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奢帐篷营地_民宿之后又一个风口?

广州/艺术工作者/4年前/918浏览
野奢帐篷营地_民宿之后又一个风口?

旅行者对于食宿的条件以及旅途中的体验感逐年增加,他们希望的不仅仅是增长见识、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挖掘出旅途中……

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中待得太久,都会渴望清风拂面、泥土芬芳、无拘无束在大自然中撒欢……

然而,“以天为盖,以地为舆”(语出《淮南子·原道训》第四部分,意思是把天当作被子,把地当做车)的生活毕竟离我们太过于遥远。加上如今城市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舒缓宁静、自由自在、返璞归真的露营体验,越来越强烈的诱惑着都市人。于是,“野奢帐篷营地”作为一种回归自然本质的载体顺势而起。

火热的市场需求带来“野奢”的兴起

火热的市场需求是 “野奢帐篷营地”在我国逐渐兴起的原因。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过去简单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传统的普通景区难以实现现在旅行者独树一帜的渴望。旅行者对于食宿的条件以及旅途中的体验感逐年增加,他们希望的不仅仅是增长见识、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挖掘出旅途中独一无二的更深层次的体验。

需求的改变带来的是新行业的催生,一种称之为“野奢帐篷”的旅行住宿方式应运而生。

何为野奢?这是一个近几年才火起来的词,其含义是要把奢侈的享受放到未被破坏的大自然(野外)中去实现。

野奢帐篷营地的概念虽然新鲜,但也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年前,国外就出现了这个业态,价格昂贵却风靡多年。

喜马拉雅旅游开发管理(江苏)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琪在接受新旅界采访时指出,“以前帐篷营地只是在国外流行,引入国内前,让很多人梦寐以求,价格非常昂贵,几千甚至几万美元一晚,是土豪们境外游的专属。近几年,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帐篷酒店才开始在国内火起来。再加上,国家号召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开始从城市生活向乡村生活民宿转换,开启了田园游、乡村游,开始追求原生态旅游度假生活模式。如今,帐篷营地在我国已经普及使用,技术也相当成熟,国内外的景区营地都不断加入帐篷营地这趟列车,帐篷营地的价格相比以前也有所下降,让全民都能感受到野外住宿的体验。”

并不成熟的“野奢营地”生意仍然充满想象

之前网传过一篇文章,如火如荼的民宿行业看似火爆,实际上并不赚钱。民宿行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相比酒店、民宿,帐篷营地的市场更不成熟,那么,帐篷营地是否算得上是一门“好生意呢”?我们可以从可进入性、可盈利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三个方面略窥一斑。

1、可进入性

既然要对外营业,首先要保证其合法性,那就不得不解决土地以及经营手续的问题。

联合露营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沅接受新旅界(LvjieMedia)采访时指出,“在中国建酒店会有一套固定的手续,而帐篷营地则没有。要开帐篷营地,首先要确定土地的性质符合要求;其次,是否有经营执照,留宿是否合法;再者,消防、安保是否能通过检验。然而,目前在我国针对这个行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一城一策’的状况。据我所知,国内不少项目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被拆、整改的命运。”

“不仅仅是帐篷营地,其实包括整个民宿行业的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除了浙江企业网站建设几个省有一些先试先行的案例外,我相信我国大多数民宿是证照不齐全的,是开不出住宿发票的,营地这一块就更加空白了。”乡伴文旅集团花园营地总经理曹晓艳在接受新旅界采访时表示“在产品发展前期的时候,我认为一些可行的做法是将其和周边的民宿联合经营,统一办理check in、check out。我认为帐篷营地的前期开发可能和民宿一样,需要依托于当地政府一起去探索新的路径。”

对于野奢帐篷营地的“准入门槛”,张琪则带来了利好消息,“帐篷营地在中国原来有三个问题:第一,工商无法注册;第二,消防通不过;第三,土地解决不了。这三点是投资者最大的困惑。然而,现在随着我国政策的放开,这些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以我们目前在江苏盐城的一个项目案例为例,首先,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可以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第二,原来的消防属于审批制,现在属于备案制,谁做谁负责任,这意味着消防也已经放开一部分了;第三个就是土地性质,原来的土地性质是用于酒店业的这种商业用地的性质来做的,国家明确规定你必须要有土地建设指标。然而,现在针对帐篷酒店的话,国家也逐步放开,我们一般建议是不要去碰基本保护农田、也不要去碰生态林,除此之外,在一般农田和商品林中间和当地政府去沟通,是有可能获批的。我相信除了江苏以外,其他省份也是持一样的态度,政策都会陆续放开。”

