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大爱.夏日芳华 ——刘静.《向日葵》陶瓷古彩瓷板画艺术作品自述

景德镇/手工艺人/3年前/330浏览
葵花大爱.夏日芳华 ——刘静.《向日葵》陶瓷古彩瓷板画艺术作品自述

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的尺寸是:长度170cm *宽度41cm,我总共画了30朵向日葵,画面以黄色系为主题,不管是偏

葵花大爱.夏日芳华

——刘静.《向日葵》陶瓷古彩瓷板画艺术作品自述

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的尺寸是:长度170cm *宽度41cm,我总共画了30朵向日葵,画面以黄色系为主题,不管是偏明亮的金黄,还是偏暗沉的赭色,我是借这种生命力很强的植物来诉说我们是如何像向日葵一样,渴望阳光,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蕴含着无穷的美,花卉、植物、动物等多样的自然形象都有美育价值的形象和色彩,它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美的情操,还可以开阔我们的心灵,释放我们的身心压力。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离不开我对大自然的探索,我偶尔抽时间主动进入大自然,观察、了解、感知和领会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从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在这个基础上,将绘画作品中的美学形象与自身感受有效结合,赋予古彩瓷板画作品中的向日葵更加多彩的艺术内涵及生动情感,促使古彩向日葵瓷板画作品成为有源之水,重新树立我对向日葵新的认识、新的思维和态度。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线条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向日葵华美、艳丽、优雅,花蕊画的火红,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色彩厚重,对比单纯而强烈,充斥着整个画面,引起观者极大的兴奋,使得心灵为之震颤,它们共同融入到我画的古彩画面当中。对于向日葵的古彩绘制需要我自己去体会、提炼,并不断创新,只有这样,古彩艺术作品才有它的生命和审美。

在创作过程中,我依靠图案来整理自然向日葵的花盘,我用心中的图案与自然不断进行比较、调整和修改,我带着辨证的目光去描绘向日葵的花盘形象,积极将平面构成与向日葵题材相结合,创作出新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苏百钧老师受西方构成艺术与当代绘画精神的影响,致力于创造出全新的语言形式与视觉效果,建构了繁密则取其饱满,疏简则取其空灵,讲究画面中的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的结构图式,颇具个性特色,他不仅注重色彩语言的统一性和对比性,而且在构图上积极地将平面构成融入其中,利用不同类型的对比关系来体现画面的情感与韵味,形成了富有诗意的色彩体系,为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增添了感染力。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经验,对向日葵的自然色彩进行再次加工与创作,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使古彩的色彩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更好的向日葵色彩应用效果,进一步为作品的主题而服务。向日葵花盘的构成含有组合、解构、重构之意,我是依据形式美法则将向日葵造型的基本视觉元素重新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向日葵形态,我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向日葵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向日葵点、线、面元素的应用将自然生命与自我生命相联系,注重气韵、精神的外化表达,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气息与精神的状态,这引发了我在点、线、面组合的纯形式语言的思考,平面构成设计与绘画意境的审美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将作者的感受转化为可以让观者感知的视觉信息,并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通过对客观向日葵的认知与感受,对其进行归纳、总结,逐渐使其转化为一种主观的向日葵视觉经验,我利用平面构成处理画面中点、线、面元素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自由的排列、安排和重构,从而创造出具有一定形式感、秩序感的向日葵形象,使古彩瓷板画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富有现代意义的形式美。

