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福康.座诵鱼美 ——刘静.《鱼》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作品自述

景德镇/手工艺人/4年前/393浏览
乐鱼福康.座诵鱼美 ——刘静.《鱼》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作品自述

有关“鱼”纹的装饰是我国文化发展与演变的折射,而“鱼”陶瓷古彩艺术瓷板画是我国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发展与演变的体现,都是形象

乐鱼福康.座诵鱼美

——刘静.《鱼》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作品自述


      有关“鱼”纹的装饰是我国文化发展与演变的折射,而“鱼”陶瓷古彩艺术瓷板画是我国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发展与演变的体现,都是形象化的愿望与积极审美观念的综合反映,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概括性。“鱼”文化伴随我国工艺美术发展过程的始终,并具有超越现实的意蕴和浪漫色彩。“鱼”形纹饰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文化形式之一,寄托了人们无限美好的愿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鱼”陶瓷古彩艺术瓷板画也是现代陶瓷艺术创新的一种探索与表现形式,意义很大。 

       我国是陶瓷的故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要解析的就是陶瓷古彩。陶瓷古彩发端于宋金时期的红绿彩,明清时期在景德镇发展成熟,陶瓷古彩在清康熙时期达到顶峰,之后逐渐衰退,其以口传身教的方式延续传承至今,保持着一种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间文化气息。陶瓷古彩在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域外因素的影响,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土生土长的重要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精神、审美特质和思维内涵。

       我的《乐鱼福康》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作品,构图方式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鱼”装饰性的图案丰富多彩,构图方式采用了开光式、不对称式、散点式等,其中两块瓷板采用了“方圆式”开光两重叠的构图形式,一扇在前一扇在后,分别有三条|四条鱼儿、两条|三条鱼儿分布在开光式构图范围之内,水草环绕,鱼儿戏水前行,活灵活现。外立太湖石,增添了一种精神:“灵现隽智,智有乖巧,怪中有格,异中见韵,玲珑剔透,透中见深,气势磅礴,逶迤秀美”。沈均儒说:“石不能言最可人”,画面中太湖石给人谦和乖巧的感觉。另外画面中有红色的背景衬托,有竹林、植物的简单装饰,或左右不平树立中有节奏,或若明若暗排列中有旋律,整个画面色彩斑斓之中见绚丽,光泽夺目之中见淳朴,线面纵横之中见古奥,釉面洁净之中见单纯,快乐的鱼儿时隐时现,有的吐着泡泡悠闲自在,有的翘着尾巴畅游无阻,好生热闹的场面,仿佛快乐来了,福气来了,康运来了,这种湖光游园之乐太好了,歌颂了鱼美,景美和心灵美的境界,抒写了我美好的寄托。另外两块《鱼》瓷板画系列采用了“一花瓶式”独立开光的满构图形式,开光内各绘制有三条|三条鱼儿,畅游无阻,水草漫漫,鱼儿悠悠,欢快无比,鱼儿主体占用了四分之三的画面。瓶式开光之外是满构图的花卉图案,吸收了布艺装饰的特色,大量的运用了红色的浓淡来表现,层次分明,装饰味十足。整个画面有轻巧的鱼儿造型,有艳丽的红绿色彩,有和谐的古韵色调,有美丽的丰富图案,有典雅的花卉小品,有柔和的创新质感,有殷切的吉祥福韵,给观者带来了明快活泼的观赏氛围,更符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休闲、轻松、温馨的心理和浓重的品位。

