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方人镜头下的北方世界 | 腾龙17-28mm & 28-200mm
器材:索尼A7S3 + A7R3 + A7M3
腾龙17-28mm F2.8 DiIII RXD+ 28-200mm F2.8-5.6 DiIII RXD
DJI Mavic 2 Pro
【墙裂建议 先看视频后看文章】

上一期腾龙28-200mm的视频,相信小伙伴都感受到了这枚大变焦镜头在旅行中超强的实拍能力。

而这一次我又有幸拿到了腾龙17-28mm F2.8 DiIII RXD这枚超广角大光圈变焦镜头,完美的填补了28-200mm缺失的超广角焦段。

从17-28-200mm是什么概念呢,这一次通过GIF给大家进行展示。

接着我们来简单聊聊这枚镜头的一些自带属性,这是一枚仅售5980的超广角内变焦镜头。

内变焦有多便利我也不多说了,以往用过1635gm的我直呼内行。

这一枚17-28mm,99mm的镜身长度甚至比一台手机还要短小,这对于日常拍摄vlog或者旅拍视频的小伙伴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仅重420g的重量搭配上内变焦,再加上F2.8的最大光圈,上稳定器体验非常棒,长时间手持也不会特别累。

可惜这次体验 少了一点视频的体验,下次一定!

17mm F/8.0 8s ISO200
17mm的超广角也完全足以应对日常的拍摄(城市风光or建筑拍摄)。

17mm F/16 1/160s ISO200
除此之外,与28-200mm一样,这枚镜头同样有超近摄能力,17mm最近对焦距离0.19米使其成为一只超广角微距镜头,

17-28mm,28-200mm,28-75mm,腾龙非常有诚意的将口径统一在67mm,这意味着你不再需要购买各种大小口径的滤镜,而且在旅行中,ND以及CPL只需要带一块67mm就够用了。

详细的参数我们也不多说,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镜头一起到北方,看一看那边的世界。

133mm F/5.0 1/1000s ISO640
这一次6天5夜的旅程,我们先来到了哈尔滨,这是笔者今年中国地图里唯一未点亮的东北版块,本次旅程的出行方式将采用公共交通+徒步,所以携带的行李以及设备都需要轻量化,以减轻负担。

82mm F/8.0 1/250s ISO250
在摄影装备上,只携带了两机两镜(A7R3+A7M3+腾龙17-28mm+腾龙28-200mm),这让每天超20000步的徒步旅程变得不再痛苦,肩膀和老腰彻底得到了解放。

88mm F/8.0 1/400s ISO200
哈尔滨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提前一晚踩好点的我们,却没有料到教堂的灯光在清晨是不开的,让整个教堂完全没了氛围感,只好在教堂外部扫扫街,拍摄一些东北的人文风情。

77mm F/8.0 1/1250s ISO320
当笔者已经拿着28-200mm拍摄了好几张图后,发现身边的小伙伴还在旁边更换中焦长焦镜头,错过了好几个瞬间,能及时抓住精彩瞬间这就是旅行中大变焦镜头的优势。

17mm F/4.0 1/50s ISO800 16张垂直接片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教堂的内部,进来的一瞬间笔者就被壁画装饰深深吸引了,庄严而神圣,在这笔者使用17mm超广角进行了一组16张的接片,从这一头的木质座椅到身后的演奏舞台。

17mm F/2.8 1/40s ISO500 10张横向接片
如果说上一张能展现教堂的全貌的话,这一张则能更好的看清教堂的建筑结构,标志性的拱门以及圆顶吊灯,再加上现场的灯光点缀,这才是教堂该有的样子吧。

24mm F/8.0 1.6s ISO200
而这一张则是等到了夜景亮灯后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观,使用了17-28mm的24端,较为接近人眼的视觉,在这里有使用长曝光的一个小细节,广场前的人流非常多,如果直接进行拍摄会显得很杂乱,但我们利用公交车经过的车轨进行遮挡,还能为照片增加一些动感。

17mm F/16 1/2000s ISO200 9张HDR接片
东北的冬天,太阳哪怕是正午也不会到头顶,而是斜斜的半挂在天上,这张是大概10点半的太阳,太阳高度依旧很低,通过9张HDR接片将大剧院的圆弧完整的拍摄进来。大家可以看到,太阳和建筑上的星芒效果还是不错的。

17mm F/11 1/320s ISO100
在哈尔滨大剧院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圈圆弧形的玻璃幕墙。在这里我们使用17mm超广角,将相机放在地面足够低的位置进行拍摄,两侧的玻璃就像天使的羽翼。

