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很简单 —— 灰黄绿变胶片电影感的历程
修图从来不是盲目的工具堆砌,也不是逐个去套取滤镜。修图是一次回归,让图片回归到你内心那个合适的位置。
任何一张照片的后期调整,
过程和软件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思路。
欢迎来到“后期很简单”这个系列,在这里我会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图片,例举它们的修图思路,给修图路上依然迷茫的你,带来一些指引。
修图从来不是盲目的工具堆砌,也不是逐个去套取滤镜。修图是一次回归,让图片回归到你内心那个合适的位置。让图片看起来真正像“你眼里的那个世界”。
这张照片的修图思路如下:
1、分析现状:
整体曝光适中,高光丢细节,人物背光。目前画面偏暖色调,绿色占大面积,形成偏灰黄绿色容易显得土和没精神。
2、修图方向:
a、将曝光分区调节,将人物突出,适当压暗背景,填补高光空白。
b、改变整体色调,不再偏黄,顺应画面绿色,呈整体蓝绿色。(蓝色在阴影中表现)
c、将大面积绿色调为胶片电影中常见蓝绿色。(通过降黄实现)
d、最终呈现背景冷色,人物暖色的对比感,来突出人物。
photoshop的图层工具区,就像一个指挥部,调度管理归纳不同的效果。
看我上面红框框取的部分,我建立了三个小组,每个组各司其职,完成这张照片的调制。
具体操作步骤:
1、白平衡调整(cameraraw调节)
2、高光阴影色调分离调节(cameraraw调节)
黄变绿,就在以上这步实现。这三个大色球,可能大家一开始比较陌生,这是camera raw新推出的一个色彩整合调整工具,非常好用,我会在未来慢慢和大家分享。
3、曝光微调(曲线搭配橡皮擦实现)
接下来的四步曲线调整,主要为了实现以下这个变化。整体稍微提亮,人物重点提亮,整体画面的对比度加强,背景的对比度尤其加强。
背景与人物曝光分离,大量搭配蒙版(橡皮擦),实现分区调整。
4、重点色调整(可选颜色中绿色调整,人物鲜亮)
在这一步,咱们干两件事,绿色进行一些微调,更带有一丝复古和胶片味(通过去黄一步到位),另外对人物区域加点饱和度,让色彩鲜亮 。
其实你看,这步,背景去色、人物加色,还是在进行一个人物和背景的分离。
为啥操作时候在可选颜色里黄色去黄?好像没有绿色的事?多次尝试后,发现背景色对黄色更敏感,去黄达到的效果类似褪色的复古手法 。你可能会说,哎呀这我看不出怎么办,这就是长期经验了,你看不出没关系,我告诉你不就行了吗?你就踩在我的经验上成长了。
另外,有没有发现,人物和背景分离,是贯穿始终的想法。
看完这个教程,可能有些第一次接触ps的同学会说,哎呀这些工具,什么曲线、蒙版,可选颜色,我根本看不懂啊。
第一次接触的同学,看不懂这些工具是正常的。事实上,这篇文章的重点也并不在这些工具,而是希望和你分享思路。工具要去学会操作,非常快速分分钟就能明白,但是思路的获取和建立,反而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博览。
不要求你记住这些工具,但我希望你能揣摩出这些思路,因为这不仅对于后期修图,对于前期拍摄也是相当有益的。
图片调整需要的不是堆砌步骤,而是需要明确思路。
如果你是后期老生,打开ps和我做做看吧:)你会有新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