     “江西省首届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自2020年8月13日开始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作品,至9月20日截稿,共收到了全省各地工艺美术创作者的投稿作品共计2791件,包含工艺文创、陶瓷艺术、雕刻工艺、文房四宝、民间工艺等以及其它共计9个大类,小品类117个,展出入选及获奖作品313件,特邀作品70件。经过专家的初评和复评,我的《乐鱼福康》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四块一套作品入选了并且参加展览进行展出,这个展览要在三个城市进行展出,目前,2020年10月23日上午11时,“江西省首届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开幕仪式在鹰潭市美术馆盛大开幕;2020年11月17日,“江西省首届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巡展南昌站在南昌美术馆盛大开幕;下一站“江西省首届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的巡展即将在景德镇市景德镇美术馆开展,到时候我会去参观展览并潜心学习。通过线上的展览资讯报道和现场直播中不难看出,很多作品创新思维浓厚,艺术内涵丰富,创作载体多样,表现手法独特,工艺水准高超,我深深体会了一把工艺美术的洗礼,觉得自己的陶瓷创新之路还很漫长,继续学习并加油吧。我们需要做的是融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清新的现代审美意趣于一体,把艺术与技术,观念与材料的重构描绘的更加完善。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体现了跨界融合的审美价值,体现了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创作激情,彰显了他们对时代、社会的认知深度和独到见解,更展示了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湛的技艺水平。

       陶瓷艺术的创作之路是不容易的,“道”是宇宙万物之根本,又是它们运行的规律,道法自然,自然即道。我的名字中有一个静字,平时也喜欢安静地做一件事情,很宅不闹腾。一个人越安静,其内心感悟到的自由越多,犹如自然界之清风,轻轻地来,悠悠地去,潇洒自在。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心静,“人心本无染, 心静自然清”。水面平静才能当镜子照万物,火焰静静燃烧才会透亮整个世界,心静头脑才会理智不冲动,做出最好的决断,生发智慧。心静是真正的“静”,不在于你自身处安静的环境之中,而是你虽身处闹市,但能屏蔽喧闹,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我的《鱼》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作品的构图样式千变万化,装饰形式多样,一幅瓷板画的诞生,需要创作者的心境,需要良好的心态,灵感来临抓住了就是成功的再现,所以才会有一系列的《鱼》的古彩陶瓷瓷板画的诞生。

      《多知鱼乐》陶瓷古彩艺术瓷板画作品中画了29只鱼儿,舞动的大小鱼儿,肥翘的多种彩鱼,精致的鱼身纹理,典雅的古朴色彩,仿佛鱼儿会说话,充满了生命力的生机,洋溢着生命的热情。背景运用了多个红色线条来穿插,粗细不等,鱼泡泡时隐时现,可谓是点线面的结合。整个画面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场合、季节和角度,我喜欢鱼儿,想画鱼儿,这种串连的鱼儿设计是之前没有的,打破了时间、空间、透视和比例等的限制,自由灵活的串连鱼儿,在变化中求统一求圆满。这个作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将寓意丰富的鱼儿融合了民族内涵,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反映在陶瓷艺术品设计中,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境界表达的淋漓尽致,我将“鱼”的神韵和“鱼”文化的传承与陶瓷瓷板画结合起来,以实现形神合一,进而表达我的对精神自由、自主的生活的极度推崇,“逍遥”一词的哲学体现不在表面而在内涵,这种多知鱼乐之情感寄托是我要突出的主题。

    《座诵鱼美》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四块一套,作品中总共画了16只鱼儿,画面构图特立独行,打破陈规,随意有序排列,红色宽带和细线自由飘摇,有横有斜,水泡鱼泡满满当当,有紧有疏,充满着纯真和质朴,整个画面充实丰富,且空间紧凑。每条鱼儿都是多种图案的集合,层次分明,有丰富多彩的意韵,这种组合成鱼的特点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深化表现生活的真善美的过程。这个系列空间有多少的留白,用来表现朴素幽静的意境,七彩鱼儿游来游去,色彩集中突出,热烈夺目,作为喜庆和幸福的象征,也是鱼儿肥美的赞颂。

