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系统基础知识-文字规范系统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产品设计师/4年前/3272浏览
中台系统基础知识-文字规范系统Recommanded by editor

本篇文章将分享Web端界面中文字的基础知识,从基本的Web中的系统字体初识、字体排版规范到后台系统浅谈多语言问题与大家探讨。

版式设计是大部分设计师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词了,市面上很多文章都有普及过各种版式设计知识,比如:印刷中的版式设计、移动界面中的版式设计等等。但是在我做中台规范时调研发现针对中台系统文字规范内容科普的知识较少,可能是中后台设计在国内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吧。所以结合调研内容到实际工作中的总结给大家分享关于Web端文字系统的相关内容。


加拿大印刷术家罗伯特·布林赫斯特(Robert Bringhurst)在他撰写的《印刷风格的元素》一书中将印刷术定义为以持久的视觉形式赋予人类语言的技艺。在中台界面文字排版的易读性、美观度是设计师的首要任务,要创建阅读性高和较美观的中台界面文字排版是设计师们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因为不论在App界面还是Web网页设计中文字内容总是能占到整个版面的80%~90%的区域,好的文字排版能够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所以本篇文章将站在一个网页设计师的角度分享Web端界面中文字系统的基础知识,从基本网页中的系统字体初识、字体排版基础理论、国际化文字适配,希望大家能够合理运用在中台界面的版式中。




内容概览






网页字体应用发展



1、网页排版初期


1990年12月25日,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莫西·约翰·伯纳斯-李爵士(Tim Berners-Lee)成功发明了万维网,并弄清了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其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概念后,他在Internet上发布了第一个网站。自从Internet发明以来,字体在Web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990年至今,网络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最初的20年中,Web经历了许多变化,例如采用Web标准,使用CSS进行布局以及处理动态数据。虽然网络从一开始就包含文本,但直到最近几年它们才得到很好的应用。

在1990年代中期,英国字型大师马修·卡特(Matthew Carter)设计的Georgia和Verdana两款字体广泛用在基于屏幕的网页中。为了使字体在当时分辨率较低的屏幕上清晰易读,马修·卡特设计的这些字体具有X高度大、开孔宽敞的字体空间。由Microsoft专门针对网页上的文本进行处理,Georgia和Verdana首先在位图中进行设计,以适配当时网页屏幕的分辨率,最后把文字转换为轮廓字体,进行文字图形化。


1990年代到2000年代中期是网页设计的一段过渡时期网页更加图形化,系统默认自带的字体如:Georgia、Verdana、Arial、Helvetica、Times New Roman已经满足不了设计师们的设计需求。设计师们必须使用Photoshop和Illustrator等相关工具将一些特殊字体的每一段文本切成图偏提供给开发人员,但是这种方式有着很多弊端,问题主要集中于本文不可选择、复制、翻译甚至是不可搜索。其中newyorker.com可作为典型代表,其网站在使用Typekit(可提供其自定义字体库)之前,为了让网页与原印刷出版物保持一致,便使用了切图方式将特殊定制化文本进行切图处理,直到该该公司2010年11月开始使用Typekit自定义字体库后才解决字体图形化这种耗时耗力的方式。




2、自定义字体库“Typekit”


在上面提到了在Jeff Veen还未创立字体服务Typekit之前,很多时候系统自带的几种字体满足不了设计师需求,所以设计师们使用文本转图片的技术进行处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肖恩·英曼(Shaun Inman)2004年开发了SIFR,虽然SIFR解决了图片切图问题,但其中也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太过依赖Flash,并且设置SIFR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门槛较高。2009年Simo Kinnunen又将技术改进称为Cufón,他使用canvas和VML快速替换文本,无需Flash或图像。Cufón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字体生成器(将字体转换为专有格式)和一个用JavaScript编写的渲染引擎。虽然文本图片转化技术一直在不断完善中,但是归根结底文本图片转化技术并不是网页中的文字排版。


直到2009年Jeff Veen离开了Google并且同一年创立了字体在线服务Typekit,极大的丰富了设计们的字体选择。2011年Adobe收购Typekit(也就是现在Adobe Fonts),并且Jeff Veen也因此成为Adobe产品的副总裁,负责Creative Cloud业务,负责Adobe旗下几乎所有产品的在线体验。




