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中的“她”有些与众不同
进来聊聊“她”的特别之处
今天谈谈你喜欢的艺术家都有谁吧?他、他、他是谁……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嘴里总蹦出的大多数都是男性,幸好,在过去的合作中,我们总是和“她她她”有关。
是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更容易发现女性艺术家更前沿与独特的一面。今天,BranD团队带着大家看看这些有些与众不同的女性艺术家们吧!
今天聊聊“她”的特别之处
除了她们,还需要更多的“她”
说起“她力量”,也许大家最先想起的会是这位女性设计师吧!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
日本新锐设计师
网站:www.yuni-yoshida.com
近年来日本设计界炙手可热的新锐设计师,也是日本最受瞩目的年轻女性设计师之一。其作品以鲜活的色彩而闻名,创作涉及广告、 唱片封面、影像、装帧等多元设计领域。2016年获东京ADC奖。


上面这组作品,想必大家都十分眼熟。大家一说起吉田ユニ,估计就会想起她与渡边直美、星野源等大咖或知名品牌的合作。但其实她有更应该被大众所知的一面,即是 她对女性的关注都呈现在作品之中。
# 她为日剧男主星野源设计的《恋》封面。星野源的白衬衫上画着女性手臂,仿佛被妹子拉扯一般,这张封面曾一度引起很大的关注。

作为女性设计师,心思细腻的她,往往都能从自己的视角和对女性的理解出发,把不一样的女性之美全方面倾注在她的作品之上,呈现在大众面前,仿佛在告诉大家:女性之美也很有力量,就如每一个“她”。






王濛莎
中国著名水墨艺术家
weibo:Ttrickk
作为当代水墨少数的女性艺术家代表之一,王濛莎的淡雅缤纷已成为中国当代绘画最具特色的水墨艺术家。

在这位当代少数的女性水墨艺术家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她不一样的一面,她作品里的人物大多数以女性为主导,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在繁华璀璨的古代世界过着现代人一般的生活。
王濛莎通过水墨画的形式让满是束缚的古代女性脱离世俗的枷锁和眼光,大胆寻觅自己的宇宙。同时这些作品让我们直面传统的同时,也呼唤人们鼓起勇气释放幻想的天性。
2021年,Sendpoints出版联合王濛莎出版首本艺术出版物《我的宇宙发生的事件》,收录了她创作以来的多幅代表性作品。这本书凭着王濛莎对东方图形的感知与见解,让我们能直观地了解她那个包罗万象的宇宙。
5位关注女性的小众艺术家
宝藏女艺术家们究竟多有力量
女性话题近年来逐渐成为公众的焦点,不少艺术家都曾为女性发声,今天BranD分别从 职场中的女性、被压抑的女性、黑人女性,以及关注女性心理和她们的社会关系这五方面,为大家推荐收藏已久的宝藏艺术家!


关注职场中的女性
Linn Fritz
瑞典插画家、设计师
网站:www.linnfritz.com
来自瑞典的插画家、设计师,现居英国伦敦。她创作了一系列以女性视角、女性经验为出发点的作品,吸引了Facebook、KFC等一众知名客户。


2015年,Linn Fritz发现自己陷入了令人沮丧的境地,身在男性主导的工作室,别说是女领导榜样,甚至连女同事都少见。她认为自己必须作出一些改变来对抗这种不平等,于是与另外两位女设计师创立了 Punanimation社区。





她最为著名的作品即是这组「女孩」系列,以纯色、极简、抽象形体勾勒不合常理、不对称的身体比例,以此表达社会大众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抗议,凸显尊重多元样貌与主体性意识。



关注被压抑的女性
Aleksandra Bokova
荷兰动画艺术家
ins:sa_shush
自小在白俄罗斯长大,现居荷兰鹿特丹。她从小就在幻想、卡通、电影和绘画领域找到了慰藉,离开白俄罗斯后,根据个人经历和与其他东欧女性的对话,创作了色彩明亮大胆的动画《毛毛虫女孩》。

Aleksandra Bokova在她最新的动画短片《毛毛虫女孩》中重温了她在白俄罗斯长大的童年:父亲长期生活在美国,母亲因工作鲜少在家, 她作为女性在东欧国家长大承受的耻辱和社会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动画《毛毛虫女孩》讲述了一个关于蜕变的故事——从自我怀疑和创伤的茧到自我接纳和自由的时刻。
她没有回避围绕女性的社会期望等问题,反而将自己的故事与其他在同等压抑的社会环境下长大的东欧女性的故事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集体体验。



