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对乡村公共艺术的理解》

北京/艺术工作者/3年前/326浏览
《浅析我对乡村公共艺术的理解》

探讨公共艺术与乡村的关系,以及一些优秀的乡村公共艺术案例的解析

摘要:乡村公共艺术是公共艺术的一种,我认为乡村公共艺术一词的概念是除了城市公共艺术以外的——公共艺术,其就是自然界的公共艺术,而乡村公共艺术作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单单停留在单纯的雕塑上,还包括装置艺术、建筑艺术等等,乡村公共艺术的形成是艺术家们和公众对自然界和我们自身本质的反思和思考,是对社会问题进行的个人的反馈。本文我将从经济教育、公共艺术概念、案例分析这些方面来阐述我对乡村公共艺术现状的调研及对乡村公共艺术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公共艺术  公共性  社会基础  社会问题  自然  空间  场域

 


1.什么是公共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新兴艺术,其溯源自20世纪60年代,其基本含义皆为: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以表达公共意志、体现公共价值、呈现公众和城市文化为目的的这类艺术作品,被称为“公共艺术作品”。虽然公共艺术在我国大陆是近十几年来才逐渐兴起的,但它的发展极为迅速,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观众和公众的赞美和欣赏,由此可见,公共艺术将会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助推剂。


公共艺术的基本前提是公共性,在一个连基本说话的权力都受到限制的社会、在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都不能得到保障的社会,是没有公共艺术可言的。[1]

 

2.国内外乡村公共艺术的现状

国内:我国乡村公共艺术一直处于低迷阶段,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导致乡村人民教育水平落后,因此乡村人民对艺术的审美一直停滞不前,且很少有先进的艺术形式和思想进入到乡村之中。

国外:国外乡村公共艺术相比于我国来说,会更加丰富、多元,多数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乡经济差较弱,乡村产业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乡村公共艺术会较好于我国乡村公共艺术,但相比于城市公共艺术还是比较稀缺。

 

3.我国乡村经济和教育水平的现状及对公共艺术的影响

 在公共艺术的生产中,社会的作用远远超过艺术家的个人活动,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条件下,更呈现为一种经济关系。

乡村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现如今,我国乡村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持续性盈利能力不强、一些地方集体经 济快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乡村由于经济水平低,所以教育水平也就相对落后,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一般情况下每个行政村都会有一所小学,但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差,教学环境较差,且多种硬件很难满足教学目标,再加上乡村的交通不便,导致了乡村整体的教育水平落后。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环境逐渐变得更加的民主化、多元化、社会化,人民大众的思想也逐步的得到了解放,人们开始对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逐渐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的发展并不是同步进行的,那些主要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教育程度更高,艺术审美丰富,人们更喜爱艺术氛围浓厚、文化程度高的事物,所以人们对先进的文化、艺术理念、艺术形式就会更加的好奇,并且也会愿意去欣赏,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较快的地区整体公共艺术容量较大。

而乡村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的群体,并且多以农产品和养殖业为主,经济水平相比城市的经济水平来说差距很大,其所受到的教育、对艺术的理解和氛围就会相对落后,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乡村本地人多以体力劳动为主要工作,脑力劳动过少,再加上教育程度低等各种因素,人们对先进的文化、艺术理念、艺术形式等事物就会更加的不敢兴趣,这就极大的影响力全国乡村公共艺术的总体容量。

 

4.社会基础对公共艺术的关系

社会基础也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基础。

我个人认为,乡村的社会性相比城市的社会性相对弱了一点,首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齐全,教育水平和普及度高,政策制度完善,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没有那么齐全,教育水平和普及度都比较低,政策制度也相对城市来比没那么完善,所以人们在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的时间相比来说就会有所不同,城市的人们会更加愿意去了解和欣赏新鲜事物和新鲜理念,而乡村人们就可能没有那么愿意去接受和欣赏。

所以社会基础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经济基础。


公共艺术与公共性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或市场经济社会是公共性的前提条件,在经济领域中平等交换的原则体现为公共领域中公众意见的交流和公众意志的实现。[2]


城市经济水平高,教育程度高,公共领域比较多,人们可以在此空间交流、交换。乡村公共领域比较稀少,人们很少会有此种空间去进行交流、交换,所以乡村公共艺术相比城市公共艺术来说较少。

公共艺术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表达社会现象,引发观众思考,给予观众不同的视角等优点,城市里面之所以公共艺术发展的迅速,就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高,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思考和理解,且城市里面的人们工作压力大、住房压力大,需要有空间去发泄、去释放、去感受、去体会,那么公共艺术的出现就恰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反观乡村,人们工作压力小,且很少有住房压力,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乡村公共艺术的总体容量低。

从国外的乡村公共艺术作品角度来看,他们更注重自身的作品与自然产生关系,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去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认为,乡村公共艺术存在的本质就是让人们回归自然,找回属于人原本存在意义,去思考人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意义,和感受自然的美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影响,并且,乡村公共艺术的发展和形成是艺术家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的反思和思考,避免人们迷失在城市环境之中,而忘记了最本质的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城市的发展过于迅速,让人们很容易沉浸于此,所以国外的艺术家们就对此现象做出回应,用艺术来表达艺术家个人对此社会问题的想法,并创作出了众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多以空间、装置为主,让人们置身于此,去切身的体会自然带给他们的感受,这与传统绘画艺术是完全不同的艺术体会。

 

