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到艺术品,他如何打破艺术的界限?
Paul Cox现年61岁,来自法国,是一名艺术家、插画师、平面设计师和舞台设计师,2003年成为AGI成员。





PAUL COX
希望用多种方式探索艺术
Paul Cox现年61岁,来自法国,是一名艺术家、插画师、平面设计师和舞台设计师,2003年成为AGI成员。正如他所说:“希望用多种方式探索艺术”,他的作品包罗万象,包括活动、品牌和剧院海报、插画、油画、版画、舞台设计,还出版了多个绘本,形式各异,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以动物、风景为主题的油画。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以动物、风景为主题的油画,有以简单形状为主角的喷枪作品,有80年代用小小木板刻印出来的版画作品,也有用水彩、铅笔等多种材料创作而成的画作。






Cox曾经做过一个喷画系列海报,应用于2016年至2017年的法国北部省剧院宣传。尽管海报的内容和剧场的演出没有任何语义上的联系,但这一系列出乎意料地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为一个婚礼派对制作的海报

为韦斯卡国际电影节制作的海报
Q1
Q:你曾经带着“成为周日画家”这样的目标,通过自学艺术史和英语文学成为一名饶富创意的艺术家,可以解释一下“周日画家”吗?促使你有这个目标的契机是什么?
A:我最喜欢的一位艺术家杜布菲曾经说过他想成为一位“周日画家”,把每一天都当成周日来过。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立刻喜欢上了它,并且把它用作我的座右铭。我想杜布菲的意思是他很欣赏那些虽然不是专业但仍拥有热情的艺术家所持的态度,他们的工作非常自由,不用思考任何职业、事业方面的事情,从而保持个人的精神愉悦。


尽管我很钦佩他,但作为艺术家的人生,有些地方我并不愿过得如他一般。就像我说的那样,他非常著名,以至于每个地方都想邀请他,他不得不在各种地方举办展览。为了满足无穷无尽的需求,他不可避免地在各种催促下不断重复自己。我并没有责备他,我相信他的反应完全是人之常情。但是我想这是我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的一个陷阱。我不希望自己重蹈覆辙,丧失创作自由。
后来我知道中国画家的圈子里一个原则:切勿将金钱与艺术混在一起,不要为了金钱而贩卖作品。这样的例子解开了我的困扰。这就是为什么我从小就决定通过“副业”去保持我的艺术自由与热情,同时让自己留有完全自由的周日时间!我决定去教书,但是不教任何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因为艺术的知识是我靠自学而来的,至今还不能教授任何艺术方面的知识。我宁愿选择去教英文,因为我是十分热爱阅读,我非常喜欢英语文学,因此,我除了尽可能地自学艺术与绘画外,我还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取得教师的学位。

但是在获得了资格证之后我只坚持了一年半:我意识到我没有空余时间去创作艺术了。更重要的是,做好一项需要使命感的工作需要极高的天赋,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安。




该系列海报是插画师与劳拉·阿米特共同合作作品,创作基于普杰的平面图形原则。
因此我的副业变得更加艺术,我创作童书来谋生,并为杂志、海报画插画、设计舞台装置等。但我保持着警惕,防止自己掉进某一个领域中,例如当我为报纸画插画的时候,我很清楚他们需要我画出和我之前的作品差不多的画,但我深知这种模式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除非我被那个体系困住,并接受不断重复的自己,而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个使我更确定要成为“周日画家”的原因是我的父母。他们都是音乐家,我母亲是一名钢琴家、父亲是一名作曲家。作为音乐家很难赚钱,谋生不易,当需要时间和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他们对物质的担忧经常会玷污他们的灵感。

这是为巴黎的印刷周设计的海报
直到现在我依然坚持让我的艺术远离市场以及陷在其中的危险。又或者更准确地说,我所做的是艺术,不同的作品之间不存在任何等级,唯一的区别在于它们一部分是委托项目,另一部分是个人项目——我要极力使其远离市场陷阱,同时也是我能在周日或其他时间进行的艺术创作。
Q2
Q:听说你有自己的一套“懒人方法”,虽然说是“懒人方法”,你却在绘画、印刷、书籍、平面设计、舞台装置等领域带来高产出的创作,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A:这来自我在少年时期看过的一部名叫《快乐的亚历山大》的电影,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讲述了一个生活非常惬意和懒惰的人的故事。他在床上度过了一生,因为他拥有一套精心设计的操作系统,使他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所需要的一切——食物、酒、乐器等。这个系统由亚历山大独自开发研究,他为了过上懒惰的生活,就必须先努力工作,这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我个人非常赞同亚历山大的做法,和艺术家的工作十分类似。
艺术家通常要花时间来整合有利于自己自由创作的条件。这让我想起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一句话:“做漂亮的事情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中从而创造出漂亮的事情。”



