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有效提升执行力

Recommanded by editor
上海/艺术工作者/4年前/5931浏览
设计师如何有效提升执行力Recommanded by editor
崔小骏

执行力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能力,本文来聊聊提升执行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对于设计师来说,做事的效率、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即使效果做的再好,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客户的任务,那将毫无意义。


执行力的提升,一方面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成长,会自然提升,所谓熟能生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经验水平差不多的两个人,做事的策略不同,执行力也可能有很大的区别。

前者,需要时间的积累,水滴石穿,无法速成,而后者,掌握了方法,就能很快的提升上去。


本文就来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提升执行力的一些经验总结,一些方法论。



项目管理


要想做事效率高,就要有清晰的思路,而要想思维逻辑清晰,首先项目、工程要清晰明了,干净整洁。


有些设计师做事非常随性,素材乱丢,命名乱到飞起。隔个几天再打开自己的工程,可能自己都找不到东西在哪。时间全浪费在找东西上,然后做完了发现这个效果丢了,那个素材没了,各种bug,效率自然非常低。

 

这就体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比如素材资源网站上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分门别类,方便设计师快速找到相关资源;再比如软件里大量的功能被分类成不同的菜单,不同的模块。

 

良好的项目管理习惯,能够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有没有做好项目管理,直接影响了做事的执行力。而在团队里,一个人项目管理上混乱,影响的就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执行力了。

 

这是做起来很简单,但对执行力提升很大的一个技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位去说。

 

如果不清楚应该按怎样的逻辑去整理项目,可以参考下五帽架原则,就是按照种类、时间、位置、字母、连续性这五种逻辑。这是组织资料的五种最高效的方法

种类,就是按照相似性或相关性去归类,比如按音乐、视频、图片等不同格式去归类。

时间,就是按时间顺序归类,比如工程文件的迭代就可以按日期去整理。

位置,就是按空间位置,区域去划分,比如把一个画面的内容按前景、中景、远景去区分。

字母,就是按字母编号排序,比如视频、动画的分镜镜头号,不同项目的项目编号等。

连续性,就是按从高到底,从大到小等规则去分类,比如把素材按不同的尺寸规格归类。

 



二、设定优先级,抓住重点


任何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小部分组成的,我们要对整体有一个全局的规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要考虑好,而不是想到哪做到哪。

就跟造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最重要的事情要优先做,对整体影响最大的要优先完成,最后才是具体的小细节。

大到整个项目的制作,小到具体一个效果的完成,都应该有制作的先后顺序、优先级的规划。

 

比如我们要做一个镜头的动画,就可以这样去规划优先级:

undefined 

如果上来就先去做细节,结果后面镜头一运镜,发现做的细节根本看不到,那时间就全浪费掉了。

 

纵观动画的发展史,也是用到了这种方法,最开始是按顺序一帧一帧绘制,后来动画师们总结出了Pose to Pose流程,就是先画好动画的关键Pose,再去绘制Pose间的过渡帧,再到后来计算机动画的发展,有了关键帧的概念,过渡帧由软件自动生成,大大提升了动画的制作效率。

(图源于迪士尼动画十二法则-Pose to Pose)

 

这也是非常常用的二八定则的体现,20%的关键部分,起到了80%的作用。抓住这20%的关键,就能把控住全局的80%。

如果先去处理占80%的非重要部分,花了80%的时间却只能起到20%的作用,效率自然低下了。

 

常用的优先级安排原则还有四象限法则,就是将事情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根据不同的轻重缓急,分类处理。(四象限法则是非常经典的时间管理法则,相关资料很多,这里就不展开来细说了,如果不了解的可自行搜索相关内容)

undefined 

 

 

三、降低执行复杂度


设计师的软件库每年都在更新迭代,数字媒体技术越来越强大,几年前非常麻烦的效果,现在可能装个插件一键就能搞定。人类始终在不断的简化自己的工作。


要提升执行力,也要具有“懒人”思维,想办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尽可能的给自己降低执行复杂度。


复杂度的判断可以大致从可行性、成本、可控性这几点去看:

undefined

 

与之相关的经典理论是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以简单为美,制作中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步骤,尽可能简化流程,将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复用,对于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进行自动化,这些都是有效降低执行复杂度的方法。

做的越复杂,往往就越不可控,越容易出错。


但在主观上,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复杂度是不同的,有时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一点就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去支撑。不过好在现在网络上有非常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技巧,遇到问题就去求助下度娘吧。

当然,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能力,审美能力,才是最核心的能力,当你的技术达到够用的程度之后,就不必花大量时间刻意去研究教程,研究技术。遇到问题再针对性的去查找解决方案即可。

 

举个例子:比如说,如果我遇到一个很麻烦的效果,评估下来,按自己掌握的技术做起来复杂度很高的话,我不会直接就上手去做,而是会首先思索有没有简单的替代方案,然后去查找一番有没有相关的教程资料等。找到执行复杂度低且可行的方案再去做。

当然,这个也要控制好时间,根据紧急程度,给自己定个时间,比如一两个小时,或者半天,超过这个时间还没有结果的话,那就按照现有的方法先做下去。不要去死磕。

 

