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智能汽车HMI设计全流程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北京/设计爱好者/4年前/31590浏览
一文读懂智能汽车HMI设计全流程Homepage recommendation

一个时髦的车载HMI项目,原来是这样完成的!


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让城市中产在通勤过程中的“第三空间”汽车,同样进入了一个“个性化”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特色是,我们无论身处哪里,都会与这个世界相连。


特斯拉曾带来了新的车机屏幕交互体验,之后国内各大车厂,都在车联网的用户体验上发力。造车新势力与互联网大厂的纷纷入局,让车联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魅力。手机系统的研发经验与成熟的生态应用,使得迭代与更新加速。去年新能源汽车的股价一路飙红,目前它也被作为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处于上升期,2019年,它在我国年度新车销量占比是5%,2020年占比提升到5.8%,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0%,发展趋势和市场都非常可观。


2007年1月9日第一代iPhone的正式发布,开启了崭新的智能手机互联网时代。智能汽车会是下一个未来吗?


在一家上海车联网设计公司,做设计总监的朱健认为,实际上智能汽车的车载系统的变革已经开启。曾经一直是车展上独占鳌头的合资品牌汽车,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却显得有些乏善可陈,而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却崛起,带给人们很多惊喜,车机系统设计百花齐放,而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车联软件的功能体验,都敢于大胆创新。


从2019年开始,朱健带领的设计团队,为一家国民汽车品牌,做了HMI的设计(Human Machine Interface,现多指车载交互系统体验设计)。


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几年,朱健认为这些车联网的设计外包项目,非常考验设计团队的综合实力与产品思维,从用户洞察,到视觉表现,再到3D动效设计,车联网项目落地,周期往往长达两年。


本文是由对朱健的专访整理而成。当汽车也越来越懂我们时,设计师都在项目“马拉松”里做了些什么?



“甲方是更懂业务的人”


我们所在的车联网公司,在汽车行业中属于第一供应商梯队,被称为“Teir1”,主要任务是根据甲方(汽车厂商客户)所提供的需求文档和功能清单,完成相关的用户体验设计,这个过程中更偏重于设计执行,根据项目开发时间节点,高质量交付各阶段的任务。


甲方车厂是真正了解产品,懂得用户的人。设计项目在起步阶段,甲方往往就已着手做过很多准备,乙方设计团队项目之初就能获得来自甲方的信息,如调研数据报告、用户画像、竞品分析报告等等。


甲方团队负责人承担项目经理的角色,根据不同工作板块,安排不同的甲方设计对接人。对接人通常是UI、UE设计师,工作日常多是统筹项目进度、把控设计质量,同时兼顾后期体验测试和项目落地的实际效果。甲方的设计师们更多偏重于管理,做出将前瞻性的设计思考,应用到下一代产品开发的整合新方案。


除此之外,甲方设计对接人还需要协调车厂内部多部门参与,判断和取舍多方建议之后,确保能从产品的视角,让更好的用户体验设计落地。方案完成后,对接人要向部门提交检验用于体验量化数据标准的评分报告,以及后续改进分析报告等等。



拆解HMI设计目标


我认为好设计实现产品目标解决用户痛点,商业上畅通无阻,同时还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在这个服务项目中,我们不仅实现了设计目标,解决用户痛点;在商业上,为甲方车厂客户、车辆买主都降低了成本,也带来更好使用体验。


我们乙方的团队也在项目中短期内提升了快速交付能力、多方配合执行能力等,摸索出了手机车联网、车机车联网融合交互体验设计,比如如何将互联网已养成的用户使用习惯,迁移到汽车车机上?甚至是车机生态App的使用习惯与数据流转迁移等。也为后续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一些项目打下坚实的经验。


制定了以下四个设计目标:

· 超越车机车联网的体验

· 持续迭代设计

· 多用户服务能力

· 更多的生态服务


设计需要首先解决产品核心诉求,我们从每一个目标出发,聚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1、超越车机车联网的体验