3、可变字体


可变字体指的是一个字体默认状态进行多个样式扩展,他是一种含有多种变化的单一字体:即所有字宽和粗细、甚至是斜体的变化都可以包含在一个单一、高效且可压缩的字体文件中。比如说PingFang SC,如果在系统上使用,同时包含了六种字重:常规体、中等、细体、特粗体、特细体、粗体。


可变字体是由Adobe, Apple, Google, Microsoft四大巨头在20016年9月联合在波兰华沙的ATypI会议上宣布的Variable Font的字体规格OpenType,OpenType特点在于可将多个字体打包成一个字体,并且不会增大字体文件包的大小。他解决了某单个字体文件可以获取各种粗细,宽度,高度,样式和其他属性的问题,具有灵活性。可变字体为Web上的排版提供了一个跨时代的变化。目前排版软件厂商、字体设计师、字体厂商都积极地大量投入可变自己提的研究和开发设计,并且广泛运用在操作系统和印刷行业。


目前在主流的操作系统、浏览器、设计软件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可变字体。像操作系统,Mac os、iOS、Android、Wear OS、Fuchsia。浏览器Safari、Chrome、Edge、Firefox。设计界最为熟知的图像编辑工具Photoshop、Illustrator、Sketch、Figma也已支持可变字体,设计师可以使用该设计工具进行同款字体不同样式的使用。


举个比较比较典型的例子,在2019年9月小米推出了全新的 MIUI 11 系统,并带来了小米兰亭Pro动态字体系统,小米兰亭Pro字体联合方正字库联合开发。在 MIUI 11操作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设置进入字体模块,拖动相应滑块即可改变手机界面用字的字体大小和字重粗细。MIUI动态字体支持文字粗细无级调节,每个人都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字重,下图是MIUI 11系统中可变字体的演示:




网页中的字体


1、字体工具推荐


字体是体系化界面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之一,选择字体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和情感的过程,因为不同的字体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在制定用户界面规范时科学的定义字体规范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的表达出不同的设计风格,还能通过定义字体的字族、字阶、字重、字体颜色、字体行高,有效帮助设计师在设计界面时使用字体达到统一性和整体性,保证界面有良好的阅读体验。首先,先为大分享一些非常实用的字体网站。


1.1 Adobe Font

第一个我要推荐的是Adonbe旗下的Adobe Font,网站中有非常多优秀的字体。但是网站字体需要收费,一般是按照使用量的形式进行支付版权费,特点是可设置属性进行字体样式实时预览,并且字体比较全。


1.2 Google Fonts 

在Google Fonts,你可以免费下载你喜欢的字体,并且按照你的需要在项目中使用。由于在系统中使用其他字体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字体文件导入到系统中,因此Google Fonts的下载功能非常有用。Google Fonts包含超过1400种不同的字体,其中包含最著名的:Open Sans和Roboto字体,他们是Android系统使用的默认字体。


1.3 求字体网

设计师在做设计时常常会遇到某些网站或海报使用的字体特别喜欢,但是苦恼无法获取改字体的信息导致无法下载使用,求字体网解决了此痛点。你可以将喜欢的字体进行截图并上传到网站进行字体识别,确定后他会提供出字体下载链接或者字体信息,解决设计师们喜欢某个字体而找不到的烦恼。


1.4 字由

字由也是我比较推荐的一个字体网站,个人用的也会比较多。官网将全部字体进行整理分类方便用户快捷寻找字体,并且有个分类是免费商用字体库,避免了常常困惑的设计师使用字体导致版权纠纷问题。此有网站有两大亮点,第一是此网站在设计师选用字体时有个实际运用预览效果,直观的看到字体在实际使用效果,第二是网站提供客户端下载,在客户端中点击下载以后可直接进行在设计工具中直接使用。



2、如何定义系统“字族”


在选用系统字体时需要考虑在不同系统的兼容性,大家都知道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及不同的游览器中默认显示的字体是不一样的,并且相同字体在不同操作系统里面渲染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做字体规范时需要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字族,里面不仅需要包含系统默认的界面字体,还需要一套有利于屏幕显示的备用字体,方便维护不同系统及浏览器的实现,保证在任何场景保持良好的阅读性和可读性,下面是我在做界面规范时与相关同学一起选取的界面字体。


