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与C端的设计区别

Recommand
广州/UX设计师/4年前/855浏览
B端与C端的设计区别Recommand
Minniea

从多个维度分析B端与C端设计的同异点,此篇为基础扫盲篇,阅读大概10分钟。

众所周知,目前互联网越来越趋于UX体验设计,我们先简单的篇幅来分析UX是什么?(了解的朋友可以跳过着一part)


话题1: UX是什么?

· 从广义上来说

UX是将公司的需求、用户的期望、以及技术限制因素,三方面因素,结合设计的手段,整合成一套设计方案的人(不再是局限于UI视觉表现)

更简单点,UX可以理解为将乱七八糟的想法,翻译成用户能看懂的语言

· 从狭义上来理解

我们可以有更为具体的理解,我们可以看看UX具体做些什么,在大概10年前,设计师和前端开发还是同一个岗位,随着电商经济、互联网浪潮掀起,设计需求急剧扩张,设计师开始趋向于专业化细分,分了用户研究员、交互设计 、UI界面设计。

另外还有专业的品牌设计、平面设计等相关细分岗位。后来随着设计师市场慢慢饱和,最早在2015年  由Joel Marsh提出了“全链路设计师”的概念,2017年初阿里开始推崇“全链路”“体验设计师”, 所以就有了由用研、交互、UI整合的用户体验设计师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UX是UR、IxD、UI的结合体,关注Who-用户是谁?What-解决什么问题?How-怎么解决?Usability-用户满意度如何?产出的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对于UX体验设计来说,B端设计与C端设计的差异点可比相同点更多。


话题2:To B与To C具体是指什么?

C端:Consumer,意思是消费者、个人用户或者是终端用户。C端往往 直接对接一般的消费者,直接为广大的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产品服务。例如:淘宝、微信、百度云等。

B端:Business,意思是企业用户或者商业用户。B端产品往往是针对这类用户开发的系统型软件、工具或者平台,为工作或者商业目的提供服务。例如:1688、钉钉、阿里云平台等等

   


· C端常见的类型一般分为:工具类、内容类 、社交类、平台类

工具:作为工具,解决某一类具体需求。产品代表:墨迹天气、美图秀秀、剪映、有道词典、印象笔记等。

内容:产品代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各大自媒体平台产品代表:网易新闻客户端;代表产品:知乎;

社交:产品代表:微信,以通讯为主的社交工具,建立熟人之间的社交网络;陌陌,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工具,建立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平台:作为双边市场平台服务方,帮助买卖双方实现交易撮合。产品代表:淘宝、闲鱼、滴滴、美团等。


· B端常见的类型

1、按行业垂直划分:教育行业、电商行业、医疗行业等等都有对应的B端操作系统;

2、按业务垂直划分:是我们熟知的企业内部使用的OA(协同办公)、CRM(客户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等,这一类B端操作系统,与我们的职业/工作息息相关,也较易理解;

3、按交付垂直划分:最常见的有SAAS服务系统,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为我们熟知的有FineBI、QuickBI,这类BI数据可视化软件,亦可服务于教育、电商、餐饮等各行各业。


我们了解了C端常见的类型 ,以及B端的常见类型。再来简单了解一下B端的承载设备会有哪些?

· 是不是在很多人的认知里,B端就等于PC后台系统?


         

其实不然,以上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是B端系统。比如可视化大屏、快递巴枪、POS机、企业微信/钉钉APP端、餐饮等各行业Pad端等等,B端系统设计的领域,并不必C端少,所以扩展开来,作为B端系统的设计师,也是有很大一片蓝海。


话题3:To B与To C的相同点和区别都有些什么?

对于UX设计来说,B端与C端设计有相同点,不过差异会更大

· 相同点我们可以归纳以下三点:

1、设计对象都是to people,需要研究人的心理以及行为,针对特定的用户去分析用户场景、用户模型等等;

2、设计原则基本类似,归根究底,需要学习的设计基础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需要了解的产品设计基础油设计规范、交互定律、用户体验要素五个层级等等;

3、软件技能方面,都是用设计师大部分用的sketch、ps、ai、ae等等;


·差异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7个角度来讨论B端设计与C端设计的差异:

①业务理解、②用户群体、③市场场景、④用户需求、⑤产品架构、⑥产品特性、⑦设计思维


1、业务理解差异

以淘宝为例,面对个人消费者的C端网站,界面设计元素色彩丰富,利用广告图/banner等相关元素吸引用户,为了获取用户点击流量,通过设计的手段,提升用户情绪,最终为了提高购买转化率;

而面对淘宝商家的B端千牛平台,更多注重界面是否好用,商家关注是否能高效准确的完成发布商品、下架商品、快速发货等相关工作

   

另外,C端产品众多,每一个细分类目就可以挖掘出一个需求点,以至于C端用户经常是漫无目的的逛, 就像直播带货的趋势增长,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信息过量,用户懒得主动去逛商场,越来越喜欢被动的接受推销,所以在设计C端产品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去想办法吸引用户眼球,设计更关注通过什么手机方式,可以将用户留存率、转化率提高;

