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师作品避坑十大指南

Recommanded by editor
杭州/UI设计师/4年前/11405浏览
UI设计师作品避坑十大指南Recommanded by editor

2021年计划输出原创50篇-第 4 篇,2021年我们互相努力。

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作品永远都是体现自己专业能力的有力依据。在保障自己输出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些隐藏的问题,作品数量固然重要,但是作品的质量和方向也同等重要。

 

那么我们在输出作品的时候需要避免那些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企业主比较看重的呢?本文将会为大家梳理一些输出作品中需要避免的问题,希望可以带给初入职场的 UI 设计师一些帮助!


 


 

作品避坑十大指南


一、作品需要保持持续更新

二、作品输出需要形成系列

三、零散练习可先制定主题

四、明确借鉴和临摹的差异

五、作品不是硬盘内的孤芳自赏

六、作品需要多元化输出

七、跟进趋势化作品输出

八、作品输出切入口优先级

九、作品包装栅格化

十、作品集的那些点点滴滴

 


 

一、作品需要保持持续更新


很多设计师对于作品的输出误解为只是为了找工作,所以在职期间没有养成输出作品的习惯,而当需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啥也没有沉淀下来。

 

作品输出是为了保持我们对于趋势的把控和设计执行力的提升,需要保持持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你日常不养成输出作品的习惯,专业能力不是需要的时候就能达到要求。设计是在与时俱进的,以前的作品无法达到现在企业主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我们要经常进行项目复盘,用全新的思维优化老化的作品,让其保持在“最新版本”。


 

要善于利用闲余时间进行项目优化,不仅可以进行重新思考,还能不断积累项目作品。不要养成温水煮青蛙的习惯,要时刻提醒自己,让自己不要处于被动状态。


 


 

二、作品输出需要形成系列


对于初入职场的设计师来说,我们除了工作项目输出以外,也需要进行一些日常输出。虽然你可能做了一些零散的打卡式输出,但是却发现包装作品集的时候不是很出彩,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展示。

 

虽然我们需要输出作品,但是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最好是输出成套成系列的作品。这样无论是发布在设计平台还是后期放进作品集都是更好的选择,系列输出不仅可以把这个内容打磨到极致,也能让人看出你的整体思路和更全面综合的能力。

 

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全案设计的作品可以包含:品牌设计梳理、情感化设计体现、用研交互梳理、UI 设计呈现、交互动效表达、视觉表现融入等。通过一套作品也能体现出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可以在项目中辅助解决更多设计问题。


 


 

三、零散练习可先制定主题


日常的碎片化输出也是设计师提升专业能力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刻意练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让这些碎片化的作品在后期可以形成作品集的一部分阵容,我们要有规划的进行主题制定。比如 UI 作品两个为一组交互关联,坚持每日输出,形成 UI 100 天作品合集;每日字体设计,经常做阶段性总结;21 天插画打卡,突破手绘不足的束缚;24 节庆或者节假日手绘插画练习合集等等。虽然作品依然是碎片化的零散输出,但是由于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也能形成比较有量的作品合集。


 

其实个人更倾向于利用零散输出的方式完成成套作品的输出,比如定好一个成套作品的方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每天完成一两个界面,这样一两周的时间也能积累出一套作品。以前我就经常利用碎片化的输出在 dribbble 上发作品,然后整套完成之后再包装成平台型作品,可以发布在站酷、UI 中国等设计平台。后期需要整理作品集的时候直接进行规范调整即可,也是一举多得的形式。


 

 


四、明确借鉴和临摹的差异


作为设计新人来说,通过临摹可以快速提高我们对于软件操作的熟练度,作品处理方式的学习总结。但是这个仅限于自己在技能增长过程中的学习方式,所输出的作品是不能算是自己的作品,不要把临摹的作品当成自己的,这就违反了设计师的职业操守。


 