第一部分:-apple-system是在以WebKit为内核的浏览器,比如苹果的Safari中调用苹果系统macOS、iOS、watchOS、tvOS中默认字体,目前一般情况下英文使用的是San Francisco,中文使用的是PingFang。BlinkMacSystemFont是在Chrome中调用苹果系统的字体。



第二部分:主要是提供了Windows和MacOS下的字体。其中Segoe UI针对Windows and Windows Phone等系统。PingFang  SC是苹果为中国用户打造了一款全新中文字体,整体样式看上去更加简洁,字族共6个字体:极细体、纤细体、细体、常规体、中黑体、中粗体。Hiragino Sans GB是是Hiragino KakuGothic的简体中文版,由日本设计师为MacOS和iOS系统中内置字体,简体中文有常规体和粗体两种,冬青黑体是一款清新的专业印刷字体,其小字在屏幕显示时足够清晰,拥有很多用户的追捧。Microsoft YaHei是从Vista开始,微软提供了这款新的字体,它是一款无衬线的黑体类字体,并且拥有Regular、Bold两种粗细的字重,字重有效提高了字体的层级显示效果。目前这款字体已经成为Windows游览器中最值得使用的中文字体。从Win8开始,微软雅黑又加入了Light这款更细的字重,对于喜欢细字体的设计或开发人员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第三部分:主要是系统备用兜底字体,Helvetica Neue在没有El Capitan versions系统的电脑中是最流行的,所以作为兜底,sans-serif也是常见的兜底字体;



第四部分:主要是系统的emoji,在我们的规范中选用了'Apple Color Emoji',  'Segoe UI Emoji', 'Segoe UI Symbol' 针对在macOS和Windows显示emoji。




3、如何定义字体规范


在设计规范系统中字体是用户体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不论在App界面还是Web网页设计中,不同的系统分辨率、不同的显示器尺寸、不同的DPI都会对最终展现的文字大小带来影响,并且文字在内容区总是能占到整个版面的80%~90%的区域,所以要根据用户使用电脑的分辨率给予用户一个比较合适的默认字号。那么这个字号多大合适呢?是12px、13px、14px还是15px比较合适呢,所以我们回到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进行分析。



3.1 定义默认字体大小

在做规范时调研了在市面上各大较流行的网站,目前大部分文本类字体大小都采用了12px-14px范围的文字大小。另外Windows自带的点阵宋体从Vista开始只提供12px、14px、16px三个大小的点阵。所以,如果13px、15px、17px虽然每个字的空间大了1px但是点阵却没变,从视觉上会显得略稀疏,可能导致显示效果不佳。偶数字号的文字,比如12px的“中”字,去掉1像素的间距,填充了像素的实际宽是11px,文字的中竖线左右是平分的显得均衡,具有美感。如下图所示:


但是也有少部分网站使用基数作为文本大小,比如知乎正文使用15px,豆瓣首页标题下面的的简介文字使用的13px大小,我简单的分析了一下,知乎在改版之前文本类内容用的13pt大小的可能是有用户吐槽页面文字太过于密集后来统一改成了15pt,知乎和花瓣页面虽然使用的是基数但是整体效果还算不错。不过为了字体使用更加的“安全”还是推荐偶数作为文本规范。

还有些因素会比较推荐用偶数,比如说从浏览器角度上看,因为某些电脑的浏览器上如在IE6浏览器会把基数的字号自动渲染成偶数系。在一些画图软件如Figma、Sketch、Photoshop等一些画图软件在设置字体大小属性时从12px以上都是采用偶数进行快捷选择,这也形成了一种常见的习惯。

在文字规范时也借鉴了设计界大佬AntDesign的规范,Ant Design 3.0 的时候,对主字号进行了研究,饮用AntDesign的解释“我们基于电脑显示器阅读距离(50 cm)以及最佳阅读角度(0.3)对 Ant Design 的主字体进行了一次升级,从原先的 12 上升至 14,以保证在多数常用显示器上的用户阅读效率最佳。”


同时我们也站在电脑屏幕分辨率也有过调研,在上一篇分享分享的系统布局中也提到了,目前大部分中台系统中用户使用的电脑屏幕主流分辨率分别为1440*900、1366*768、1920*1080、1280*800,因此在这些主流电脑分辨率中经过实验,14px小大的文字效果以及阅读体验会比12px更加的舒适,并且内容会更加的清晰。


