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设计验证终究还是被数据封印了
脱离数据的设计还能自证么?

距离放假也就还2周左右了,本想着划划水摸摸鱼放飞一下,没想到又被hr安排了一场交叉面试,帮另一个团队把把关;也是因为候选人的定位是team leader(大概是设计经理的级别吧),所以还是本着认真的态度去的。可能是因为认知的不同,我试图牵引他去验证自己的设计的时候,发现他给我的反馈更多是没有数据权限,拿不到数据,不了解数据等等理由;在结束了这场不太顺畅的面试后我反思了下这个问题:难道没有用户数据,设计就不可以自证了么?数据验证不应该是辅助你的方法么?ta怎么就成了设计的第一驱动力呢?
一系列的反问不由的让我想起一个段子:假如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的情况下,怎么证明你爸是你爸?
在这个简短的小段子里你不难看出是体制的限制导致形态的畸形;将其带入到工作当中,这个话题就成了:用户数据当道的趋势下难不成真的没办法自述清白?我不太清楚,所以不如就试着跟大家聊一聊这个令人嗤之以鼻但又不得不跟随的话题吧。
NO.1
那么如果整个产研是流程一局王者对战的话,我宁愿把这个环节比作辅助,而非核心输出位(你懂我的意思,不是说辅助不重要哈):

在数据还未成为主导的时代,我们对数据还怀着敬畏之心,只有当方案需要被认证或久久难以决策的时候才会拿出少数资源去验证,看看数据情况以分辨方案之间的优劣。不过基于此的前提一定是在当下的环境里,我们已经把方案做的足够好了。
NO.2
这无非是因为你两还没有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任何信任没有的前提下,姿态低的一方往往需要拿出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是个有货的人,to面试官是这样,to老板同样也是;在人情社会里我们从来都是对信任毫无保留,对陌生心怀疑虑,这种做法是人之常情,对谁都是,不必因为自己遭遇过就愤愤不平…好,说完了,收~
涉及内容之广基本把 UI/UX 的所有模块给包含了进来。哦,对了,啪啪的讲了一堆,也忘记科普一下啦,先了解 2 个名词哈:w3c和wcag。w3c指万维网联盟创建于1994年,是Web技术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国际中立性技术标准机构,wcag是w3c发布的可用性标准,就这么说吧,这两玩意一个是爹(机构),一个是儿子(作品)。关于具体的规范和规则,我会在后台准备好,供你使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讲了。
掌握了上述的方法,就可以用在世纪的工作中了。下图是我在汇报工作时候用到的一页,主要是讲设计的合理性,因为产品上线不久,我并没有数据可以验证团队的设计,但站在专业的角度上,这份标准让大家买了单。
所以如果你的产品检测出来相对还不错的话,就可想而知不管是汇报的场子还是面试的场子,最最靓的崽也就非你莫属了(我在汇报工作的那一刻有一种秒杀的喜悦感涌上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