要想降低执行复杂度,还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思维。所谓前瞻思维,就是做一步之前就要考虑好后面的问题,不要前期一时爽,后期火葬场。

可以在开始做之前,就把之后要做的工作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有个全局观,理清思路再动手,做一步能想到之后的三步甚至十步,给后续的工作提前排雷。

但要注意物极必反,如果做事考虑的过多,也容易陷入思维胡同,做事瞻前顾后,反而会出问题。所以做事既得有运筹帷幄的策略,又得有撸起袖子就干的果敢。




四、拆分法


项目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一些比较复杂的东西,要解决掉它们往往会很有难度,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而针对复杂的东西,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拆分法。任何复杂的东西,都是由多个简单的东西组合成的。

你可以在身边随便找一个物件,把它拆解来看,会发现任何东西拆到最后都是些很简单的结构。


比如说人的身体结构很复杂,但是我们可以将它不断拆分简化,最后就能将其拆分成一些简单的基础结构。

 

 

拆分法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广泛。

比如公司里的不同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工厂车间的生产流水线,都是拆分思维的体现。

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拆分法的道理很简单,我们在小学学数学时,就已经接触过拆分的思维,相信很多人对它都是了解的。

但了解与能实际运用是两回事。现实中其实很多人并不擅长拆分,我想其中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拆分法有多难,而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很多人遇到复杂的东西心里就打退堂鼓了,甚至直接认为自己做不到,就更别说能一步一步拆解完成它了。

带学生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遇到麻烦的问题,就老是想着怎么能一步到位解决掉,而不去想多做几步,结果反而把自己陷进去搞不出来了。

 

如果能找到聪明的办法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凡事往往都很难这么理想化。当你不能直接搞定这个大问题的时候,就把它分解成多个小问题,逐步去解决吧。

当你一点一点做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它也没那么复杂。

 



五、明确目标,方向


高效执行的前提,是有效的执行。无效的执行再高效也等于0。

而如何保证执行有效呢?就是在制作前一定要先明确好目标和方向。

避免方向上出现错误,明确目标,才能有效的去执行。

 

为什么项目都要有流程的划分呢?没有谁上来直接做成片吧。都是先从创意脚本开始,再出layout,出demo,然后第一次交片,第二次交片。。直到最终成片final。都是为了一步步先从大方向上明确好目标,再去具体细化。不然都快做完了,结果创意,风格上都不是客户想要的,那就搞笑了。

基本上都是依据这样的原则:先从大的框架去做,明确了方向再去细化。


在整个过程中,凡是不清楚的地方,都应该多沟通讨论,理解清楚整个项目的逻辑、规范要求、各种设计上的设定等等,再去入手制作。

 

怎么才算明确了呢?原则就是一定要清晰、具体、落地!比如视觉要做什么样的风格,不要给一个“高端”“精致”这种比较模糊的词汇,而是要找一些具体的参考图去看。不要只去谈“感觉”,而是从具体的颜色、构图、形状、质感、动效等实实在在看的见的地方去谈。

 

(图源于微软的新设计语言-Fluent Design System)

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前期要做设计规范,设计语言等等,只有给到具象明确的定义,才能保证执行上的一致性。避免方向上的错误,提高效率。

 

 


六、短期规划


人都是有惰性的,这是人之常情,非常自律的人毕竟是少数。

就像谁都知道,如果自己每天多看半小时教程,多做半小时练习的话,一定会有进步,但是能坚持下去的有多少呢?只靠“信念”去支撑,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靠谱的。


如果项目提交时间点只有一个deadline,而没有中间点的话,有很大可能会出问题,本来不紧急的事也可能会变成紧急的。所以一般项目都会计划好时间表,什么时间交创意稿,什么时间交初稿。。。都会有详细的安排。


到个人执行上也是一样的,可以在已有的节点上继续往下细分,做短期规划。

只盯着长期规划去看,总会给自己“没关系,时间足够”的错觉,等时间真的临近了,才发现“凉凉,做不完了”。

所以一定要给长期规划增加多个短期规划,比如一个任务要做一周,那么要首先计划好每天要完成哪些内容;或者说一共有十个内容要做,可以大概估算一下每个内容要做多久。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控制好进度。


其实,这个技巧最有效的不是自我约束,而是外力约束。比如,虽然我说了这个方法,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只是看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并不会真的去做,但是如果是你的客户懂得短期规划,每天都要看一遍你的进度,相信你的执行力一定会变很强~~~



结语


以上是我对于提升执行力的一些心得总结,引用了一些经典理论如二八定则、四象限法、奥卡姆剃刀原理等。

当然,这些方法不只是能用在设计工作上,在很多方面都是通用的技巧。也不仅仅只是用于个人,放到整个项目的进行,团队的运作上,也都能看到这些方法的运用。


希望这些总结能对大家有帮助。


149
Report
|
175
Share
相关推荐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作品收藏夹
设计师如何提升总结力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动态设计的“变”字诀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一大波可爱小动物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IP设计合集 DGS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作品收藏夹
教程
教程
教程
教程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平面设计-学习
平面设计-学习
平面设计-学习
平面设计-学习
作品收藏夹
设计理论干货
设计理论干货
设计理论干货
设计理论干货
作品收藏夹
他人经验
他人经验
他人经验
他人经验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