    《深暖见鱼》和《嘉鱼路归》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两块一套,作品中总共画了16|22只鱼儿,有5|5个花瓶,水草飘带随着波纹蔓延,背景大胆的用红色和黑色打底,俗称“红地”和“黑地”的结合,整个画面中没有留任何空间,只有鱼头留白,鱼身用沙点布满,遍布各种图案纹饰,极为繁缛精细,彰显了古彩的高雅韵美。鱼儿身体上分别绘制了各式各样的红色花卉图案,我用矾红绘制,图案色度饱满,烧制后的色调往往较为深沉稳重,层次分明,气质典雅,与其它五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画面主题所表达意境的需要,瓷板画中构图或满密紧凑,或空旷开朗,画境之妙在于虚实,虚实相生。作品中我将瓶型、鱼儿和水草进行平衡、疏密以及不规则的块面线条进行自由组合,构成了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画面的情趣,丰富了古彩鱼儿的艺术形象,七彩鱼儿和水绿瓶儿、古黄瓶儿相互映衬,鲜艳饱满,使得画面更加活泼,更加富有张力和感染力,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青韵,更鲜明的诉说了我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我对家乡的思念。我在古彩瓷板画的构图形式上相对自由,喜欢探寻更加自由灵活并能符合时代精神的构图形式,依据自己的审美爱好而自由选择构图形式,表达了我独特的诉求,丰富和圆满的思想,在瓷与笔相触的指尖迸发出犀利的灵性,在思想上达到自由境界。我知道,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学会并且吃透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停止创新就等于死亡,只有秉承创新和用于探索,赋予陶瓷艺术作品更多的时代精神,古彩陶瓷艺术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和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年轻人需要去继承和保护这些工艺,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创作出既不失传统韵味,又拥有自己独特符号的陶瓷艺术作品。在这里,我的《鱼》陶瓷古彩艺术系列瓷板画作品蕴含丰富的“鱼”的文化符号,与其他类型的陶瓷艺术区别明显,在现代设计中,更强调“鱼”的装饰性、绘画性和观赏性。同时提供了有关“鱼”文化的新的创作元素和灵感源泉,为提升当代陶瓷艺术的审美表现和民族韵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顾以往,在瓷器装饰中,“鱼”纹图案装饰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先河,传统“鱼”纹是中华民族纹饰中最重要的纹样之一,是艺术设计中常用的元素之一,它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时最长、应用最广、民俗功能最多、民间性最强的文化长链。对传统“鱼”纹图形进行二次创造离不开自然形态“鱼”的形象,经过再次取舍、提炼、再次组合创造出新的“鱼”纹图形,从而进行加工处理,创造出又保留“鱼”纹图形的民族神韵,有符合现代视觉审美的鱼形图案,这种设计已经大量的运用在了陶瓷产品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也都因此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鱼”的有关陶瓷设计表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儒雅的气质,因为鱼的生活气息强盛,饱满和卷曲的鱼之动态传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陶瓷艺术作品中,有不同的鱼的形状,可谓姿态万千,在这些千姿百态的变化过程中,蕴含的是整个“鱼”纹装饰的变化发展脉络,“鱼”纹经历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始终隐藏着一条与中华民族审美变化相适应的神奇曲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长久不衰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半坡彩陶,还是民间手工艺,或者是现代装饰设计,六千多年来的漫长岁月,传统陶瓷的“鱼”纹装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演绎着各种形式与风格,构成我国传统独特的“鱼”文化。