2、可盈利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就像一枚硬币拥有正反两面,帐篷营地也是如此,它的存在受惠于“自然的恩赐”,那势必也会受限于此。季节、天气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正常运营,这也意味着其盈利能力受到很大的约束,针对这个难题,实践者们也用具体的行动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张琪表示:“灵活性是帐篷营地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众所周知,帐篷是可拆卸的,所以它的灵活性更高。”

我国的帐篷供应商已经开发出了很多不同的产品类型,以喜马拉雅为例,其产品系列有星级酒店标准的,包含阳台、干湿分离的卫浴、电视机、冰箱、空调、热水器、地暖等标准的固定式的帐篷,也有户外的家庭房子母间,还有类似7天、如家这种快捷酒店标准的产品,甚至包含像青年旅社这种多床位的产品形态。

因为帐篷是灵活性的,根据客流量的不同,运营者可以不断的调整产品的组合。例如:平时或者淡季,就保留固定的产品,周末或者旺季,当固定的帐篷满足不了客流的时候,可以随时增加快捷的房型甚至青旅的房型。除了住宿单元,还开发出了其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例如:长桌盛宴、宴会大厅等等,这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

张琪还表示,“至于天气的因素对于帐篷营地能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对于夏天的隔热、冬天的保暖、防雨防风防雪压,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

在曹晓艳看来,帐篷营地与民宿可以总结为“同”与“不同”:

不同的是,他们针对的客群不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又开发出花园营地这一系列产品的原因:民宿在大部分用户看来要么是农家乐的升级版,又或者个性化有设计感的酒店,在淡季降价的过程中很多消费理性价格敏感的中老年人也愿意尝试民宿。而帐篷酒店针对的消费人群大都是一些心态比较年轻的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以及对于自然或者社交有更深层次需求的群体。

相同的部分是,一些基础工程(例如水电官网)、公共的设施甚至基础服务人员,帐篷营地与民宿是可以共用的。目前,我们的花园营地项目还是依托于周边民宿原有的一些公共设施,比如早餐厅和泳池这些。

曹晓艳告诉新旅界:“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相较于民宿房间的折旧摊销金额,帐篷露营营位几乎可以称得上几乎没有什么折旧成本,它的成本投入大多数可能是人力的运营成本和场地日常维护上。所以,帐篷营地相比民宿而言是一种比较轻的模式。”

3、可持续发展性

有这样一个说法,一门生意起势看流量,生死看供应链。一个项目或者一家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还在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可持续发展能力则由流量端、客单价、购买频次(复购)几个要素决定。

显然,帐篷营地这门生意难以实现标准化复制,快速扩张,那么,各企业又该如何寻求其可持续发展路径呢?

张琪认为,野奢帐篷营地有几个特点:

3.1、“卖”风景,“卖”环境

强调原生态,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3.2、 做品牌,做调性

是住宿的消费升级和转型的体现

3.3、市场差异化

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度与舒适度

“如果说风景和环境是让消费者来的理由,那么情怀和调性则是让消费者买单或者说卖出价格的核心。做帐篷酒店品质是核心,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从消费者体验度出发,只有这样才有产生多次复购或者推荐给亲朋好友。” 张琪向新旅界(Lvjie Media)总结道。

曹晓艳认为,“做文旅项目或者产品不可能都像做互联网企业一样快速规模化复制,互联网企业讲的是模式,而文旅行业讲的则是差异化体验。就像我们当初做帐篷民宿的时候其实没有想过它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但是莫干山现在就是达到了1000家左右民宿这样的规模,而且每个民宿都不一样,它不是一个企业用一个商业模式推动出来的,而帐篷营地可能和民宿也不一样,它不一定适用我们所有的项目,我现在的想法是,将它作为一种具有社交功能的产品,围绕用户做差异化体验,与主题活动结合来做,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显然,野奢帐篷营地并不是一门“暴利”的生意,也不可能做到“一本万利”,但如若用心经营,它可谓称得上是一门兼具“情怀”与“利润”的“好生意”。

然而,对于目前尚在探索阶段的野奢帐篷营地运营者们而言,想做“好”这门生意或许并不容易,但正因为不易,才使得这样的“走出”更显珍贵。

2
阅读原文
|
Report
|
5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项目素材
项目素材
项目素材
项目素材
作品收藏夹
营地
营地
营地
营地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