济兹说:“美就是真,真就是美”,列宾说:“色彩即思想”,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海岩说:“生命是有颜色的,颜色是有生命的,每个人对生命有着不同的感受,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运用色彩对比关系红绿搭配恰当,对比强烈又鲜艳明快,给人以古朴大方之感,古彩装饰艺术的颜色没有太多的绚丽变化,将有限的颜色(古黄、古者、苦绿、大绿、水绿、古翠和古紫)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调风格,呈现出美的感受。由于古彩颜色的特性,颜料是在白胎的釉面上填制,由于烧造之后的颜色有玻璃的质感,所以色泽会更加的透亮,生料(黑色)它主要是作为向日葵的线描来使用,线条对向日葵的刻画必须坚挺有力,黑色从它被覆盖的颜色底下透露出来,降低了色彩的明度,使线描与色彩产生对比。黑色沙点应用在画面需要的明暗变化上,用来表现向日葵花盘图案的层次,这样疏密排布的沙点讲究颗粒饱满、浑圆,在线条的排布和沙点的疏密关系的渐变下,把原本向日葵平整、均匀的颜色,增添出明显的色彩明暗关系,向日葵描绘的十分的和谐。

盛夏如花,向阳不变,不是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葵,不是所有的花都能跟得上太阳的脚步,向日葵的美丽永远为太阳的照射而骄傲,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向日葵象征着温暖和希望,在世界上,无论是哪个角落,有向日葵的地方总谱满了温暖,它们带着太阳的热度,带着一种永不言弃的执着,傲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卑不亢,不折不挠,我们都是倔强而坚强的向日葵,日日夜夜不知疲倦的追寻心中的太阳。记得小时候姥姥带着我玩耍,猜谜语是其中一项娱乐活动,有关向日葵、花生和筷子的谜语有很多,我记得清清楚楚,姥姥来询问,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翘着脑袋苦苦思考答案,姥姥笑嘻嘻的看着等着我回答,这种场景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好温馨,好怀念,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不能随时去看望姥姥,不能够与姥姥促膝长谈,觉得很是遗憾。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有关向日葵的谜语:“高高个儿一身青,圆脸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四月有人把它栽,八月金花自然开,早向东来晚向西,对着太阳笑开怀”、“头带黄色帽,身穿绿色袄,生的孩子多,向着太阳笑”、“面朝太阳,它走我也走”、“绿姑娘,托金盘,天天对着太阳转,太阳给它穿黄袍,金盘变成黑籽莲”、“高高瘦瘦小姑娘,每天向着太阳光,黄脸近看生麻子,果实炒炒香又香”等等。持续三年之久的疫情之战,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志愿者,都是哪里有疫情就往哪里冲,丝毫不畏惧,不退缩,众志成城共同抗疫,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值得铭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提高个人自我防护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一米线等良好习惯,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我们的每一次支持与配合,就是对自己及家人的爱与守护。同时,我们要关注疫情中微小但励志的人与事,要明白时不我待,努力学习并实践,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会迎来光明和未来,就像向日葵一样,在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中,每一个人都让这份特别的爱散发出闪亮的光,让我们一起努力,早日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最近上海疫情发生了,不少居住在上海的朋友和同学也加入到了抗疫志愿者的队伍之中,偶尔刷到抖音,居然有三位明星,以各自的方式“火出了圈”,演员李立群平易近人,他每天在抖音平台上分享日常饮食,刘畊宏因在抖音平台上直播跳操而成为健身界我们喜欢的人,演员陈龙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疫,这种自律、自愈和自觉都是疫情之下最可贵的良药、能力和品质。丰子恺说:“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真正的勇士,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过得热气腾腾,只要你不轻易放弃,在那段艰难的蛰伏期后,终会等来人生的柳暗花明。从向日葵身上我看到了人真正的品格:乐观、积极、执着、坚持,正是因为向日葵的品格,我才会喜欢上这给人带来了温暖和快乐的向日葵,我更喜欢它那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