人们可以通过这本图画书制造出一个3D立体剧院,并在里面上演出各种故事。书中有剧院、歌剧舞台美术、平面图形和画作。例如,字母A代表法语中的“ arbre ”,即树木, B代表“ barrière ”,即篱笆
对于我来说,我通常会花时间思考、创造能让我工作得更容易的系统,如同爵士音乐家能在网格本子上进行即兴创作,又或者旅行者有一张可以使他感觉到安全的地图,即使是在既定旅程之外他也会感到更加自由。

这是为电影《爱你的五种方法》设计的海报,电影讲述了由五种感官和通感串联起来的不同故事。通感是指来自一种感官的刺激引起其他感官的觉知。创作灵感来源于印度的民间艺术和医学解剖图。原图是印刷在日版吸水纸上一幅很小的浮雕印刷物,採用浮雕工艺放大后,呈现出了非常好的纹理效果。
当然“懒惰”不是那麽准确的词,因为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之所以会用这样的表达是因为我觉得面对庞大的工作量时有种特别有趣的矛盾感。让艺术变得简单、让艺术家更满意的任何事物,我们更愿意管这叫做技巧,或者游戏规则。
亨利马蒂斯对于他每天重复描画鸟、花和肖像的两小时绘画练习有一个美妙的说法,他把它们叫做“将绘画变得更累的艺术”,意思就是当人的行动不再受意识控制的时候,就会进入这种懒散却优雅的状态,去做最重要的事,就像一个舞者不再紧跟着拍子而是让自己本能地、懒洋洋地沉醉在音乐中。

新干线是日本高速铁路系统,以子弹列车闻名,连接东京、名古屋和大坂——日本三大都市圈。
另外一种“懒惰”的形式是,不要太在意作品的协调性。尚丁格利说当他早上起床时灵感突来的时候,他那一天都只会懒懒地、轻松地跟着本能走,不会想得太多。就我个人来说,我从来没担心过题材格式一致性这些问题。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受到体裁上的一些限制。我认为我的活动更像是游戏,一个严肃的游戏。




Q3
Q:你曾经说过你受到日本美术特别是平面艺术的影响创作出了一些作品,而且你是一位法国人,但同时在日本也非常活跃,作品深受人们欢迎,那么日本艺术是如何影响到你的创作的?
A:我的父母收藏了很多艺术书籍,也非常热爱日本艺术。在我还小的时候,我就非常着迷于两本书:一本是关于日本演员的画像,他们有涂满黑色、红色和橘色尤其的、特别的脸以及穿著几何装饰图案的漂亮服饰;另一本是葛饰北斋的风景版画。在我父母的钢琴上也常常放着德彪西的《大海》,唱片封面是葛饰北斋的画作《神奈川冲浪里》 。

Image Courtesyof Wikimedia Commons
另一方面由于荷兰和日本之间有着一段悠久且丰富的故事,而且我的外祖父母那里也有很多日本风格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品。但说到我为什么如此热爱日本艺术?这个问题很难解释,就好像说你为什么会特别钟情于一款香水或一样食物。

但我认为有两个确切的原因:我发现日本版画可让我简单地理解该画作的创作过程,因此激发我去尝试创作一样的东西。这和西洋绘画不一样,西洋绘画是通过不同颜料堆叠,让人很难理解这幅画的绘制过程。

原因二是我认为日本艺术家是自然图式化方面的大师,没有人可以像他们把树木的细节描绘得如此精緻、真实。最后,由于我有过无数次到日本旅行的经历,我学习到除了浮世绘之外的日本艺术知识,并了解了在法国不太可以听得到的伟大的画家,例如仙崖义梵、长谷川等伯;之后随着我对平面设计的兴趣越来越浓烈,我爱上了横尾忠则、福田繁雄、服部一成、汤村辉彦等。


日本艺术之间不存在任何界限和层次,陶艺家、平面设计师或者纺织艺术家都可称为艺术家,而在法国艺术分类的界限十分清楚。
文字 | 节选自BranD Issue 49
*部分有删减,完整内容请购买杂志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新刊上市
BranD Issue 54
《摔跤吧字体:汉字设计与应用》
上市价9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