而B端产品,一般是一个企业甚至是同一个职能在使用这个产品,我们更多的是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使用效率;

说起B端的实用性以及效率,在过去,企业内容使用的平台,一般不太愿意投入成本去优化用户体验,因为觉得用户群体是内部员工,反正内部人员都必须得使用这些系统,不会因为易用和美观的问题流失掉用户。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随着市场份额变多,集团人员变多,企业开始考虑,如何能够让企业内部员工把活干的又快又好,最终还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比如说,设计一套打卡考勤系统,管理成本可以节约xxx,销售订单增加xx,节约成本xx 之类

由此,B端与C端即拉开鸿沟,C端考虑外部增长获利,B端考虑内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即我们所说的降本增效


2、用户群体差异

C端产品主要是面向用户个人,服务于个人的生活场景,比如听歌、吃饭、看电影、健身。 用户更倾向于感性,社会角色多种多样,无论是什么身份背景,都会用到形形色色的产品,导致了C端产品的丰富多样性。

而B端主要服务于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是一个组织、商家、团队,当然也可以是某个人,不过这个“人”代表了组织中的某个角色,比如HR、采购、销售等,我们所面对的用户具有特定的职业属性,用户只会在“工作”的场景下使用,有些还是强制使用,个人没有选择余地,所以“个人”的喜好无法影响功能的设计,我们是针对某些岗位所在用户来设计功能。


这恰恰说明了B端岗位职责决定了用户目标和使用场景,与个人的年龄、爱好、性格、学历等特性无关

举个🌰

假设是销售门店的店长来上传一批将要入库的信息,我们考虑在upload前是否需要下载模板,这个体验路径时,我们为什么不会担心用户不知道该先下模板,还是该先上传。

因为我们针对的不是漫无目的 的C端用户,像发布朋友圈一样需要一个大大的、唯一的按钮,去吸引用户来点击上传图片;

而是操作这个功能的用户职能,是IT,还是销售门店的店长,试想一下,如果店长想要导入一批资料进来,作为店长的自发性需求,是否首先会关注,我要如何将这批资料的信息,以哪些维度来规整,并导入系统;

这种场景下,当店长打开这个弹框,就能清晰的发现此处有人帮他整好了模板,所以他并不会怀疑,“下载模板”和“上传文件” 两个按钮的操作先后顺序 。

就像我们作为设计师,永远不会疑惑,是该先打开软件,还是该先画图 一样,工作职责已经默默帮我们决定了一部分用户路径。

      

这就是B端系统中的上传文件功能,与C端APP中的上传图片功能的体验区别。


其实,这也正是大家所说的使用B端产品具有一定的门槛,我们设计B端产品,为80%的中级用户而设计,更少为了初级用户和专家用户设计。

初级用户将进阶为中级用户,专家用户使用频率较低,最终所有用户都将变成中级用户


3、使用场景差异

设计基于场景和数据,而非常识

C端产品:主要用于生活娱乐场景。例如:下班路上刷一下抖音,练完瑜伽打车出去吃饭等等。C端产品的使用场景往往是碎片化的,用户不会连续很长时间使用某一个App,而是在多个应用之间切换,所以,大部分的C端产品会在内容和用户体验上下功夫,就是为了留存用户,减少跳出。

B端产品:主要用于业务 工作场景,因为用户要长时间使用这个产品,且大部分都是沉浸式使用,所以B端产品更讲究的是严谨的流程设计、贴近现实的场景设计、低风险、高效率、数据精确。


C端示例🌰

这是xx打车软件的司机端操作界面

我们回归到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分析:

司机张师傅在行驶中,会使用手机进行一些操作,例如查看导航,给乘客发送信息、打电话等;

但是经常一不小心就点了“到达上车点”,非常容易误触,而换成手滑成本将会极高。

所以,基于司机驾驶场景:“到达上车地点” 这个按钮 ,采用滑动手势,而非点击交互,增加操作困难,降低误触成本。

B端示例🌰

这是B端预约维修看板视图

实际的用户场景是:

客户需要修车 —— 找预约空位 —— 建预约单—— 等待客户到店

· 司机王先生准备开车回家,发现车牌处雷达一直在响,下车检车一圈没有发现问题,但响声一直不停,于是在地图上找到最近的售后店,准备过去,并且打电话先预约维修;

· 售后管家李师傅接了电话,经过一番沟通,和王先生约好了3:00pm到店维修。一边接电话一边操作电脑,同时需要快速锁定空位,需要降低寻找预约功能的时间成本;

其实B端许多常规的操作在左上角或者右上角,而基于此处的场景,店长单手操作且无法分心,所以可以根据特定的用户场景,将新建预约按钮,设定在了距离占位处最近的位置,方便店长快速预约。


4、用户需求差异

我们前面分析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的不同,直接造成了用户需求上的差异

C端:用户关心的是自己的个人需求。更多的是关注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

比如满足个人的生理需求:有 饿了么,满足吃方面的需求;

