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到底是什么风格?|设计史太浓-艺术风格启示录

Recommanded by editor
深圳/艺术工作者/4年前/9278浏览
赛博朋克,到底是什么风格?|设计史太浓-艺术风格启示录Recommanded by editor

完整图文版本请到主页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设计史太浓

上一期回顾:维多利亚的秘密—【风格列传】



史太浓对赛博朋克风格是有实战性接触的。

就在2019年时候,我们做了一款加热机能服卖到美国,其风格就是“赛博朋克”,。


(史太浓2019年与客户合作的产品)


没想到一年后,因为一个叫《赛博朋克2077》的游戏发布,让这个风格火了。

今天有朋友跟我聊起此风格,作为风格研究者,史太浓决定临时将“赛博朋克”加入【风格列传】,做个特别版跟大家聊下。

最近听了于晓非老师的《金刚经导读》,我们都清楚于老师在解读,但他谦虚的坚持将主题定为导读。

因为任何一种学问都存在研究角度,还有各自经验的出发点,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并没有一种绝对标准。

史太浓研究风格下来的最大心得就是,看得越多越不敢下笔,太多一家之言,同一个风格可能会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解读。

以佛学为例,谁都不是佛陀,所以谁不是一家之言呢,佛陀本尊也跟大家说:谁说我在说佛谁就是王八蛋。

世间万象,皆是虚妄!


思维导图看风格


看风格的相关介绍文章时,最怕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像看说明书一样,在似懂非懂之间看不下去,文字像咸鱼,躺着不动。

第二种则是看着挺爽,好像也懂,但最后也没记下来什么,下次人家问起还是说不出来。

假设大家去维基百科,基本就是第一类型,因为里面涉及很多又要再解释的名词,比如“反乌托邦的未来主义”,“控制论”,“新浪潮”,“朋克亚文化”等。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个“工具”将知识简单结构化一下,就是“思维导图”,这样你才能看到一个立体并且有次序的东西。

此图也尽量简单,如果搞复杂又违背史太浓的科普精神了,另外还要注意出发角度,从设计去看与从音乐去看内容的差异就会很大:


这里我先很概括的说明这种风格,给大家一个初步印象:来源:派生于文学创作中的科幻小说。含义:“用技术制造麻烦的人”。比如台湾翻译为:电驭叛客,其实就是意译。

核心精神:生命意识与科技发展的哲辩思考视觉形式:从电影《银翼杀手》视觉形式分拆发展,后面具体阐述。接下来我们将思维导图摊开。

历史来源

一个风格如果不清楚来源,就是无根的,比方孙悟空也得交代一下是石头爆出来,无根的副作用就是无从谈起。

《道德经》有言: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世界上肯定先有事物,但因为有了人,事物才有意义,因为人有语言及书写能力,需要沟通、传播、交流,事物才需要名字。

因而历史上全部设计艺术风格都是先有事实,后有名词,这是绝对的。在聊《后印象派》那一期时候说过,21世纪的当代,不是不谈风格,是还没到谈的时候,因为你我还活着,以后自然会有人盖棺论定。

在1960年代,英国一本科幻杂志《新世界》(new worlds)玩了点新鲜,出现一种新式科幻小说体裁,最早的代表作是美国作家哈兰的《危险的视觉》选集,“新浪潮科幻小说”由此诞生了。


“新浪潮”这个名词我举个例子理解,就比如梁羽生及金庸一起创造的“新派武侠小说”,时间同在20世纪60年代,在金庸小说之前,中国的武侠小说是有点“魔幻主义“的。

例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人物会法术,主角也能不断投胎转世,也因此可以不断连载(此处笑出了声)。

有了梁羽生及金庸的新派武侠之后,武侠小说就开始按他们的路线走了,加入更多现代元素及价值观,更加写实主义,比如古龙第一部小说《苍穹神剑》就是模仿金庸风格的作品。


“新浪潮科幻小说”出现后也有同样效果,小说开始揉合当时一些毒品文化、性文化与科学技术概念,慢慢创造出一个虚幻世界,故事的时间背景一般放置在未来。

在这个想象中的世界里,社会不断受到新技术与新文化冲击,所以“人工智能“,”黑客“,”大型的邪恶科技公司“会经常出现,很多时候大家带着人工智能眼镜活在一个虚拟世界。


