一种画面构图都舞着太多的积蕴,细体味有很多思量,俗话说有多隆重就有多沧桑,有多华美就有多飘逸,有多丰盈就有多斑斓。悦纳自己,是高高兴兴的接纳自己,创作的快乐不仅在于达到目标,也在于为达到目标,而走过的创作的全过程,画作也是作者情感的立体表现。不仅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还包括对自己不足甚至残缺的接纳,对失败挫折的包容,即使自己不够英俊或美丽,不够高大或靓丽,仍能欣赏自己的可爱之处,然后改变自己,直至无限靠近完美,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悦人者众,悦己者王。”在现实生活中看向日葵随风沐雨,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等待阳光的到来,当你开始取悦自己,你的身心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你的美好,对他人来说,充满着赏心悦目的价值,就像向日葵一样,总是在不同的境遇中,看到光明,看到转机,看到希望,看到教益,这就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也许我这个刘静不同于其它跟我重名的女士吧。在此同时让我想到了极端个性化表现主义的艺术家梵高,他强调对事物的自我感受,把看到的视觉形象表现为思想的形象,大胆的追求线条和色彩的表现力,把透视和比例进行彻底变形处理,不拘一格。他笔下的向日葵艳丽而华美,是在花瓶里的向日葵,不单单是植物,而是具有生命原始冲动的个体,像熊熊的火焰,充斥着整个画面,给人震撼的感觉,这种感情的细腻、优雅、和谐和动感,表达了梵高在最困难的现实煎熬中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他表现得向日葵是花的精神,是花的高贵的灵魂。
在中国绘画中,我在网上观赏了很多艺术家的关于向日葵的国画创作,简直是叹为观止,或雅致温馨,或精妙苍茫,或古旧迷离。第一位是于汝旺老师,是我很欣赏的一位艺术家,我最喜欢《醉舞秋风》和《悠悠秋思》,他用工笔表现向日葵,独辟蹊径,想人所未想,听说为了画好向日葵,于汝旺老师经常深入田间里观察写生,看向日葵承阳接露,看向日葵灿烂辉煌,看向日葵历经风霜,不论春夏秋冬,这种勤奋的精神值得晚辈我好好学习。看过于汝旺老师的一幅作品,画的是红色的向日葵叶,我没有见过,但却在于汝旺老师的创作中见到了,也许这就是艺术的想象和艺术的创造,这就是中国画家用中国人的理解创造出的向日葵画面。他画的向日葵是长在原野里的,各种各样的姿态,有《醉秋》、《悠悠秋思》、《留芳》、《醉舞秋风》、《秋声》、《艳阳秋》、《秋染斜阳醉》和《鼎盛》等不同的画面,如此盛装的刻画,画出了向日葵一生辉煌的品性。第二位是贾大年老师,他的向日葵绘画作品活在一种色彩的氛围里,在色彩的运用上,融入中西方艺术的特点,大多数利用统一且变化的大面积色彩作为背景,有红色、黑色、蓝色和绿色,虚实结合,饱满构图,视觉冲击力很强。贾大年老师笔下的向日葵,是以向日葵花头为主题,用蜻蜓或者月亮来点缀,我觉得作品传递的就是葵花的热烈、无私和坦荡。
我喜欢向日葵花,今年能够见到成片的向日葵,我很开心,那是一种向上的威力影响着我,向日葵虽然生活在低处,它的灵魂却在高处,那金色如阳光般的笑脸给我们以力量,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人生坐标。从这个向日葵系列画面整体来看,我以红、绿色为主色调,向日葵不去追求空间的深度,而是努力地寻找二维平面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没有完全抛弃向日葵的自然生长结构,我反而忽略了它的体积感,运用了古彩勾线填色平面化处理的方式。我把画面分成向日葵、小草、花瓶三部分,显得更加平和和精心,面积的大小、色彩的搭配及线的方向,突出了向日葵为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关于陶瓷绘画的绘制过程也许会出现不开心的时候,对于身处在外地求生存的我们来说,不能够轻言放弃,应该学习向日葵的坦率和坚持,倾注着对太阳无限的忠诚和热爱,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永不言弃的执著,傲然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卑不亢,不折不挠,不离不弃。向日葵的爱恪守在田野上,而我们对生活和陶瓷的热爱恪守在我们心中和行动上,应该不折不挠的坚持自己的姿态,独立得生存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空间里,这种热烈在将来会变得成熟,会经得起考验。不论是身边喜欢的人,或者是讨厌我们的人,我们都会活得坦荡。我们会吸引很多喜欢热烈的人走近,也不躲避厌恶之人的目光,像向日葵一样执一方向,热烈绽放,不抱怨和嫉恨,也不喧嚣和张扬,始终向着太阳微笑,充满力量。
传承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补充前辈们未做完的事宜,而创新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东西,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古彩陶瓷艺术没有传承的基础,创新出来的事物就像是失去了水的鱼一样,它的生命不可能长久,相反,没有鱼的水会变得混浊和死气沉沉,没有涟漪。《园中葵录.瓶安生辉》陶瓷古彩圆形瓷板画创作时,我也在思考,向日葵的创新需要结合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审美取向,它需要更加丰富的元素凝聚淬炼,因而我们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去挑战传统陶瓷古彩的固定格式,更新我们的思想观念,扩展新的向日葵古彩题材,探索追求新的古彩表现形式,为古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点贡献。牛顿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一些,我们确实很珍惜这个时代,前辈们给我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我们不能止步不前,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我们要多听多看多思考,融合现代气息,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陶瓷古彩格调。
【人物名片】
刘静 山东省泰安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14年中级),江西省高级技师(2017年国家一级),青花山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珠山区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绘画与陶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师从杨冰教授,研习青花陶瓷绘画艺术,2011年在韩国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留学半年,研习陶瓷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陶瓷绘画作品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工艺以青花瓷绘画和古彩陶瓷绘画为主,兼画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是极具实力和潜力的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金、银、铜奖等多项奖项,深受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青睐和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