向日葵早朝东,晚朝西,跟随太阳转,从不迷失方向,我一看见向日葵,就想起梵高,他为向日葵的品质所深深感动,对向日葵充满了炽热的爱。杜甫说“葵霍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李方膺说“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意思是千万朵中我只欣赏那最适合我品味的三两朵花,这是一种境界,不为灿烂的千万朵迷惑。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中,我们能做的只有精心挑选,在保证尊重向日葵自然生长规律的前提下,我们选取那些最能代表向日葵特点的部分进行写生,古彩瓷板画创作不是照本宣科,在写生过程中必须要善于总结,无论面对的是一支花还是一片花,选景的时候总是要选取最典型、最有特色的部分来表达,可以对物象进行概括加工,把画面上需要的内容主动的加进去,把繁杂无序的主观剔除,一切为画面的需要服务。写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自然,而是要深入生活以自然为师体验生活,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合理的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创造出更能体现新时代、新精神的作品,这是艺术发展规律的本身要求,也是笔墨当随时代的重要体现。线是我们思想灵魂的表现形式,用线去写形,也是我们与大自然向日葵的对话,当一个人诚挚地与自然客体进行对话时,独特的风格和语言才得以形成,在当下我们更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与自然亲密接触,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欲望和灵感,这种状态会有不同的作品出现。写生中我们精神上的探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决定着作品有没有思想内涵和深度,这种精神表现也可以作为写生创作的引领,我画画时也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表现在我的作品里。

立意是魂,美感是命,技法是根,走到大自然中去细心观察与发现,放下杂念,放下对经典的膜拜,那时我的心中没有往日积累向日葵的细节,没有前人绘制向日葵的技法,呈现的是向日葵花的海洋随微风徐徐而动,激发我们心中强烈而鲜明的绘画感受,做到深入自然与造化为一,那么我们的古彩向日葵瓷板画创作之个性表现会不期而来。创作源于感受身边自然之触动,感受自然之美与好,将这种感动运用绘画去表现出来,通过写生而得素材,通过感受而得技法,通过立意而得创作之整体。我们在心中思考如何去画向日葵,用中国画的思维去创作向日葵,围绕写生感受产生的主题灵感,在创作实践中通过点线面、黑白灰、虚实、冷暖、浓淡等等展开绘制,你越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大自然将会给你更好的灵感,它能启悟你的画画之心。

