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型:系统与现实世界的匹配
把曾经上学时的好习惯带到现在 把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做个手抄本、错题集、使用手册
内容比较少,像说明书一样,精简
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的解释:心智模型是存在于用户头脑中对一个产品应具有的概念和行为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来源于用户以前使用类似产品沉淀下来的经验,或者是用户根据使用该产品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产品概念和行为的一种期望。
心智模型对交互设计影响
用户会根据自己已有的心智模型进行预估,并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动作对于非必需品的行为,用户一旦受挫便不会进行下去。举个例子:如果只有有一扇门,拉了一下没有开,别无选择肯定要推一下试试。但如果有两扇门,第一扇门没有拉开的情况下用户肯定不会认为是自己错了,而是认为门坏了,势必会放弃这扇门,选择另一扇,即使在另一扇门得知是自己的错误也不会回来。同样的场景也可在使用应用时找到,现在的应用竞争激烈同样两款新闻软件,打开第一眼哪个更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用户肯定就会使用哪个。
而用户对事物的心智模型受其世界观特别是经验的影响,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用户对于同一个界面可能有不同的心智模。所以对于设计师而言难点在于怎样塑造一个哈姆雷特,因为设计师知道的太多了,就会习惯性的默认用户也知道。可用性就是弥补这个差距。
利用和改变心智模型
伴随着经验的增长用户的心智模型不断变化,也许是本产品的使用时长引领用户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也许是受大其他因素的影响偏离轨道。
改变和养成用户的心智模型需要长久的时间和牢固用户粘性防止出错导致用户大量流失。以扁平化图标来说,Apple最早系统使用拟物化图标和交互流程旨在创造一种模仿现实世界的交互——利用人们现有的知识,帮助他们轻松学习界面,无需培训。待用户习惯拟物化的图标和交互流程后之后,后续无论转化任何的风格和交互创新只要贴近前代便能唤起用户的心智模型,比如在适老化中尽量避免使用单独的图标,因为老人没有相应的心智模型。
为减少试错成本和提高可用性,应尽量按照中间用户已有的心智模型来进行设计同时又要使新手用户能在现实世界找到匹配项从而快速到达中间用户。为此不仅在交互和界面上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在语言上也要贴近用户,避免使用行话、商务口语和功能驱动的语言。用户使用任何物品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比如使用淘宝是为了搜索商品,以购买显示器而言对于中间用户无需知道他的详细参数,用户想得到直接的答复即我做什么需要什么。因此语言要使用用户已知的、明确的。
总结
心智模型对交互设计影响
1、用户已有的心智模型会影响对产品流程用途的预估,并在它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动作。
2、用户对事物的心智模型受其世界观特别是经验的影响。
3、设计师于用户之间的差距是由于设计师知道的太多了。
利用和改变心智模型
1、伴随着经验的增长用户的心智模型不断变化。
2、改变和养成用户的心智模型需要长久的时间和牢固用户粘性。
3、尽量按照中间用户已有的心智模型来进行设计同时又要使新手用户能在现实世界找到匹配项从而快速到达中间用户。
4、在语言上也要贴近用户,避免使用行话、商务口语和功能驱动的语言。
我们是科技的翻译者,科技应该为人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