总结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得出,在界面中使用偶数会比基数更加的美观、安全,也比较利于设计师的使用习惯,并且在纠结使用12px还是14px字体大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经过调研竞品以及进行不同屏幕分辨率下字号的实验最后确定我们字号使用14px正常文本大小,12px可作为辅助文字使用。



3.2 行宽

行宽是指一行字的长度,那么在用户界面排版中我们使用多少行宽比较合适呢?引用Fusion Design的解释“从生理结构分析,人在阅读文字的时候,理解并传递到大脑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户在阅读时,目光左右上下巡视、扫描和阅读,这意味着阅读要求大量的眼球运动。行宽越长,眼睛移动的距离太长太多。宽度较大,眼动位移较大,读者阅读换行时容易串行。行宽越短,眼睛阅读折行的次数太多。行数较多,眼动跳跃次数多,读者阅读行时会感觉到文字不连续。”所以在操作界面中避免过长、行数较多的文字,阅读是大脑活动中一种最复杂的过程,比如说在操作系统中界面操作较复杂,如果出现大段的文字用户不仅要操作复杂的系统,还需要进行阅读理解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

加拿大印刷大师罗伯特·布林赫斯特(Robert Bringhurst)有一个算法是:行宽=字号x30,例如:设置字号为14px大小,那么我们建议其基础行宽是420px左右。中文一个字体宽度是14px,那么建议一行建议30个文字。注:在文字宽度规范时,为了考虑国际化的适配,避免多语言差异我们不以文字个数作为度量单位,而是以整个行宽来计算,比如说表单Title、Table。



3.3 行高

行高是指在多行里面一行文字与另一行文字之间的的间距,每行文字占用空间的高度。我们定义行距(行高) = 字号 + 行间距,而不是单指字体高度,所以文字的高度不等于字号的高度,如:字号12px,行高为22px,根据Web页面平均分配原则,行距就是从文字的顶端上移4px到文字底部下移4px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网页中版式原理


1、视觉层级


在页面布局分享有提过视觉层次,因为视觉层次是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方法之一,对于中台的UI设计师们而言,良好的理性思维相对比感性的视觉思维更加重要,因为在UI设计师设计界面时需要把界面中很多互不相关的元素有秩序的组织在一起,正确引导用户操作与使用。那么什么是视觉层次呢?官方概括:视觉层次结构致力于一种用户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产品的内容,以便用户可以理解每个元素的重要性级别。它可以组织页面内容,以便大脑可以根据物理差异例如:大小,颜色,对比度,样式等区分对象。


视觉层次中的“层次”其实讲的是在设计用户界面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有在内容上进行取舍,保证用户使用产品时能够让用户强烈的感知内容的主次,并且内容和功能优先级的高度进行区分,有效的减少用户在操作界面时对内容需要就行二次过滤。比如说某个提示说明在页面上最高,那么此提示在界面中一眼看过去需要最被突出和强调的。如果用户界面看起来一团“糊”,那么这个设计是失败的,因为它不能有效的帮助用户进行内容筛选,导致用户还需要使用时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操作。

视觉层次分为4个基础部分,其中包含了大小对比、字重对比、位置对比、颜色对比。



同样还是用苹果官网作为案例,真心觉得官网设计太好了。苹果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引领着设计趋势,其设计被国内外用户所认可,所以就以苹果官网作为案例。其中,字重对比:苹果官网在字重上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它采用Medium+Bold的字重使得标题与详情内容产生强烈的大小对比,用户进入官网的第一眼便能了解核心内容。颜色对比:在颜色上使用黑色背景承托产品和内容,强烈的黑白对比增强了信息传播中的识别度和对比度。图文排版:在图片与文字排版中使用了文字层和图片层互相叠加的视觉效果,使得页面层次感更加的丰富。如下图:




2 格式塔定律


格式塔原理或格式塔定律是感知场景组织的规则,人们感知由许多元素组成的复杂对象时,会采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方法将这些元素安排到整个组织的系统中,而不只是单一的元素级。它适用于不同级别的感知,其中视觉部分是设计师设计界面时最能体现价值的部分。

格式塔(Gestalt)这个术语来自德语单词Gestalt,中文翻译为“形状,形式”,格式塔心理学家库尔特·科夫卡(Kurt Koffka)的一句话可以捕捉到这一运动背后的基本思想:“整体不是元素基因的总和”。官网概括:“在心理现象中,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感受源于整体关系而非具体元素,也就是说知觉不是感觉元素的总和,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因此整体不能分割”。格式塔理论中元素之知见的原则分别为临近,相似,连续,封闭和连接。在用户打开界面进行阅读或者操作界面时视觉的第一感受是产品的整体效果,而并不会感知到一些较细节的元素。