谢赫《画品》中说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生活为蓝本,艺术植根于自然,面对万千变化的大自然,我们能获得丰富的客观认识,可以从自然景象中获取所需的创作材料,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和感触,上升到抒发情怀的高度,用创作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追求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我们对自然中的花草都有着浓厚的情感,这是一种朴素且优雅的文人情怀,把这种情怀释放到古彩瓷板画绘画之中,艺术自然能够感人深切,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反映着生活,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时常会有艺术带来的触动,引导并不断提高着我们的审美。古彩艺术创作就是把长期累积的学识加上自然给予的感悟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面对自然,我们首先要用自己的阅历来解读它,如果平时积累的少,知识匮乏,有些生活内容就无法体悟,大自然肯定会有很多让我们动容的地方,我们要把这种所思所想用古彩艺术作品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创作过程是通过把收集的向日葵资料整理和运用以确定创作主题,通过作品表现自然,并且从中运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来阐述,不以写生为根基的向日葵创作是空洞孤立的,如同无本之木站不住脚,我们要勤于去发现自然的美,才会拥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感受。我看潘天寿的每一幅作品都会感觉气势逼人,画面有限,势头无限大,这组向日葵的整合就是要表现向日葵挺拔的姿态,把握向日葵的疏密、聚散、繁简、刚柔、曲直、方圆和起伏等,利用这些关系丰富画面,找出美感,统一画面。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讲究得势为先,把握整体气氛,首先要表现出画中向日葵形象的整体气势,无论是枝梗、叶子、花朵的描写都力求做到上下气脉贯穿,向日葵形态多变而又不失常理,疏密交错又别有情致,我们在写生的时候应该做到的是准确的把握向日葵的客观自然形,其次是注重把握向日葵的神韵,实现从自然到艺术的转变,这要求我们在写生中既要有向日葵局部物象的描写,又要注意有画面整体气势的刻画。我们在写生中还可以发现向日葵自然唯美的色彩,以及色彩的情调、还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美的规律,人们更愿意看到具有情感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形式的归纳概括,呈现到画面上,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内容着实比自然中原本的向日葵更丰富、更有艺术气息。自然中景象变化万千,一些平常或突发的现象可能引起创作者的无限奇想,都可能启发创作灵感,用作品的形式完成对大自然艺术的感慨体验,这种源于自然的创作或许更能体现出当代的画境。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的创作是被向日葵不低头的倔强和旺盛的生命力、欣欣向荣的气势所触动了,向日葵艺术的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物象之间有了深刻的辩证关系,有宾主、虚实、纵横、开合等,我数次推敲了画面结构,虚实关系有:多与少、疏与密、聚与散、繁与简、强与弱、用笔的浓与淡,画面上的各种向日葵姿态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呼应关系,这样一幅画面才会生动,耐看。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主张以体现向日葵的本质和朴素,大面积的红色花心布满向日葵的花盘,摒弃俗气和不雅,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当我在实践的时候,要根据作品的构思与画境的需要,有意识地赋予向日葵主观的色调,借以抒发自我的艺术情怀。鸟语花香,草木争春,莺歌燕舞等等的一切大自然的美也逐渐被我们所认知,进而发现了把这种自然天成的美转化为艺术美的特殊价值,构筑了一个万物自得、生态平衡而且灿烂和谐、高洁清雅的精神家园。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自然永远是古彩瓷板画艺术创作的第一源泉,这是不容质疑的真理,我们重视并提倡深入生活,强调写生,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突破有限的物象去寻找景外之景,师法自然,深入观察,用心体悟自然万物的内在特征及运动规律,目识心记地做到动笔作画前胸有成竹,这种由造化入心源的过程是使艺术境界臻于完美的必要方式,写生是最真实表达我们的内心想法,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宋代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强调画家的生命精神和山水的生命精神相契合是一种途径,对山川投入情感,要亲身深入自然山水之中,对山水进行穷形尽相的观察。明代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强调师法自然,主张向大自然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中国传统绘画对水墨创作要注重现实生活和创新重要性认知的代表。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强调强调要勤从山水自然中收集素材和体验物华,对采集到的素材要精于构思、不懈探寻、加工择优和把握好画理,它是对作为画家要遍游山川名胜,观尽风物奇观,提取素材,提炼主题的精辟的论断。这些真理都强调我们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体会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是感性和理性思想的共同产物,是符号化、抽象化的设计。先辈们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作品既要体现出动植物的生命力,又要表现出每一对象的特质和运动变化,从而博得观众欣赏的效果,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注重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发现,而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一味的仿古和摹古,而是强调向日葵瓷板画艺术的独创性,这就需要在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实现向日葵物象的转化,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结合,是虚实的统一,这显示出了中国传统美学重抒情重表现的特性。我画的向日葵不是对自然向日葵的机械模拟和生搬硬套,是经过我的主观处理之后才能获得,重要的是寄情于物,表达自我,并融入我的思想情感和情绪体验,形成独创的不可重复的向日葵艺术意象。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构图布局疏密有致,它体现出我对于向日葵生命力的高度掌握,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向日葵的茂盛,我画的向日葵具有很浓的个人感情色彩,当人们看到时,会被深深吸引,其独特的造型与古彩五彩色相结合,让人们耳目一新,清新的展示了向日葵如野火般旺盛的生命力。我在收集向日葵素材的过程中,要多深入自然,多接触,多写生,以便更好的塑造作品,所以我在画面的构思中既要体现向日葵的外表也要体现其本质内涵,使之呈现出情景统一的空间意境,我将画面中的向日葵进行多次组合,巧妙利用线条的长短、曲直、旋转的各个形态使画面增添层次感,丰富画面,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这种柔和的平衡感,构成了理性化的形式美感,画面中的线条与形态都是对大自然的真实描绘,但是又经过理性思维的规律组合,使其更具有形式美感与审美意义。