5.我对公共艺术的理解

通过了解和分析了这么多乡村公共艺术案例,让我对公共艺术有了更多的理解,我认为公共艺术作品与传统绘画艺术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绘画艺术的艺术方式是在纸张上进行艺术创作,是二维平面的艺术,是把三维事物和空间进行了二维的平面化所得到的产物,而雕塑艺术是在三维空间内的艺术,是一种“真”立体的艺术,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传统雕塑多服务于宗教和政府,而当代雕塑多服务于大众,是一种反映当代社会现状的艺术,而公共艺术作品又区别于传统雕塑艺术,公共艺术作品区别于传统雕塑作品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所属的空间的不同,公共艺术作品是一种对空间的艺术,不同于传统雕塑的展览意义,公共艺术作品更加看重与观众的互动和观众的感受,并且我认为公共艺术作品所包含的范畴很广,如装置艺术、建筑都可以说是公共艺术作品的一种,它们都是对空间的表现和艺术家对空间的理解,都是在与观众来进行互动,给予观众感受,公共艺术作品不单单停留在对艺术形态和方式的表达,而是加入了更多丰富的精神层面、技术层面、空间层面的内容,这就区别于了传统雕塑的展览性、纪念性和博物馆性,因为它们所放置的地点变了。公共艺术作品摆脱了政治标签、宗教标签,是给予公众一个没有政治、宗教约束的空间,是一种开放的、自由的交流空间。

我很喜欢也很认同孙振华先生说的一句话:


“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1]


公共艺术不该称为某种艺术形式或艺术语言,也并非雕塑本身,而重要的是这件雕塑所传达给观众在此公共空间里的精神、态度和给予观众或公众的一种思想方式,雕塑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作品与空间所形成的场域。

所谓场域,我认为,场域就是某公共艺术所影响到的某个范围,这个范围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人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观众或公众看到了这件作品时,那么这件作品就已经开始了对观众或公众的干预和影响,人们也就进入了这件作品的场域,那么此公共艺术的意义也就已经存在了。

乡村公共艺术作品也正是如此,它们都没有任何的标签,且所处的是一种自由的、开放的交流空间,能够让公众体会到所处此环境中带给他们的直接感受,而大自然就是最大的、最直观的表达对象。

例如《云雾》这件作品,作品放置于此,它与周围的群山田野构成了一个宽阔的自然空间,一个独特的场域,当人们进入到这个空间内,不单单一定要进入或站在作品之中去感受,是当它刚出现在你的视线中时,也就是它相对于观众来说的场域中,这个作品就已经带给了观者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在一个宽阔的自然空间内,忽然出现了一个属于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不仅会引发观众们的思考,并且会逐步的体会到这件作品在此公共空间内所要表达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再例如《北方天使》这件作品,当人们在远处看见它时,观众就已经进入了它所处于的场域之中,观众就已经开始被其所影响,《北方天使》整件作品带给了当地人们发展的希望,带给了外地人们拥抱北方的力量,其散发的精神是让人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被工业发展的落寞而丧失希望,这件作品就如同“天使”一般坐落于此,守护着这片土地。《北方天使》这件作品给予了当地人们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这个“天使”的形象也是此公共艺术所独有的意义。

我国的乡村公共艺术对比于国外的乡村公共艺术来看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国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氛围相对于我国来说比较丰富和“先进”,他们的政治因素和社会关系都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体系和思想方法相比我国来讲更加的多样和“先进”,这里说的“先进”不是说我国的就是“落后”,而说的是艺术思想的范围和尺度,我国的历史文明久远,中国传统绘画引领着人们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欣赏水平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就导致了人们的艺术思想和欣赏水平比较统一且难以改变,从而就很难变得丰富和“先进”。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能够带给公众和观众一种特有的精神和态度,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在此公共艺术作品所在的场域里的人们,并给予他们一种不同的思想方式,给予他们不同的感受。

 

6.总结

我个人认为,乡村公共艺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城市和乡村相比,所形成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乡村环境更加的贴近大自然,更加的能与自然进行对话。并且乡村公共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乡村的辉煌与落寞,其主要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几乎大部分的乡村公共艺术都是为了使落寞的乡村能够重新振兴起来,用艺术驱动乡村文化复兴、用艺术激活文创经济,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在经济文化范畴内的巨大作用。

用严肃的、标准的或者规范式的话我们可以说,公共艺术其实就是用艺术语言的方式将公共问题以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回答,它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一些艺术创作规律,因为它从关注的对象、从我们的创作方式,乃至我们的评价标准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公共艺术更加的强调个性的体验,从关注到每个人的感受一直到突出公众的参与,所以关注民众、关注整体性的改变,更加突出了公众的参与和对话,这就是公共艺术的本质。所以公共艺术是以提出问题为创作目标,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最终导向。从评价的标准来看,它和以往的艺术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为公共艺术更加强调艺术质量和个人影响力,要突出以增加提升民众的精神风貌和地方的影响力为最终导向。[3]

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乡村的人口由于城市发展水平迅速而大量的外迁,这就导致了乡村的落寞。而乡村公共艺术的发展就会给本来已经落寞的乡村村增添一份全新的活力,乡村公共艺术可以给当地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层面的寄托,更能给当地乡村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提高,促进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例如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除了旅游业,公共艺术的建造的材料也可以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例如安东尼·葛姆雷的《北方天使》就给当地的煤矿产业带来了活力,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有关煤矿产业的一系列产业。

从创作观念来看,乡村公共艺术的创作多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为相互关系,把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物质化,给予了当地人们更多的思考方式,用全新的方式、最直观的方式来引导和传达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真正的做到了用艺术拯救乡村、用艺术丰富人生、用艺术改变视界、用艺术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孙振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什么是公共艺术》,雕塑/2002/第4期/35第八届“中国雕塑论坛”论文选登/P32

[2]易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艺术与公共性》,文艺研究/2004/第5期/P121

[3]金江波,(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兼教授),《造就REMIX共享大会》,演讲内容


2
Report
|
6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设计合集 DGS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人像
人像
人像
人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