所以这个世界给人一种孤独感,人跟人的联系不再是以前模样,甚至有时候跟你联系的根本不是人,呈现一种“低生活与高科技“的形态。

因为这类小说画面感很强,引起了电影圈兴趣,1982年时候一部叫《银翼杀手》的电影在美国上映,故事背景设定在2019年,原著小说就是”新浪潮科幻小说“体系里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这个电影富有哲学意味的讲述了猎杀仿生人的故事。这类风格电影从导演雷利·史考特(ridleyscott)1979年作品《外星人》就初具模样,《银翼杀手》是其更成熟的在运用这种风格,这个”风格”自然就是在说“视觉形式“了。

因此赛博朋克视觉风格首先由科幻小说触发,用文字提供了一种意象与场景描述,而史考特的电影将这种意象落地了。

创作人员会想象当科技已经如此发达,人会住在什么房子,穿上什么服装,有着怎样的审美等,如何进行交流。

电影《银翼杀手》当时的票房并不算好,评价两极分化,但毫无疑问的是其新锐的视觉风格引起广泛讨论,被认为是新“黑色电影“的典范。但此时还没有什么固定称谓来概况这种风格。

过了不久,新浪潮科幻小说中又出现了一个新作品,取名就叫《Cyberpunk》,作者是布鲁斯·贝斯克(Bruce Bethke)


《Cyberpunk》的后半截punk就是指“朋克“(又名庞克),是一种摇滚乐形态,在80年代的英国风行,特点是旋律硬朗,歌曲短促而且节奏快。喜欢此类音乐的多为年轻反叛的年轻人,所以慢慢这个名词在某些语境中被引申为”反叛的人“。

而《Cyberpunk》的前半截Cyber则简化自单词“cybernetics“,意思是”控制论“,是50年代诞生的一门研究“动物与机械如何相互控制”的学科,后来也被引申为用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控制的学科。

所以组合起来的Cyberpunk可以拓展理解为:用互联网控制世界(人类)的反叛者。

大家发现这个词汇在意境上贼符合《银翼杀手》等相关科幻电影,于是乎,Cyberpunk就成为风格名称,我们音译为:赛博朋克。

那么,此类风格解构下来有什么特点呢?

形式感的解构

大家注意,史太浓在谈风格特点时候用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名词,叫“解构“,形象一点理解就是小孩拆电器,一个风扇最后变成了一个马达,几个扇叶。

因为就艺术风格而言,划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意识形态,一个是形式感。意识形态就是思想或者价值观,可以转述,但形式感其实更多需要靠感性感受,比如“表现主义“,就是一些难以言传的东西,严格而言不能分拆讨论,因为拆开了就什么都不是。

但问题来了,如果不言传将无法交流、分析、研究、与传授。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技术性的语言解构,提出“形式感“概念,比如”前印象派“的形式感之一有”朦胧的美“,我们对”朦胧“这个名词有感的,从而对印象派开始有感。所以风格导读就是用大家懂的领域去理解不懂领域,这事情就是史太浓在干的。

赛博朋克的形式感其实很直观,可以归纳一下:

1、色调

赛博朋克的大基调一般都是暗黑的,就是随时都有罪恶会发生的暗黑,然后热衷使用紫红、荧光蓝、暗绿等颜色,这几种色调的碰撞让人有一种直观的科技感。


因为红外线与紫外线就是类似这种感觉。暖色也会出现,但通常是暗淡、浑浊的,好像故意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有朋友就想发问,那《黑客帝国》算不算赛博朋克,其实算的,那为何他们更多用的是荧光绿。