向日葵的表现手法用中国传统工笔的形式,工笔技法更加能表现古彩陶瓷绘画内在的精神,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结合古彩的表现技法,设色比较丰富,色彩的运用是创作的基本问题,既是线条与形状的辅助,同时也可以主导画面形成不同风格,再根据画面的布局安排,使得整个画面层次感强,达到了理想的空间效果,情景交融,韵味隽永,从而获得极致的审美体验,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充满着理想与自然的色彩,由此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周围的事物,附加我们独特的绘画技法与修养,就会焕发新时代的特色,就在这无形之中提高了古彩陶瓷绘画的趣味性。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从自然界的生命到艺术的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过程,对景写生创作活灵活现,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避免了程式化。我融入自然写生是找寻自我创作风格的途径,也是我再学习再创作的过程,可以看出古彩向日葵瓷板画的写生先围绕向日葵,以欣赏的心态从不同方向对其外貌进行全面的品评观察,分析向日葵生长原理、外貌特征,要用空灵的心去体会万物的美,用心去观察向日葵的每一个细节,以真实的观察指导每一个笔触的表达,这种表达出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会成为我将来观察世界的经验。真实向日葵的表达蕴含着真实自然的人格力量,这股力量成为我独特的风格,我以欣赏的心态感觉向日葵的精神、气息和品格,以便我今后在创作时任心所运,随手变化。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的写生意味着我们要面对鲜活的对象,脑、眼、手并用,高度集中精力,融入个人情感,表达主观感受,带有创作意识,巧妙地把人、景、物完整呈现于画面中,写生与创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写生倒不如说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个性和品位,写自己当时的情绪,我画的古彩瓷板画《葵花大爱.夏日芳华》作品是我深切的走入自然,用画笔掌握自然,心与心的融入自然中,我笔下的向日葵所表现出来的触动和形象象征,其实是在通过自然来反应最真实的自己,向日葵的写生不仅是绘画实践、艺术思维的过程,也是我们研究自然和认识美的最好方法,并能让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古彩艺术风格。写生对于古彩画至关重要,是认识生活,认识自然,丰富内心感受的,搜集信息积累经验的关键步骤,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写生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五代时期的花鸟画家黄荃,绘画风格富贵沉厚,画中尽是名贵花草珍禽,这与他长期生活在宫廷不无关系,而与他同代的生活在乡间的徐熙,是以游乐田园苗圃为乐,所以风格野逸,还有生活在乡间的齐白石,作品中的趣味与气象无不透着泥土之香和生活之趣,可见写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感悟生活的方法,对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古彩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喻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这时刻鞭策我们要有广博的学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深入生活,研究生活材料,才能完成更好的古彩艺术创作。我把向日葵精髓运用到古彩瓷板画艺术创作当中,向日葵的艺术创作体现了我们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思想,向日葵的创作不是简单的事情,在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系统的研究传统及当下的艺术风向后,刻苦磨练艺术技能,吸收文化艺术营养,把思想、灵性、阅历、知识和修养统一运用到创作中,使向日葵古彩瓷板画艺术作品充分体现出本质的气势。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情感、认知、思想、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都不同于古人,古彩瓷板画艺术写生的过程有利于我们用当代人的目光去重新认识客观世界,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语言,以表达当代人对主观与客观生命的感受,创作出贴近现代人生活,更能表现当代新世界,新社会、新人文气息的作品。

【作者名片】:

刘静,山东泰安人,现居景德镇,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陶瓷手工彩绘),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装饰工艺类),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珠山区美术家协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历史研究院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绘画与陶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师从杨冰教授,研习青花陶瓷艺术,同年上学期在韩国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交换生学习陶瓷艺术专业。古彩学习结业于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创作人才培养”。陶瓷艺术作品多以青花瓷和古彩瓷绘画为主,兼画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毕业后一直在景德镇刘静陶瓷艺术工作室从事陶瓷艺术的创作、设计与研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金、银、铜奖等多项,同时被不同博物馆、美术馆和陶瓷馆收藏,多篇陶瓷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

1
Report
|
1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