在设计用户界面时需要理解格式塔定律中5大定律,分别是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简单,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定律分别是接近定律和相似定律,这两个定律主要描述了我们感知事物的核心方式。



2.1 接近定律

人类的大脑总是把一些细节复杂的元素分析归类,将相对靠近或有相似的连接点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的在我们的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自然规律中遵守了格式塔原理的接近定律,比如说比如说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这时候大雁便会飞往较暖和的南方,当人们看到天空正在南飞的大雁队伍,它们组织链接得十分严密,并且群体在同一个方向移动,所以队伍的形状在我们的大脑中将它们视为一个群组的一部分,产生人字形或一字形的图形。当你看空中一些比较特殊的云朵比如像猫、像飞鸟等图形,是因为蓬松的气体发生形变,形成了酷似动物或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其实都是人类大脑通过潜意识进行脑补和整理出来的画面,如下图中的元素彼此靠近的元素归为一组,相反距离较远的元素被视为不同组。


其中在元素排布中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当行向间距大于列间距时,那么视觉的行排布的横向关系密切形成整体。当纵向间距大于列间距时,那么视觉的列排布的纵向关系形成整体,如下图所示:


以今日头条和优酷视频作为案例,首先进入到今日头条首页后映入眼帘的是无穷式的信息流。可以看出设计师使用接近原则对信息进行分组、组织内容和整理布局。卡片承载的内容形成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这里发挥着至关重的的作用,因为它引导用户眼睛朝向预期的方向,有效引导用户使用。并且其排列方式是比较典型的纵向关系,可以看出行间距小于列间距,增强了纵向关系,有助于用户阅读和分类。把重要信息流的内容模块放置中间位置,其他次要内容放置左右两列。


优酷视频是个大型视频分享平台,进入到首页同样是无穷式的视频类信息流。我们可以看到产品排列方式与今日头条正好相反,除了顶部导航以外内容区的行间距大于列间距,增强了横向关系并且以横向关系密切形成了整体,属于典型的横向关系排列。其中视频封面与下面的文本形成一个内容小组,内容小组与内容小组形成一个大分类。由于产品视频分类较多,所以从页面排版上使用横排关系将白色的空间增强了视觉层次感有效将视频类型横向区分,帮助用户更快的找到相关类型的视频内容。



2.2 相似定律

接下来再说下相似定律。人们大脑总是把一些相似视觉特征的元素被认为是一类,与不具有相似视觉特征相比较具有相似特征的元素关联性更强。在用户界面排版中具有相似功能的元素在样式上应该保持一致,比如说在操作界面中Link的颜色为蓝色,那么用户在操作界面时默认会把蓝色的文字理解为可点击Link。

设计师在设计界面过程中可以使用相似定律将元素进行元素分组、元素组织、元素布局。但是需要强调界面中相同的元素(组件),如按钮、下拉、标题、正常文本等一些基础组件需要使用相同的设计语言,保持一致的颜色、尺寸、布局等。本·施耐德曼在《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里说过:“在界面设计中,要采取一致的行动顺序”。因为用户会将视觉属性相似的内容分组,将最相关的内容彼此靠近作为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可组合成大组也就是我们在布局中提到的模块,最后由模块组合呈现出页面形态。



西瓜视频是个性化推荐短视频平台,从下图中可以看到首页分为影视和短视频两类,这也是西瓜视频的两大特色功能。设计师在设计界面时考虑到影视和短视频这两大类视频需要在视觉感知上需要进行区分,所以设计师运用了相似定律进行设计,其中竖版视频封面与下面的文本形成一种内容小组,横版视频封面与下方内容组合形成另一种内容小组。以不同的形状来告知用户的功能类型差异。如下图所示:


2.3 小结

在网页设计中不论是视觉层级还是格式塔定律,其实都是由我们人类的大脑神经感知事物的规律总结而来,在生活中每个人潜意识都具备这种技能,因为人们总是喜欢有规律的事物,规律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容易理解。同理在设计用户界面时不仅仅是为了漂亮美观,还需将界面中内容有效的进行梳理并传达给用户。




