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观物——数据维度下的城市形态解构
以数据可视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色彩?
以我观物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我”是沉入世间的镜头,观者的内心通过镜头投射到了客观世界,赋予了客观世界观照的角度,让无情世界变为有情世界,“我”赋予了世界意义,此其一也;一样的山水,在李成笔下则气象萧疏,马远则深邃清远,不同的“我”看见不同的世界,此其二也。
而“我”又有三重角色——设计师、屏幕\媒介、观者。设计师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业务的理解进行结合,移情于传播介质,这是创作者的“观物”;屏幕即是镜头,是设计语言的载体、沟通的介质,是创作者的化身;“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景观唤起观者心中最朴素的情绪,而观者又会融合既有经验、自身角色进行解读,不同的角色看见不同的信息,这是观者的“观物”。而人在面对大屏时的美感经验就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
石涛说“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山川是心外造化、世间万物,于双11全球狂欢节而言则是阿里的业务、新零售的版图。“神”则为艺术家的心象,体察万物的角度。设计师的心象同表现对象产生融合,继而借由方法论“迹化”于纸上乃至屏幕。设计师只有透彻地了解业务,才能赋能业务,因此要“外师造化”;若仅是单纯地师造化,则所有设计师所呈现的业务都会是同一种色彩,因此设计师还需探求内心,透过独特的视角去观看世界。
而以数据可视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色彩?
“再现”与“表现”
地球有高山大海、湖泊丛林、云雾水汽,城市则有摩天大厦、石库门和四合院,从玻璃幕墙到钢筋水泥,斑驳芜杂。若要“再现”一个世界,就是将无穷的纹理、姿态细致描摹,展布眼前。以有限的时间去描摹无尽的姿态,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用数据的尺度去衡量这个世界,不管是地球还是城市,都是承载数据的载体,是表达业务的落脚点。只要能通过点、线、面解构世界,传达兴味观念,也就不需要也不必去再现自然景物本身的色彩涂绘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数据去“表现”世界,更是“表现”设计师对于世界的认知。

一件商品卖出,一笔交易达成,一个包裹打开,沉沉的世界有了光亮。点是可视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新零售最为直接的业务体现。
电动车在街道上画出一条轨迹,将一份外卖从厨房送到餐桌;一件商品从此地到彼地,连接了买家和卖家。线条是流动的业务,无数条流动的线条让城市和星球有了生命。

线条切割出街区,街区汇集为城市,轮廓和形状让世界实体化。由此,我们用点、线、面“表现”了一个数据的世界。

视觉语言——点亮
光线赋予了世界明暗色调,让混沌有了层次。车灯、路灯、窗户、霓虹,让入夜的城市有了魅惑的色彩。粉丝用荧光棒表达热爱,人们用烟花庆祝盛典。灯光是情感的延伸,是商业活动的表征。

车灯点亮,您的外卖即将送达;一扇窗户点亮,一笔交易达成;无数的霓虹点亮城市的夜色。一个点亮的动作,打开了情绪的闸门。



镜头语言
“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如何将极为广博的宇宙、星球和城市纳入方寸之间的光点?古人对着漫天星河只能远而望之,而我们却可以跟随着“旅行者”对着星辰迫而察之。镜头推进,单一的点丰富为星球、城市直至每一个个体;镜头拉远,世界又浓缩为单一的点。“物”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状态切换,恰恰对应着镜头的入与出。出则芥子,入则须弥。


低维到多维
镜头俯视,看见的是城市的全局,镜头侧翻,生活的剖面一一展露。热点细分为品牌、店铺,楼房的热力划分出线上、线下的交易。数据由低维转换为高维,数据之城融入了更多世俗的气息。


人货场的重构
在传统零售时代,人们去商场购物,去饭店用餐,去家居市场挑选家具,不同的交易发生在不同的场景下。而在新零售时代,打开天猫,家里就是商场;打开饿了么,家里就是美食城,交易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每一条街都是美食街,每一条路都是南京路,新零售体系让人货场进行了重构,传统的社区升级为城市综合体。因此,在这里使用霓虹招牌,既可以体现实时交易,又可以隐喻不同形态的商业活动。
时间的维度
镜头是空间的语法,时间是万物的尺度,“我”与“物”皆在时间里流转。双11当天零点刚过,高涨的购物欲望转化为建筑上的灯光渐次亮起,在24点到来时达到最高值。将建筑贴图引入动态数据,城市在不同的时间也有着不同的形态。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同往届数据大屏不同的是,今年,我们把所有的场景放在了一个屏幕中,不管是宇宙星系,还是城市街区,都可以用一个长镜头进行串联,做到无缝衔接。如果把所有涉及到的场景都同时渲染出来,再将镜头置入其中,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平台而言,根本无法实现。而当镜头沉入城市中,同时渲染一个视野之外的星球,对于性能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你来看建筑时,则建筑随着视野渲染出来;你未看建筑时,建筑复归沉寂。所想即所见的技术,让数据大屏有了唯心主义的哲学色彩。

品牌榜
金钱是社会的语言,商品交易则是社会的语法。GMV代表了宏观的消费规模,具体的类目品牌则全方位呈现了消费者的物质生活。

穿行在上海的南京路,扑面而来是霓虹招牌分列左右。霓虹是城市的性格,招牌是店铺的性格。

榜单切换,镜头在街道里推进。空间的转换呼应了主题的更迭。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未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定站在过去的延长线上。所有过往的积累与成果都在指引着我们去实现更好的未来。数据大屏从无到有,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约到繁复,从分屏展示到一镜到底,是无数次的尝试、挫败与再接再厉,更是浩繁如海的数据加工与可视化打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