因为色调只是风格的一个维度,有典型配色,同时也有例外,最典型的配色可以看2017年版本的《银翼杀手2049》。

风格都会动态成长,我还没看过一个风格是固化的,通常是变着变着,就破蛹为另一个风格,比如后印象派变野兽派。

所以《黑客帝国》首先寻求一种色调上的扩充,绿色代码也是一种合理性,因为老式电脑的代码就是这个样子。

2、场景

就赛博朋克风格的形式感而言,城市场景绝对是一个关键核心。

史太浓形容为“科技感饱满的废墟“,在大楼林立的城市里,天空一片灰暗,甚至感觉一种雨后潮湿,大楼上遍布广告屏,给人一种“繁华中的落寞”。


有时候一个人也看不到,有时候能看到一些匆匆擦身而过的陌路人,又或者是一起捣乱的人。

1982年版的《银翼杀手》曾在中国香港取景,香港城市就特别有“低生活高科技”气息,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已经在1987年-1993年拆掉的“九龙城寨”。

这个曾经多次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区域就特别“赛博朋克“,香港当时很流行红黄蓝绿的霓虹灯广告牌,加上在城寨后背林立的高楼大夏,在雨后夜里的九龙城寨,堪称完美。


但凡想快速营造出赛博朋克感觉,只需要用一个深夜香港街头,凸显混乱的中文广告牌,铺上紫红暗蓝色光,效果就八九不离十。

除了香港,日本街头也是如此,在差不多时间,日本在动漫之中也发展出自身的赛博朋克,对比欧美的科幻小说,日本更多受朋克摇滚乐影响。

其中代表作品有1989年的漫画《攻壳机动队》,就是后来2017年寡姐斯嘉丽(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同名电影,这套电影也是非常标准化的赛博朋克风格,无论剧情还是视觉。

里面就用了大量虚实结合的日本城市场景,可谓是教科书式的赛博朋克场景。

3、服饰

赛博朋克的服装精髓是“功能性“与“未来感”。

假设在你生活在未来世界,互联网已经几乎控制一切的时候,你身上衣服居然一点功能没有还真会不好意思。

这么一说好像如今的我们也差不多达到,特别是5G加上AI(人工智能)加持后,万物互联,你的服装或者配饰一定不会仅仅停留于保暖、遮羞、装饰等作用。

比如我们看《攻壳机动队》寡姐的衣服,起码是恒温与高弹的,我们去年做的衣服就是一款带有石墨烯加热功能的机能服。


所以“机能”也是赛博朋克服饰的一个关键核心,“机能”一词本身来自日文“きのふく”,在日本这就是“赛博朋克服装”的意思。

这类服装色调简单,多数以暗色系为主,除了舒适保暖之外,还有多口袋,可拆卸,防水、耐磨等功能,因为这类服装要给人一种“随时进入战斗”的感觉。

所以赛博朋克服饰在外形上一定是炫酷的,这种炫酷有种内敛的奢华,材质多数为现代化合成材料,比方能导电的布料,或者像硅胶一样柔软伸缩性强的面料等。


(我们设计的其中一款产品)

款式一般而言都是风衣、夹克及紧身衣,可以参看我们当时开发的一些产品。

结案陈词

赛博朋克不仅限于电影、设计、服饰等领域,还在游戏、艺术、音乐等领域有深入体现,这个不在本次探索范围。

赛博朋克其实还衍生了一些亚分类,比如“蒸汽朋克”,这个风格将背景设置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也就是工业革命时期。2012年冯德伦导演的电影《太极》就运用了这种风格,武侠+蒸汽朋克可谓非常新鲜。


另外还有“生物朋克”等,也不在本次探讨范围。

不管如何,赛博朋克其实提出了很严肃的人类议题:随着科技持续不断的高速发展,某一天人类的肉身是否还有存在价值?

科技的持续发展到底是在造福人类还是加速人类灭亡呢?

如《人类简史》的发问,当人成为了神,我们将何去何从?本期内容聊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完整图文版本请到主页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设计史太浓

106
阅读原文
|
Report
|
134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作品收藏夹
思维文章
思维文章
思维文章
思维文章
作品收藏夹
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师的灵感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基础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知识
作品收藏夹
干货
干货
干货
干货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