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案例分享——如何组织一场设计工坊
在参加工作坊之前,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参加这个工作坊的目的是什么?
近期参加了公司SIP部门和清晨公益组织联合举办的设计工坊,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记录下整个过程。
在参加工作坊之前,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参加这个工作坊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毫无动机和目的,那我会觉得花一天的时间参加这样的活动毫无意义。所以事前我一定会有很强的目的和动机来,那就是对这个主题——大学生精神状况流动科普馆很感兴趣,想通过这次活动挖掘出近年来大学生跳楼、自杀的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便帮助别人帮助自己对自我认知有一个清晰且深刻的认知。
前言:
设计工坊作为一种设计服务,通过同理心的方式去共情,集中参与者共同发散创意,收敛点子。这种互动、参与式的讨论,是达成共识的方法,最妙的地方就是在不经意间碰撞激发出多元的讨论和思想的火花,达到1+1>2的效果。通过一连串的互动参与过程进行的对话、思考、原型、方案、决策等行为,促成可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一般都是以轻松有趣的氛围进行互动,主要是提高参与者的兴趣、认知、引发思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整合不同意见达成共识,最后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方案,是一种自助表达、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大纲:
1、概念解释
什么是设计工坊,设计工坊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对齐目标
我们要做什么事情、给谁用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衡量产品的标准
3、制定活动安排
4、前期准备
定量调研,通过设计问卷,征集招募用户,结果分析
5、workshop实践
电梯演讲、利益相关者分析、共情图(用户分组活动)、HMW头脑风暴、停车场优先级排序、
6、设计产出
灵感分享、头脑风暴、点子分类、未来服务蓝图设计




在开始工作坊之前,需要确定了几个关键问题:
WHY: 为什么要做这次活动?
WHO: 参与这次活动的目标受众有哪些?
WHAT: 主办方可以提供的资源有哪些?
VALUE: 衡量这次活动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从拿到一个初步的需求,开始思考如何设计。跟双钻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处,设计工坊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探索阶段: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发散讨论;
定义阶段:对齐目标,达成一致;
原型设计:初步确定产品形态;
测试验证:进行快速的验证,根据反馈迭代和优化原型

那么,设计工坊一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哪些场景适合运用设计工坊呢?
改善问题
解决跨部门问题:例如解决客户投诉问题;
改善流程:优化改善线下客户服务流程;
提升客户关系:例如让客户主动联系我们并愿意持续收到我们的资讯;
提升转化率:例如如何提升产品在Q4的转化率
产品创新
新产品的设计:例如让用户有一次难忘的服务体验;
新业务拓展:如何拓展欧洲市场
达成共识
公司愿景与目标:如何在三年内达到市场占有率第一;
品牌文化:如何建立创新的品牌文化;
学习成长
职业生涯:例如如何帮助新人进行职业生涯培训;
学习新技能:例如如何快速学习客户服务流程;

通常我们需要做一些前期的调研,用数据来证明或者帮助我们大致的猜想或者判断。在目标用户比较宽泛的时候,可以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来做调研。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定需要跟客户双方达成一致后再进行发放。



通过问卷的结果,需要做一个快速的汇总和分析,用关键数据得出工作坊需要聚焦讨论的主要话题。制订好工作坊的日程安排后,制作工作坊需要用到的海报、便利贴、签字笔等物料,就可以开始啦~


电梯演讲又称愿景对齐,通过面对面跟客户核心利益干系人互动讨论,快速对齐项目目标达成共识。























































![ZAOV|各[苹]本事](https://img.zcool.cn/community/68d247ffa534901h5u6ly05445.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ll,w_520,h_390,limit_1/auto-orient,1/sharpen,100/quality,q_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