17mm F/8.0 1/250s ISO200
一台橙色的奥迪TT停在了大剧院面前,在这里使用了17mm的广角将汽车进行的拉伸,橙色的车身与灰白色的大剧院形成了强烈的颜色反差对比。

86mm F/8.0 1/160s ISO200
这一张则是在另一个角度,使用中长焦镜头拍摄,将车身与大剧院的另外一栋建筑压缩到一起,如果你和笔者一样是同时使用2台相机,那么使用17-28mm、28-200mm这套组合,不用更换镜头就可以完成以上的广角以及中长焦拍摄。

200mm F/8.0 1/160s ISO400
在踩点的时候的意外收获,大剧院的湖边有些许冰面已经结冰,天空有鸟成群飞过,此时将冰面当做镜子,远处的烟囱以及建筑群和近处的飞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200mm F/8.0 1/60s ISO200
转过身后,再徒步几百米就能拍摄另外一处景色,这是哈尔滨的一座网红桥,非常有特色的桥墩结构在夕阳的映射下,在冰面上倒影了出来。

17mm F/8.0 1/10s ISO200
两天的哈尔滨行摄很快就结束了,当天乘坐下午的飞机我们来到了满洲里这个在中俄边境的神奇小镇。

17mm F/11 1/125s ISO200
这是在满洲里使用17-28,mm拍摄的第一个日出,城市的主干道以及建筑的分布呈正东西走向,在拍摄日出日落的时,构图上会很规整。这一处机位就在我们住的酒店内,室内烤着25℃的暖气片,而室外刮着-15℃的寒风,那酸爽!

134mm F/9.0 1/400s ISO200
另外一台机器使用28-200mm拍摄远处婚礼宫的延时中,太阳刚升起后打亮了婚礼宫前的晨雾,被极为柔和的光线照射后呈现出了梦幻般的感觉。
在同一个机位的黄昏时刻,笔者也对腾龙17-28mm这枚镜头进行了暗角以及中心边缘锐度的测试,详见下图。

17mm端F2.8最大光圈下有轻微暗角,光圈收缩到F5.6后暗角明显减弱,收缩到F8.0后暗角几乎不可见。如果再配合使用腾龙官方给出的镜头矫正文件,最大光圈F2.8的暗角可以轻松矫正回来。

而28mm端F2.8最大光圈下的暗角明显要小很多,光圈收缩到F5.6后几乎不可见了,可见腾龙17-28mm在暗角控制方面做得还不错。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17mm和28mm的画质,以上两图不难看出,即便是在F2.8的最大光圈下,中心和边缘的锐度都相当不错,如果将光圈收缩到F8,那么画面将会变得锐不可当。

200mm F/8.0 1/1000s ISO200
在婚礼宫外使用200mm进行拍摄,建筑物不会有太大的变形,同时还能将通往婚礼宫前的雪地道路以及模特一同拍摄进来。

17mm F/10 1/400s ISO200 3张横拍竖直接片
沿着上坡走一公里左右我们来到了婚礼宫的面前,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哥特式建筑,但当地居民说这还融入了一些满洲里当地的建筑风格。在这种巨大建筑面前,想要拍摄出横平竖直的照片是不容易的。

17mm F/9.0 1/640s ISO200 3张横拍竖直接片
除了使用移轴镜头之外,我们其实还可以通过接片的形式,保留更多的天空以及地面,后期我们在ACR中进行变形矫正,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张横平竖直的建筑作品。

133mm F/9.0 1/100s ISO250
拍摄完婚礼宫,我们马不停蹄赶到城市的西面,拍摄太阳下山前的顺光金光,此时太阳角度已经非常接近地平线,暖橙色的光照亮在远处的建筑上。

133mm F/5.0 5s ISO250
笔者和小伙伴在零下十度左右的气温里等待将近两个小时,终于等到了这座城市最美的蓝调时刻,建筑内透出的灯光以及主干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使用长曝光记录下这一幅作品。

95mm F/9.0 1/1600s ISO3200
满洲里的套娃广场非常值得一去,这一座巨型的套娃其实是一座酒店,外部的套娃彩绘极为精致。

17mm F/4.0 1/25s ISO1600
来到了套娃酒店内部,抬头望去是巨大的镂空结构,在顶上安置了装饰等待以及彩绘,使用17mm超广角端进行拍摄,宛如一个巨大的魔法阵。

最后总结一下,腾龙17-28mm搭配上腾龙28-200mm这套两机两镜的组合,基本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旅行拍摄,包括视频,你不再会因为频繁的更换镜头错失精彩的瞬间,也不会再因为频繁更换镜头导致cmos进灰而发愁,超轻的重量甚至会让你觉得在旅途上摄影器材不再是负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