    中国原始“鱼”纹的优美意蕴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母系氏族社会比较和平安定,仰韶文化的半坡彩陶纹样,具有明显的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丰富,表面装饰“鱼”纹图绘视觉多样,彩绘的颜色基本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半坡“鱼”纹图案,多反映了对鱼的旺盛的生命力的崇拜,鱼的形象概括简练,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商代的兽面纹及“鱼”纹装饰形式感较强,显出极强的秩序感;春秋时期,工艺品百花齐放,“鱼”纹装饰写实浪漫更具艺术美,“鱼”形纹样清晰具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花鸟装饰史的转折时期,装饰特征呈现秀骨清风,莲花纹、“鱼”纹广泛装饰于佛教题材的瓷器和工艺品中;秦汉“鱼”纹装饰主要表现在宫殿画像石、画像砖和瓦当之中,画像石和画像砖被称为一种“以刀代笔”的独特艺术形式,“鱼”形装饰此时也有出现,它不仅把绘画和雕刻结合在一起,而且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和情景,艺术风格细腻传神,呈现出一种深沉博大的气魄和力量;宋元时期的“鱼”形装饰大多表现在陶瓷领域,《青花瓷鱼藻图》中,一条写实的鱼在飘动的水草和大小浮萍中畅游,自然灵动。《青花瓷盘双鱼莲池纹》中,层层连续环绕的盘心上,一条鳊鱼和一条鳜鱼游动在莲花池中,造型准确精细色彩鲜艳,是元代青花瓷的一件杰出代表。《青瓷飞鱼形灯》中造型展翅扬尾,写实装饰,釉色碧如湖水般晶莹澄澈,飞溅在鱼翅和鱼尾的水珠暗示着正在腾飞的鱼即将演化为龙,寄托对神物崇拜之情;明清以后的“鱼”形装饰更富文化蕴意,多具吉祥寓意,并赋予鱼拟人化的形式来表现。

    综上所述,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艺术演变过程寄予了对“鱼”的崇拜和“鱼”带来的美好愿望。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就是制瓷业的重镇,影青、青花、五彩、粉彩等瓷器,采用刻、划、贴、印和绘画等技法,“鱼”形纹饰更是喜闻乐见的题材。宋元时期影青瓷的碗、盘等器物,在里心刻划鱼纹;元代的青花瓷多见鱼藻纹,鱼多为鳜鱼,其中也有在碗、盘里心贴鱼纹的;明代之后则多为鲤鱼,表达的是人们企盼“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心理。不同时期的陶瓷器物上都会选择用“鱼”形纹饰做为图案装饰,民间喜欢鱼(余)同音,故将鱼寓意余,期望年年有余,历朝历代民间都有生产描绘鱼纹的陶瓷器和鱼形陶瓷,人们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理想和希望。 