适配多语言切换


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交流与传播,很多产品已经突破地域的边界走向了海外市场,并且个人也因为在实际项目中产品切换多语言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体验问题,所以为了提高规范体验设计师们应该提前自主探索和思考关于产品国际化的相关内容。今天主要浅谈文本适配问题。



1、预留出足够的文字空间

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界面使用中文时布局非常的合理,但是一切换到其他语言时出现各种折行或者是遮挡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字的长度会因语言不同而异,即使是使用同类字形的语言也是如此,比如说英文“New”翻译成法语是“Nouvelle”,并且法语的感叹号前面还需要留一个空格,字符数从4个变成了8个。所以设计师在做规范时一定要考虑预留出更大翻译空间,以下是网上找的一些Bad case。




2、书写顺序

在多语言适配时我们发现很多书写系统,如阿希伯来语、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等,都是以右到左对齐方式进行字符显示,并且在相同的字体大小情况下,这些字体可能看起来比西伯来语字体要小,所以需要考虑调整行间距和对齐方式,使得不同字体在相同界面中都适用。并且使用这些语言的人口数量相当大,特别是在波斯湾地区由于石油经济发展特别迅速。对于面对中东地区出海的产品,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要及时作出可配性方案。






3、匹配不同行高

在多语言适配时因为不同的语言可能在同一界面中需要设定不同的行高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定义3种行高尺寸来做多语言适配,分别为大(l)、常规(lg)、小(s)。从下图可以看出区别较大的是泰语和阿拉伯语的字型高度相差较大,可利用相对合理的行高尺寸进行匹配,比如泰语字型较高可使用大(l)尺寸作为文本行高,阿拉伯语字型较低可使用小(s)尺寸作为文本行高。




4、避免组件与文本混排

设计师在设计界面时经常遇到文本与组件的组合排版方式,但是其中会有比较多的“坑”,设计师们很容易不小心就陷入“坑”中。举个例子,比如设计师们会为了更加美观会把组件插入一段文本中间中进行混合排版,这种组合方式有几个比较大弊端。第一不同语种有不同语法顺序,比如法语形容词的后置,日语里动词的后置。第二复数问题,在英语里面,每个名词都有一个单数形式和一个复数形式,比如One picture复数是Two pictures。但在俄语里面,复数有三种可能的形式。在法语里面,有不少单词变成复数之后拼写也会改变。所以,如果用户要在句子中间输入数字这种设计就可能造成语法错误。第三有些语言里面,单词是区分阴阳性的。比如在法语里面,形容词也是有阴阳性形式的。所以如果你在句子中间插入一个下拉菜单框,那么可能又会造成语法错误。



5、小结

产品国际化题材比较大涉及到的内容也会比较广,可能需要考虑的不仅限于文本适配,还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比如说各国的文化差异、本地格式、地区标准等等,所以今天主要站在文字适配的角度给大家分享几个做国际时需要关注的小点。





写在最后


本篇文章主要是网页中文字系统初识,网页中的文字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每个内容板块拆分开都是值得深挖的。比如说文字结构、如何结合印刷理论应用到网页排版中、解刨多语言适配等等吧。本片文章还是秉着启发的态度与大家进行网页文字系统的探索,希望大家能够可根据此篇文章结合工作中实际案例举一反三,更深入地探索相关内容。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下产品国际化方面内容,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交流与传播使得人与人的连接越来越容易,很多产品进入海外市场是必经之路,大家可提前做好相关知识储备,还是那句话也希望自己后续可以多归纳总结与大家展开探讨分享。






参考文献:


https://prowebtype.com/

https://wemp.app/posts/cde19228-c66d-4409-8940-2658c923bbfd

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5/11/using-system-ui-fonts-practical-guide/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239031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61104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fcb9250101f0fl.html

https://medium.com/dropbox-design/design-for-internationalization-24c12ea6b38f#.kpx6lb903


26
Report
|
78
Share
相关推荐
深入了解弹窗应用【二】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
B端,产品
B端,产品
B端,产品
B端,产品
作品收藏夹
中台设计组件-按钮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云图项目设计思路分享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BECO旅游直播APP
Recommand
内容含视频
BECO旅游直播APP引导页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B端,产品
B端,产品
B端,产品
B端,产品
作品收藏夹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教程
教程
教程
教程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