长大后的她逐渐与自己和解,如她所说:“我融入了一种释放出来的少女感,这是我在过去几年在接受自己以后才开始表达的。现在我希望女性气质能让我的角色随心所欲地表达自由、有趣和喜怒无常。”
关注黑人女性
Grace Lynne
美国视觉艺术家
在加利福尼亚出生,目前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州。她曾多次出现在《纽约客》的封面上,其作品色调鲜明大胆,极具质感,以黑人女性为中心,创作了包含明亮纹理和图案的系列画作,展示了年轻女性在色彩斑斓的色彩下的温柔时刻。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她观察到 越黑的女性,就越被认为不女性化,被认为不值得被社会保护。因此,她故意在作品中描绘黑人女性形象,这一决定“下意识地将女性身份作为讨论的中心”。
在她读本科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开始用“漆黑”的色调描绘黑人女性的生活,将绘画和拼贴画混合在一起,创造出色彩缤纷、带有图案和装饰的室内场景,而这些场景中的女性被描绘成漆黑的肤色。
这种标志性风格,她一直延续至今,打破了“皮肤越黑,就越该被边缘化”的刻板印象。在她的作品里,黑人女性处于安全的空间、休闲的场景,通过周围柔和的色调增强黑人女性的美感,让她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关注女性心理
Jessica Calderwood
美国视觉艺术家、雕塑家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毕业于亚利桑那州大学金属工艺系。她擅长将传统和现代工艺结合作为一种手段来表现当代生活,作品充满了个人故事和鲜艳色彩。
一直以来,Jessica都在关注女性性别与身份的问题。她认为女性一直被忽视的位置,被概念化和标签化,就像这些植物人偶一样,被动的掩盖了最真实和重要的部分,被遮蔽和误解。



Jessica的作品里往往隐喻了关于女性心理的问题。她妙地将植物与人混合在一起,下半身故意漏出女性的肢体,上半身则用别的东西遮掩,隐喻了每个女性形象都被所在的环境困扰的普遍现象。

这些古怪的混合体人物,无论是被波尔卡圆点球体覆盖,还是被卡在褶边织物管中,她们都会暂时被环境困住,她们唯一的标志性特征是光滑的黑色高跟鞋或从伪装中脱颖而出的条纹及膝袜。
关注女性关系
Wei Wu
中国插画艺术家
在中国出生长大,目前常驻英国伦敦,就读于金斯顿艺术大学。她经常通过俏皮、闪亮的插画来讲述社会、人际关系和女性的故事。
Wei Wu也关注女性议题,但侧重点在女性关系上,即“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她们复杂的友谊”。这组名为《女性关系》的作品,是她首次从女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创造涂有珍珠、宝石泡沫并放置在不同位置的柔和头发上的女性角色来构思这个故事。




她希望借此告诉大家:“女性关系探索了女性友谊的两个方面:有时充满了爱与和平,但有时却充满了伤害和背叛。”
关注当代人的美好向往
石榴
中国人气插画家
中国人气插画师石榴,京都精华漫画研究科毕业,目前作为自由职业者,日常里用漫画记录生活。

石榴喜欢通过漫画来描述她的生活情感,以女性视角来抒发当代年轻人对暇意生活的向往。


2021年她出版了首本原创漫画作品。
作为漫画里的女主角,石榴让我们放慢脚步,跟随着她从城市到公园再到山林,走进日常、治愈、放松,回归初心、回归自然,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放空自己,欣赏身边美好的小事物,不要内卷,我们一起躺平,小确幸就在眼前。

关注女性,不仅只靠几位艺术家、设计师,全体女性都需要联合起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设计。
LadyBug
「LadyBug」成立于2018 年,由平面设计师李君慈创立,以女性角色在视觉产业处境为议题主轴,籍由各种创作、访谈与商业合作来探讨议题核心,期待扭转女性角色在各产业、不同处境下的BUG。
上年7月推出「2021 Ladybug online desktop」——以进入「电脑桌面」为设计概念,设立中国台湾首个女性视觉设计串连网站。


进入「online desktop」像是登入一台集结女性视觉设计师的超级电脑,每一个资料夹代表一个连结点,引导观者通往一个设计师和她的创作世界。
网站开放给所有女性视觉设计师,大家不仅可以上去查询作品,还能不论风格,不论个人网站、Facebook、Behance 或Instagram,都能进行投稿。
《Women In Design》
多数的女性视觉设计师没有被看见,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在设计界,大家往往都能一下子就想到优秀的男性设计师,而女性设计师在其中往往都被“隐藏”了,我们需要一本女性设计的书揭开被遮蔽的一幕。
当下年轻的女性设计师经常被推向所谓的“以女性为中心”,然而除这本书以外,我们似乎很难看到脱离父权制视角的较为全面的关于女性设计的书。


即使在今天,女性设计师、关心女性的设计已经开始频频得到关注,但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
当哪天我们不再讨论的时候,那应该是女性得到彻底的平等和自由的开始。然而今天,我们仍需要更多的女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