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C化也许是产品设计的新风向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设计爱好者/4年前/7931浏览
B端C化也许是产品设计的新风向Recommanded by editor

在设计这个层面上toB产品正在走着C端的老路

最近好多朋友加我微信,向我“咨询”一二(咨询真是不敢当,充其量就是一起探讨),基本上集中在 B 端的产品设计上,略加整理,大概如下几个问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前两个问题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我就不多说了,重点说说最后一个:B 端如今还有什么机会留给设计师们发挥的空间么?

当我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不得结果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今日头条上线了“我和我的家乡”,可以免费观看,我就利用坐马桶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说来也挺有意思,感觉恰巧因为这部电影找到了答案:主旋律电影想要被大众接受顺势而为是必然;

从当年火爆到的“建国大业”到去年的“我和我的家乡”都是典型的主旋律电影娱乐化;这个事情让我明白,歌颂祖国未必要手撕鬼子,葛优大爷和沈腾叔叔的段子也可以让我明事理… 所以说不要一味的固守,破局或者顺势有可能是未来的路。

我用这个思路套了下刚刚的问题,嗯~也许B端C化是未来 toB 产品的新方向;


NO.1

从设计风格上来讲 B 端产品走 C 端老路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从我的角度来看原因主要是(都是在下的猜测),身份模糊(公民和员工之间来回切换)但承载设备不变(都是手机或电脑)的情况下打开的 app 也顺势越来越趋同,依据场景变来变去的诉求大幅降低;

再聚焦回来,C端产品从最开始的提倡“花里胡哨”到如今的“高级感”演变过程走了很长,接下来B端也跟随着从“克制/简约”进化到了“高级感”,具体体现在 2 个点上:信息层次和色彩体系


1.信息层次:封装度高,密度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在过往使用toB的经验里,会有特别累的感觉?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不管是UI还是交互做设计的本质同样是对信息的重新编排和处理;通过设计用的舒服才是王道;

C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对信息的处理,以往toB产品的信息密度高和模块化封装度低的特质,随着新方向的到来也势必会退出历史的舞台;(PS.这些短语都是知识点哈,赶紧记下来,省的汇报的时候只知道说大白话,不知道怎么用理论支持)。

另外随着MacOS和windows的设计语言升级(一定意义上操作系统也是B端工具),越来越多的产品跟随着走上了“材质区分层级”的路线,这也不失是一种好的做法,阿里云就是个典型:


2.色彩体系:

如果你是我的老读者,应该还记得我之前写过的一篇跟颜色相关的文章,里面有相对还算全面的定义色彩体系的理论和实操,感兴趣的话可以翻看一下,另外给大家准备了色彩样板,有需要的铁子可以可以试试(文末有领取方式)。

这里再啰嗦一句,作为B端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是形成“高级感”的最好办法,其他的就先不展开。

之前坊间传言B端不需要视觉设计?我是真真的不认同啊,不好看也是烂体验的一种,毕竟颜值即正义,好看并不可耻,中看不中用才是忌讳,别给B端产品瞎定义,做一个既好看又好用的产品ta不香么...


NO.2

从我的认知上讲,用户体验不再区分B/C两端很多年了,但截止到目前为止B端产品的体验远不如C端产品做得极致;其中的原因无非这 2 点:

专业性上好理解,就是用户基本会被冠以「专业」之名,所以会出现很多「我以为你懂的」的设计理念;对于信息量的庞大与否,坦诚的讲,造成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交互上对信息的处理处理不到位,反反复复进行单一流程的多次复用,导致看起来很庞大的假象,就这个问题我们展开来说说:


1. “单线程”变“多线程” 🏁

B端产品永远的主旋律都是“效率”,简化复杂流程,专注当前任务,是体验的“标准方法”;对于效率的追求我从不否认,但对方法的执行我还是持怀疑态度,打个比方QQ作为C端巨无霸级的产品一早就出现拖拽 tab 上的红点消除所有信息:

如上图所示,这个交互设计解决了把单线程的操作整合成了单个行为控制多线程操作,减少了很多劳动力的重复浪费;这么说有点绕不好理解,用图来表示估计会好理解一些:

类似的产品还有12306的抢票,思路也大致相同,假如你是过年回家需要购票,当你盘算出车次和时间之后,是不得逐条线路抢票?抢票是帮助你规划线路,你只需要设置终点,ta自动分流到,匹配到合适的车次,这就是单操作变多线程的处理办法;

距离QQ的那个交互6年过去了,依旧没有B端产品可以借鉴这个思路(企业im的一键已读不能算哈,这个借鉴不高级),其实很多工作场景下对多线程自动化的工作需求比比皆是,比如很多企业内部上传文件的时候,上传一个等一会,且不说有多么低效,更重要的是工作的节奏遭到了破坏...

概括起来说,在某些场景下(可能是大部分)并不需要专注过程,关注结果的意义也许更大

虽说打工人天下无敌,但也扛不住面面俱到,设置好工作起点和终点,分配好精力也是B端产品设计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他无关紧要的过程,只要不出大的差错,就随ta去吧~


2. 新手引导和用户反馈要做巧 ⚠️

不管是 B 还是 C 在新手引导的主流方法,基本上是上来一股脑的/倾其所有的给我展示所有功能,每次都是无奈的狂点下一步下一步;但当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功能没认全的时候...我再也找不回来新手引导了,哈,没法复现了,这尼玛应该是最糟糕的体验了吧!基于此我建议新手引导要与内容场景相结合,通过场景牵引的方式达到学习操作的目的;举个用户评分的例子:

总之减少用户试错,也必定可以极大优化用户体验。


总结一下

特殊情况影响让今年是企业产品高速发展的一年,各种各样的企业赛道号角都已经吹响,拼功能的年代已经过去,体验有可能是决定购买决策的关键点;所以在不改变功能和底层技术的情况下找到体验突破口是对业务最大的贡献;另外希望别过度迷恋所谓的行业标准方法,试着打破壁垒,站在“产品体验架构师”的角度上才能一览众山小,加油~


140
阅读原文
|
Report
|
211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
作品收藏夹
交互案例及理论
交互案例及理论
交互案例及理论
交互案例及理论
作品收藏夹
设计干货
设计干货
设计干货
设计干货
作品收藏夹
UX_文章_教程
UX_文章_教程
UX_文章_教程
UX_文章_教程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