每一个专业技能的熟练和提升都会经历临摹、借鉴、分析、半原创、原创等过程,借鉴是我们脱离临摹的一个过渡。有时候在完成项目的时候也会借鉴一些优秀的作品,但是需要把控借鉴的程度,不要相似度高于 50% 以上,也不要借鉴特征性很强的原创表现。


 

我们可以经常临摹和借鉴,但是作为成熟的设计师我们需要明确差异。不要把临摹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作品,你以为自己很聪明的时候,其实面试官已经看破了你的小聪明。

 

 


五、作品不是硬盘内的孤芳自赏


在以前信息封闭的设计圈,大家没有分享设计作品的习惯,让很多作品都存储在冰冷的硬盘。虽然分享不一定要求所有人,但是对于没有人脉资源的设计师来说,这是其中一条创造机遇的机会。就算是千里马,也需要遇见伯乐,只要作品优秀就会遇到伯乐。

 

分享作品除了增加自己曝光的机会,获取机遇以外,也能以此作为输出作品的习惯。有了相互交流的圈子,就能激励自己更努力,有对比才有进步。

 

不要让作品只是硬盘内的孤芳自赏,互相交流才能扬长避短。而作品的分享也能形成时间轴的概念,多年后去回看曾经的分享,才能感受出自己的变化。面试官也能通过这个时间轴看出设计师的增长潜力,如果你在退步了,就要停下来反思总结。


 

 


六、作品需要多元化输出


提到作品输出,很多设计师就只是认知在视觉层面的作品。对于 UI 设计师包装作品集也只是放自己的一些 UI 视觉上的作品,没有想过多元化的输出,作品不是只有视觉而已。

 

作为 UI 设计师来说,我们可以输出的作品形式很多:产品体验日记、全案设计解决方案、方法论的总结、参与或者组织的设计活动、技法层面的教程输出等等。要体现你与别人的差异,就要输出一些带有差异化的作品。

 

通过作品集让面试官了解你的能力,你不只是一个画图的设计师,你是可以创造更多设计价值的人。可以很好的完成项目需求,也能给团队带来更多增长性的动力,招聘一个士兵很容易,挖掘一位将军很难,而将军就是具备更多综合实力的人,或者是具备更多潜力的人。


 

 


七、跟进趋势化作品输出


经常会遇到很多设计师找我看作品集,会遇到很多设计师也输出了很多作品,但是却依然停留在老化的风格上。设计是一个更新频繁的行业,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多年前的作品已经无法展现出现在的能力,作品集需要跟进趋势化。

 

除了根据设计趋势去调整作品输出以外,也需要去分析各类招聘平台对于不同等级设计师的要求,比如高级/资深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我们在输出作品的时候需要结合这些分析去表现,通过作品集展现自己具备行业要求的能力,不然看到你的作品集就会无法突出你的价值,趋于同质化。

 

当然,跟进趋势化去输出作品的前提是要熟悉趋势,如果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设计师,估计连趋势是啥都不一定知道。我们除了完成项目也需要学习吸收,体验产品和优秀作品的分析总结都是至关重要的,每天都要抽点时间浏览一些推荐的优秀作品。国内外的设计平台也很多,虽然没有精力都去浏览,但是对于一些首页推荐的内容还是可以多看看的,也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灵感资源库,只有不断吸收才能不断沉淀和反思。


 


 

八、作品输出切入口优先级


很多工作多年的设计师依然拿不出什么作品,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有时间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作品,或者抱怨公司没有好的项目提供机会。想要改变环境首先得改变自己,如果希望环境来改变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我们与其抱怨自己没有好的机遇不如努力改变现状,没有作品可以创造作品,坐以待毙肯定是最糟糕的。

 

我们除了完成工作需求以外,如果没有机会发挥可以经常复盘,积累更多作品,这也是锻炼专业提升的关键。优先选择优化当前公司项目或者以前公司接触过的项目;如果没有的话可以考虑把公司业务进行转化,虽然不是自己参与的但是可以自己去改版重设;这些都没有也可以选择自己用过的产品且熟悉的进行改版重设,通过这样的 0-1 输出锻炼自己设计执行能力。不能因为没有上线作品就不去练,这样永远不会进步,能否上线或者是否后期下线了都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但是我们要确保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全案设计且能够做得更好。