另外“鱼”有很远大的食用、审美、游赏和文化价值,第一,“鱼”作为祥瑞之物经常被选作礼品,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贺瑞鱼铭》就写鱼有赐寿之功。第二,“鱼”儿作为游乐和赏玩的对象,古人有许多歌颂鱼儿戏游的诗作,各种观鱼诗、放鱼诗和钓鱼诗成为这种“鱼”文化的最好释义,诗人因鱼儿的快乐,自己也感觉很快乐。章孝标的《鲤鱼》歌咏了鱼儿灵越的身姿,苏轼写鱼香的诗歌《鲥鱼》赞美了鲥鱼的美味甚至胜过鲈鱼。咏鱼诗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古人因某些原因,经常借物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以寄托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比如柳宗元的《江雪》中,诗人以渔翁自比,曲折地表达出自己虽处境孤独,但依然顽强不屈、凛然无畏的精神。李群玉的《放鱼》,诗中借“放鱼”为题,寄托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抒发封建社会中善良的人们对于险恶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感受。第三,历代制作的各类观赏鱼灯、鱼形玩具以及各式各样的“鱼趣”活动都反映了世俗化生活对“鱼”神信仰的改造,也显示中国“鱼”文化的发展与演化。鱼作为游赏的对象,在观鱼、养鱼和钓鱼等娱乐活动上,现代人甚至胜过古人,现在大大小小的公园,只要是有池塘的,一般放养有各式各样的金鱼,以供游人观赏。现在很多地区还留有各种节庆的鱼灯舞等活动,而且现在见到的鱼形玩具亦不在少数,有“鱼”风筝、“鱼”灯笼、“鱼”泥玩等,这些都很好地传承了鱼文化。第四,“鱼”作为器物图案,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很常见,有鱼形虎符、鱼形玉佩、鱼洗等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鱼”作为审美需要,它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像鱼纹用具、鱼形用具、鱼形织绣、鱼图案服饰等到处可见,尤其是民间男女婚嫁时,被子等嫁妆上都绣有鱼戏莲之图。第五,鱼的药用和食用,都是“鱼”文化,如《山海经》和《本草纲目》等著作,都详细记载了鱼的各种药用价值,作为食物,鱼的各种制法也被详细记录下来,宋代大美食家苏轼存有多首歌咏鱼之做法、鱼之美味的诗作。第六,观赏鱼,色彩鲜艳、姿态优雅、美妙动人,并以其艳丽的色彩和优雅的形态成为了极具观赏价值的动物,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现代世界各国都在兴起观赏“鱼”热,促进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从文化深度和艺术高度两个维度上,观赏“鱼”文化应运而生。观赏“鱼”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艺术、审美观念、民族风俗和社会风尚等,人们的眼前从此多了神奇美妙、充满生气、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水中世界。观赏“鱼”文化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修养身心和陶冶情操;调节精神和心旷神怡;美化居室和贴近自然;享受艺术和崇扬文学。观赏鱼在水里游动是灵动生命力的象征,我国自古就有赏鱼的传统,唐朝时期就修建有放生池,有宣传慈悲思想积德祈福的作用。南北宋时期的养鱼鉴赏,又将鱼文化推向家养的时代。明末清初,由于不同鱼类之间的混杂养殖,进入了金鱼的变异时代,嘉兴是我国国宝金鱼的原产地,也是最早人工养殖金鱼的地方,杭州是作为宫廷养殖金鱼的发源地,首都北京是观赏金鱼享乐的圣地。观赏“鱼”文化是一直活着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第七,画家们纷纷以观赏鱼为素材,描绘出许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多彩多色和富有情趣的“鱼”的画面。第八,在吉祥图和年画中,有很多是以观赏“鱼”为主要题材的,通过写实、寓意等多种表现手法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愿望,年画上最有特点的一幅就是一个穿肚兜的小孩怀里抱了一只锦鲤,象征富贵有“余”和年年有“余”。第九,“鱼”的剪纸、灯笼和中国结在春节是不可或缺的“鱼”文化。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中,观赏鱼剪纸也是常有的。每年在春节、元宵节前后,人们为了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挂起红灯笼,象征幸福团圆,金“鱼”形状的灯笼更是表达对生活的希冀和期盼。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织工艺品,其中金“鱼”形状的中国结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传承。第十,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观赏“鱼”的图案,例如绘制着观赏“鱼”的布料、脸盆、水杯、书签等。观赏“鱼”以其优美雅致的体形、舒展飘逸的姿态、五彩斑斓的色彩以及清幽闲雅的神韵,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身影。

综上所述,古往今来,工艺、绘画、诗歌都与“鱼”密切相关,“鱼”的象征意义特殊且美好,它象征着繁荣和盈余,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现代生活中许多厅室或庭院中,也饲养着不同种类的锦鲤、金鱼、海水观赏鱼及热带鱼,成为家庭一景,心旷神怡,别致高雅。如果以后想画鱼了,可以随时看的到,还可以多多的观察鱼、了解鱼和再现鱼的魅力。基于我的《鱼》古彩陶瓷艺术系列瓷板画,我在电脑跟前就写到这里,想到什么就写了什么,简单的总结了有关鱼的文化理念和创作感想,陶瓷艺术创作之路还很漫长,一切加油前进。

【人物名片】

  刘静 山东省泰安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中级),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陶瓷手工彩绘装饰),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区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绘画与陶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师从杨冰教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军教授,研习青花陶瓷绘画艺术,2011年在韩国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留学半年,研习陶瓷美术设计专业。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金、银、铜奖等多项,深受国内外业界人士青睐和收藏,其中四件青花瓷作品分别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和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收藏。陶瓷绘画作品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工艺以青花陶瓷绘画和古彩陶瓷绘画为主,一直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是极具实力和潜力的青年陶瓷艺术家。



6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