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过稿率UP!UP! (一)设计前
提升过稿率的第一步,深入了解产品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曾经的我一样,在刚入行1-2年的时候,过方案稿的时候对自己的设计提案并没什么信心,怯怯的说不出个所以然,经常被评审的产品、开发等上下游问的蚌住,然后现抓理由缓解尴尬,会后右反复修改,找不到感觉。只怪自己当时嘴太笨了?表达力不到位确实是一方面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想的不到位,我们对产品了解的不够,没有明确的方向,一直在盲目的尝试。自己也缺乏设计策略,缺乏分析和判断力,缺乏多方换位思考的能力。有理有据的设计才能让人信服。
设计就像打怪升级,历练的越久,经验值越高,对于怪的判断就更清晰,打法就越明确,熟悉各方队友的思路和队友配合的越默契。
本文将设计前、中、后的结构,总结设计师在什么样的阶段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提高过稿率。
(一)设计前
关键词:了解、共识、体验
了解产品,量体裁衣
在设计前我们一般通过需求评审会跟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沟通了解产品需求设计的前因后果、设计目标,以达到双方:信息对称、理解一致、设计目标一致。我一般会从三个角度了解:
(1)“聊”解产品、体验产品
在设计前,第一件事一定不是根据“我”的主观理解判断直接去做,磨刀不误砍柴工,越了解产品越能避免后续因理解偏差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的反复修改。不会提问的好设计师不是一个好裁缝。我一般会从产品侧、受众侧、限制条件三个角度去提问了解。这一层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产品抓住设计重点,减少一些产品经理或甲方爸爸们遗漏交代的条件。下面是我的会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罗列:
除了通过产品经理描述(功能蓝图的绘制者),我们也要亲身站在用户视角体验去用一用竞品,搜集一下竞品用户反馈,可以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扬长避短。分别带入不同的角色去,使用查验自家产品的已有版本,发现产品需要优化的体验点。
(2)时间节点评估
了解双方的时间节点、合理的安排设计策略,更好的提升效率。减少双方时间规划不一致,过度压缩设计时间、环节遗漏等情况发生。
预留设计的时间段=产品上线时间-开发介入时间
设计主要流程节点:风格确定+主要优先级界面+设计规范+次要界面+切图标注+设计验收
非紧急项目: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上下游的时间段,整体规划设计时间段。这种方式各方的思考修正会更完善,减少了上游思考不全导致的下游联动调整。
紧急上线项目:我们需要采取更机动灵活的方式,边设计边开发,规划好界面设计优先级,将设计规范前置。
(3)设计体验目标达成一致
设计目标评估=产品阶段+ 具体矛盾+可用时间
如果你经常出现设计交付延迟,或产品认为你的设计结果没达到他预期时,很有是没有预期沟通好此版本的设计目标,在时间、条件有限的前提下,一方想要尽善尽美。
产品目标和设计目标都是一步一步成长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在不同阶段,分析解决产品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
这就需要设计和产品方、业务方提前达成一致的设计目标,首先要确认产品处于什么阶段:从0-1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应当对应着不同的优先级的设计目标,比如初创期的目标更强调主要功能完备,架构流程流畅;达到可用的目标。发展期or成熟期目标:易用、视觉优化升级品牌化等。
结合上方的时间节点评估,避免产品期望在短时间内期望达到精装房,而实际设计师在限制时间内只能完成简装房;或者产品提出含糊的优化需求,他期望优化流程架构、而设计理解为给房子进行涂装等方向错误。双方的设计预期目标没有达成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