安全需要:有支付宝,满足了交易安全的需求;

社交需求:微信,满足了人与人交流沟通上的需求;

尊重需求:有小红书 ,用户喜欢在平台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得到其他用户的欣赏;

自我实现:互联网很少,可能在实体行业比较接近的就是类似信用卡黑卡的服务了

B端:产品服务于组织,组织的需求不是从单个用户需求点出发,而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连接和延伸。在不同的组织架构下,B端产品要解决部门内外、各层级间的信息流转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B端产品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的提升。解决的是工作场景下,组织内外的所有的需求点,这些需求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需求面。


· 用户需求,还来源于【业务需求】

业务需求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过完成什么任务来达到什么业务目标?

C端的业务需求分析的重点是如何将业务目标转化为用户行为,这就说到对目标用户在使用产品动机、担忧以及障碍的分析。

比如这个基金类的banner,盈利36%是在给用户创造动机,紧接着 再来一个banner,提示保障信息,排除用户的担忧,最后吸引用户投入资金,在绑定银行卡的过程,比如输入框上面放大显示卡号,很好的解决了用户在投资过程中的操作障碍。

B端的用户需求分析,分为四个层级,首先在确定用户画像的时候,定义好职能层,然后深入考虑业务层,还要输出数据层和支撑环境,每一个层级的输入如下图。


5、产品架构差异

第五个方面,从产品架构层面上来说

C端产品针对 “一个” 核心功能,比如购物,然后会延伸各种活动,就像淘宝,双11,买家秀等等功能,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提升购物转化率

B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针对不同职责的用户在设计,不会说重售前,轻售后;而是通过不同角色权限,并行设计很多个功能模块


但是说到底,一个好的产品架构解决两个问题:

那就是 ,放在哪、和找得到


我们用案例来分析一下,比如针对【订单管理】这个模块,假设当前用户场景,是需要去下一个订单,我们能不能快速找到这个操作路径,就说明这个产品结构是否清晰


6、产品特性差异

C端产品:设计原则是—别具一格的功能亮点 | 极致的使用体验 | 情感化设计

B端产品:一般是基于现有的线下“业务”形态,将繁琐复杂效率低的线下工作,通过有效的设计和技术手段,在线上实现,从而提升企业协同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所以B端产品的设计原则: 严谨的业务流程 | 合理的功能模块 | 简洁清晰的界面


7、设计思维差异

C端:比较注重产品给用户提供操作上的反馈,还有一些体验比较好 的空页面会有 插画设计和引导。在banner、金刚区这一块,会考虑一些个性和差异化的体现;以及针对手机触摸屏,设计一系列的手势上的体验等等;


B端:产品设计思路,比较关注的是:

1、设计一致性: 很大程度上,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所以我们注意的是-多端操作一致性、设计组件库的搭建、以及组件库扩展的灵活性;

2、功能可见性: 由于B端产品一般具有复杂的业务逻辑,产品设计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性输入及操作。采用功能可见性的设计,可以清晰明确操作路径。虽然可能会带来相对复杂的界面结构。

3、清晰明确的交互反馈: 在B端产品的设计上,鼠标悬停,跳转,状态变更等等都要有对应样式,有清晰明确的反馈;许多操作步骤也需要通过文字提示告知用户结果。

4、少即是多: 在面向C 端用户进行设计时,为了获得用户留存和满足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往往需要增加一些额外的视觉元素来呈现品牌和情感化的表达;而B 端产品是为了解决企业中的业务问题,需要用户长时间操作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无关的装饰性元素越少越好。


今天分享大概就是以上7个方面的B/C端设计差异,最后再啰嗦一下,无论是B端设计还是C端设计,都越来越趋向于深耕于业务领域,未来B端设计固然是拉开了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需要深入发展B端设计,会工具和方法论还不够,还要真正深入到具体的业务中,实践并且总结,最后希望有兴趣加入B端设计的小伙伴,都将成长为业务型的UX体验设计师。


致敬参考资料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uy0LpAarKrRNUwfSQfK1bw

https://mp.weixin.qq.com/s/I0YnYTHnZtzbppesQcjiOA

https://mp.weixin.qq.com/s/tS6RKEM_rjYLvDxBh5Q_Cw

https://mp.weixin.qq.com/s/23vequcuqrs7xKDM22IqyQ

http://www.woshipm.com/pd/929269.html

13
Report
|
34
Share
相关推荐
海信电视《那些年陪我看欧洲杯的人》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内容含视频
1复盘
1复盘
1复盘
1复盘
作品收藏夹
诡秘梦境-里世界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蜡烛镇:秋日营地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CandleTown-蜡烛镇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1复盘
1复盘
1复盘
1复盘
作品收藏夹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作品收藏夹
B端系统设计
B端系统设计
B端系统设计
B端系统设计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B端后台设计
B端后台设计
B端后台设计
B端后台设计
作品收藏夹
b端
b端
b端
b端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