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Instagram和Behance,设计师还能从哪些渠道被迅速曝光???

Recommand
广州/设计爱好者/3年前/5438浏览
除了Instagram和Behance,设计师还能从哪些渠道被迅速曝光???Recommand

我们决定把话筒交给读者,收集并深入探究读者当下真正关心的设计议题,为读者和设计师之间搭建“一对一”的沟通连线。

Turn it over to the reader

把话筒交给读者

我们总是不断思考,不断调研,希望了解当下读者真正的设计需求,提供最实用干货的阅读体验。于是在BranD的62期里,我们决定把话筒交给读者,收集并深入探究读者当下真正关心的设计议题,为读者和设计师之间搭建“一对一”的沟通连线。二月初时,我们通过公众号向读者征集设计提问。短短三天时间内,我们就收到了超过150个提问。提问者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有来自院校的设计专业学生,有刚刚踏入职场的设计萌新,有已经从事设计行业多年的资深设计师,有对设计领域充满好奇的设计爱好者…

每一个提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提问间有犹豫迷茫,也有困惑求知,但其中都倾注了对设计的热爱。在雪花般的问卷中,我们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8个问题,邀请62期专访的15个设计师或工作室进行回答。他们来自全球不同的10个国家,都在设计领域各有所长,风格独树一帜。为了使回答更加客观多样,每个问题我们都邀请了两位设计师进行回答,相信一定会对提问者有所启发。

BranD No.62仍在印刷当中,敬请期待

以下是入选问题:


🔮

Hands-Up Workshop

01 毕业准备式

想要获得以下相关答案,可翻阅BranD No.62



问题1:

蒋妍慧(设计专业学生)


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从最初学习的纯艺术,到后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再到目前学习的交互设计,一直在寻找自己最喜爱或者最适合的设计方向,但有时候也会感到迷茫,毕竟现在设计分类和设计风格愈发多样。请问你如何一步步摸索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设计方向,或明确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


问题2:

Ero(设计专业学生)


我是一名学习设计的学生,生活中也不会放过任何能够成为素材的日常,可是到了开始设计的时候,脑子却一片空白,即使有基本创意也不知道怎么配色,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设计。请问你的设计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即从开头的想法到作品的诞生。


问题3:

王钰登(设计专业学生)


视觉设计中的风格日新月异,如何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自我的风格?


问题4:

Dandelion(设计师)


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时应该更关注设计的大众性还是个性表达?二者在设计中是否需要兼顾?

问题5:

安杰洛・托雷斯(设计师)


如何为学生提供从事设计行业所必需的工具?不仅是职业上的工具,还包括心理支持,我们应该怎样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

问题6:

Aobo(设计专业学生)


毕业之后,如何从高校的设计思维转向商业设计思维?

🕳

Hands-Up Workshop

02 设计师工作指南

想要获得以下相关答案,可翻阅BranD No.62



问题1:

Kenneth Kuh(设计师)


设计工作室通常意味着低报酬和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而公司则相反。在利益、报酬和创作自由的权衡下,你会选择在工作室还是在公司工作?


问题2:

Hsy小黄人(设计师)


毕业后我从事平面设计有一年多了,入门之后觉得设计能力的提升变得更加艰难。我是应该继续在平面设计上垂直深究,还是应该拓展自己的维度,试着做3D、视频或摄影呢?


问题3:

木木(设计专业学生)


你在设计创作期间有没有遇到瓶颈期?你是如何解决的呢?进入设计行业后是否有动摇、想要转行的时候?如果没有,你如何一直坚定信念,并保持对设计的激情?


问题4:

曾欣怡(设计师)

在正式开始设计前,我们都会找一些优秀作品作为前期的风格参考与甲方沟通,选定风格后就会延续这个方向往下设计。可是最近我总觉得在现有的风格方向上设计特别难突破,思维很难跳出参考的框架,觉得自己在“抄袭”和“挪用”。请问你设计前期也会找一些风格参考吗?在将参考转化为设计的时候怎样做出大的突破呢?


问题5:

周宇璐(设计专业学生)


我发现商业设计与实验性设计很难平衡。设计师有时需要迎合甲方的喜好,但设计质量或许较低;但质量好、艺术性强的设计,甲方可能不接受。请问自我的设计抒发与甲方的要求如何该如何平衡?


问题6:

Xavier Esclusa Trias(设计师)


除了Instagram和Behance,还有其他渠道让自己的设计作品被注意和挖掘到,从而得到更好的合作机会吗?

💡

Hands-Up Workshop

03 探寻设计本质

问题1:

Moses.Yin(设计师)

总有人说,一流的设计是借鉴,二流的设计是抄袭。如果一个设计师介于两者之间,是多少流的设计呢?另外每个人的审美趣味都不一样,怎么界定一个好的设计和差的设计呢?


问题2:

彭筱兰(设计爱好者)


当下容易吸引人的是短视频这样快餐式的故事力,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你认为平面设计的故事力是什么?


问题3:

王LIRAN(设计师)


个人风格的多元化和独特性之间该如何选择?什么都想尝试探索,做大锅炖;但又喜欢那种让人一眼就能辨别出“我”的反馈感。


问题4:

Destiny明(设计专业学生)


设计流行趋势大概是每位设计师都会关注的话题,但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终究会导致审美疲劳。作为设计师,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呢?


问题5:

袁晓鹏(设计爱好者)


设计和艺术的界限在哪里?随着新丑风的盛行,现在的设计趋势越来越达达主义,那么像极简风这样受众群体广泛的设计是否会被淘汰?


问题6:

向颖(设计爱好者)


设计时,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用这个颜色、这个图案,但如果我只能回答好看,就会觉得这些元素很虚浮且无意义。你认为在设计中需要为每个设计元素找到它的意义吗?在设计中审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BranD No.62仍在印刷中,敬请期待

我们把话筒交给大家, 还有想要问或是回答的吗?

欢迎评论区探讨!一起唠嗑

限量预售,快来抢购

预售价90 元

BranD NO.62

《毕业之后:设计师成长计划》

123
阅读原文
|
Report
|
196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形象——十二牛马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工作渲染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作品收藏夹
清醒纪
清醒纪
清醒纪
清醒纪
作品收藏夹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作品收藏夹
VI案例
VI案例
VI案例
VI案例
作品收藏夹
学习夹
学习夹
学习夹
学习夹
作品收藏夹
视觉
视觉
视觉
视觉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