 

按照作品输出切入口的优先级:当前公司项目、以前公司项目、改版或者概念公司业务、改版用过且熟悉的产品、日常练习输出等。专业的提升离不开反复磨练,不要局限于工作输出,特别是工作中得不到发挥的时候,更需要强化练习来提升自己。


 

机遇需要自己去创造,而机遇来临的时候也需要你有能力抓住,作品是体现自己能力的关键,也是打磨自己的形式。

 

 


九、作品包装栅格化


作品集的关键在于“集”,不是简单的作品集合,需要把作品集的设计当作是一本书籍排版,具备标准化和规范性。如果只是生硬的将众多作品合起来,会互相不关联,也会显得杂乱不堪。

 

根据求职意向、作品质量、完成时间等进行展示排序,当然按照类别分类是必不可少的。在排版的时候可以按照栅格化的形式先制作网格,这样不会显得混乱无章法,栅格化的形式会让作品展示更加整齐。我个人一般设置 12 列网格,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包装的时候并非强制一页一页 PPT 化,适当长图也是可行的,能够让作品展示更加连续自然。

 

栅格化的形式无论是包装作品集还是平台型作品均可采用,目的是为了在进行一些元素对齐的时候有参照。


 


 

十、作品集的那些点点滴滴


我们在输出作品的时候除了以上提到的注意事项之外,还有更多细节有待考究。

 


封面设计需要重点对待

往往很多设计师容易忽略封面的设计,把一些个人信息直接铺满在封面,显得没有吸引力。封面是面试官接触作品集的第一眼,如果连封面都不够吸引关注,甚至连看了封面就不想继续往下看了,就算后面作品再优秀也容易蒙尘。


 


个人信息独立展示

如果要在作品集中展示个人信息,可以放在第二页,按照封面、个人信息、目录、正文、封底这样的顺序。个人信息不要长篇大论,这里只做精简展示,毕竟更多内容需要在单独的简历中发挥。


 


作品选择宁缺毋滥

不要为了数量而降低筛选作品的质量,与其放一些过时的作品给自己减分,还不如不放。选择作品宁缺毋滥,这也是为啥平时要加强日常输出习惯的原因,不要连选择作品都是一件难事。


 


作品集别盲目发送

不要别人一提有机会就立马作品集发过去,骗作品集的例子比比皆是,需要核对一下对方身份,也要判断有没有必要考虑。发送作品集是建立在自己期望选择的基础上,不要盲目发送。


 


作品集展示的多种渠道

作品集除了导出 PDF 格式以外,也可以发布到一些设计平台提高曝光,也许机遇会主动送上门。如果想要发布形成链接,方便发给 HR,但是又不想在设计平台上发送,也可以选择一些类似于石墨文档一样的文档工具,还可以保障一定的私密性。


 


作品集不只是为了找工作

不是需要找工作的时候才做作品集,作品集是对专业输出的阶段性总结,善于总结的设计师肯定不会太差。而且时刻准备着也不会陷自己于被动,职场变化是难以估测的,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


 

 


小结


我们既要保持作品的输出,也要选对输出的方向,避免做了很多无用功。


本文的总结希望可以给初入行业的设计师一定的经验,如果想要和黑马哥交流作品集设计方面也可以添加微信 heimaux 。希望大家都可以保持更强的自我驱动,加强日常输出,提升专业能力。

 

 

作者:黑马青年(v: heimaux)

本文由 @黑马青年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75
阅读原文
|
Report
|
372
Share
相关推荐
这些 UI 设计案例很有想法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作品收藏夹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小猫咪插画合集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作品收藏夹
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
作品收藏夹
作品集集
作品集集
作品集集
作品集集
作品收藏夹
思维文章
思维文章
思维文章
思维文章
作品收藏夹
简历
简历
简历
简历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