本质上是解决车载UI界面如何能够像操作手机一样,让用户探掘迅速、流畅和同样功能丰富。

在实现一次手机与车载系统配对后,未来便可“无感”自动链接车机账户。让手机上的一些用户体验习惯,也可以在汽车内延续。


2、持续迭代设计——升级OTA

OTA,Over-the-Air Technology,中文是「空间下载技术」,在车联网领域中,OTA多指硬件远程在线升级。

这个设计诉求是让车载系统可以像手机一样拥有快速迭代、不停升级的能力,在手机端可以随时操作,但要确保后续升级服务的交互流畅,也需要通过一些技术,让升级过程避免过多消耗手机网络流量。


3、多用户服务能力

通过对用户喜好、用户习惯的洞察,结合车辆功能,用设计方法实现千人千面。

比如通过摄像头,识别车内驾驶员、乘坐者的身份,同步HMI系统个性主题、私藏歌单等等,甚至可以根据车主当日衣着和色调,来定义整体车辆氛围灯的颜色,这些都需要交互设计配合。


4、更多的生态服务

让手机上的应用服务与内容资源,都可以在车内共享,不受CPSP限制。

我们为此设计了用户体验的流程,让用户自主调用手机上的应用服务,而不需要通过车机端,从而减少了多端收费,帮助用户节省成本。



拆解甲方客户的需求


接到新的项目后,我们会从按阶段、按客户端、按屏幕种类、按交互框架、按视觉风格等不同的维度将甲方的需求进行拆解:


1、按阶段

· 调研分析

· 概念设计

· 交付执行

· 对接开发

· 维护走查

首先需要明确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情。


2、按客户端

· 车机端

· 手机端

· 网页端

· 小程序

· 其他终端

确认需要设计的终端数量。


3、按屏幕种类

· 中控屏

· 仪表屏

· 副驾屏

· 控制屏

· 后排屏

· 座椅屏

根据屏幕种类,确认设备数量、分辨率及屏幕比例。


4、按交互框架

· 交互框架数量

· 布局数量

交互框架的确认是UI视觉设计的基础


5、按视觉风格

· 是否需要多主题设计

· 是否存在白天/黑夜模式

· 主题是否跟随驾驶模式而变化

视觉风格的确定,决定了设计执行的工作量是成倍递增还是递减。


6、功能清单&流程梳理

· 信息同步、明确任务

· 召开启动会议

· 指定项目负责人

· 岗位分工与分组

· 人力与时间节点

在这一步将各个设计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做好信息同步。


项目进入执行阶段,我们乙方的设计团队通常会使用头脑风暴、饱和规划的方式,尽可能去覆盖所有可能的场景或驾乘情况,然后进一步筛选提炼,除了乙方自身设计能力外,需不间断与甲方对接人保持沟通,以便实时获得资讯和想法。



HMI项目完整流程


车联网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往往要经过两年之久。一款新车,留给车载系统设计板块的时间,最少也要半年。为了更好把控项目,其流程也会更加复杂,过程中乙方会反推甲方客户进行评审确认,只为让设计结果呈现而不至偏离目标。


下面是完整的项目流程:


· 需求分析

· 竞品分析

· 信息架构

· 概念交互原型提案

· 高保真交互DEMO

· 评审

· 概念设计提案

· 评审

· KEY设计规范

· 交付视觉设计

· 信息可视化优化

· 整体HMI完成

· HMI整套DEMO

· 评审

· 标注切图

· 开发对接

· 内部走查

· 可用性测试

· 专业评测度量报告

· 反馈修改


车载系统设计是大工程,要多团队参与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设计团队与甲方,不仅仅是简单的甲乙方商务关系,他们也并不把自己当成“乙方”,因为从做好一个产品来讲,甲乙方应像战友一般默契配合。



视觉设计定位


汽车与手机有一点不同,车厂每种车型都自有独特的人群定位,比如经济型轿车与豪华车,在视觉设计和交互逻辑上就很有很大不同。

我们在接到任务之前,就需要做大量视觉调研的工作。从车厂甲方获取的初步资料后,往往需要我们进一步沟通挖掘用户需求,并可尝试多种风格方案,最终得出调研与评审结果。


视觉设计上,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消费者人群定位

· 车体风格

· 内外饰配色



交互设计原则


车载系统在交互上,主要遵循两个设计原则:

1、安全至上原则

用户操作过程中,要保证驾驶安全;操作体验中的人机交互都需要我们实际演练模拟,并输出操作热力图。

2、高度匹配原则

车载系统各硬件之间的交互设计具有体验上的一致性。通过精心梳理汽车自带硬件列表后,找到最优的交互方法。


通常会考虑车辆硬件的按键交互、硬件物理参数和空间布局。比如屏幕大小,屏幕与主驾座椅之间的距离、是否带有摄像头、仪表盘被遮挡的区域、整个车载系统硬按键功能与数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系统架构的初步规划。



概念设计与执行

“先于甲方团队做设计走查与自我评测报告”


交互概念设计使确立设计项目骨架的地基。会在这个阶段,制定UX交互策略。


其中包含:

· UX概念

· 多屏互动方案

· 分屏分布方案

· AI讯息结构

· 各屏主框架定方案

· 主交互框架方案


UX策略出来后,也在这一步确立交互设计的框架。


之后便进入视觉概念设计阶段,我们将以视觉逻辑来推导,已保证概念设计方案会以转专业性结果呈现。


在这个环节中,会制作交互demo和搭建虚拟演示台架,并且在此增加一轮设计走查,模拟设计执行落地后的测试工作。


概念设计阶段完成之后,就会制作设计规范,然后输出关键页面。这也是占用人力最多的深入交付阶段,往下推进会比较顺利。完成整套HMI设计时,我们会在汽车模拟台架测试交互效果。


交互效果概念图 ▼


设计接近尾声,乙方设计团队也会做自我设计评测报告,对设计进一步改良,制定评测规则后,以理性打分方式,测评各个体验模块的分数,然后逐一优化。


整个项目过程会经历概念设计、设计团队支持和交互效果验收。

某国民汽车品牌项目设计图(部分)▼



总结

设计服务,同在一个“战壕”的甲乙双方才能真正做出好产品


车联网的项目往往都是经历一两年之久的较大型项目,在接手项目的设计团队人员分配上,我们首先会细化设计师工种,配置交互团队、视觉团队和动效设计师,一般通常需要2名交互,若干视觉设计师,1-2位的动效设计师。工作方式上更是强调协作性,执行起来都是环环相扣的。


甲乙双方项目中如何保持顺畅推进合作,需不断摸索与经验的积累。在合作上,有四个基础经验可进行参考。


1、权责明确,“丑话说在前”

事先再三确认每次沟通对接的内容,甲乙双方相关负责人,各自职责一定要明晰,交付文件质量标准和时间节点也要交代清楚。


2、对“坑”提前预判

项目一次次对接过程,必然会出现分歧,需要在启动阶段,就讨论解决分歧的机制。

有经验的团队往往知道会踩上哪些坑,于是就会提前准备,比如事先和甲方沟通,评审环节可能会出现甲方领导要求反复修改的情况,那么评审机制如何建立?如何去约束甲方客户的主观不确定观点?设计交付后期,如果遇到下游团队不够专业,乙方设计团队因此而产生变动、修改的成本会增加多少等等。

这些很现实的问题,在一开始就谈好,过程就会很顺利,即便出现矛盾,也不至于因相互不能理解而激烈冲突。


3、甲乙方共同参与

让双方都更多参与到过程的细节中。


4、抛开偏见、杜绝自满,才能保持良好沟通

听上去俗套但务必重要。

作为外包团队,与甲方客户合作的整条时间线上,免不了各种磕磕绊绊,很多时候是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项目过程也是甲乙双方磨合过程,杜绝自满和抛开偏见最重要。初级设计师容易骄傲自满,这点非常不利于合作。

同时要抛开一切对甲方客户的偏见,要承认,车厂客户见过的车、接触过的乙方、看过的方案,比我们多不少。

甲方提出需求的初期,作为乙方,我们就会抱着尊重的原则,认真分析需求,结合自己的设计专业能力,协助甲方将需求进一步拆解。这样甲方才可能尊重乙方设计师输出的想法,并从他们专业的视角,给我们提出反馈。

沟通不畅的时候,双方平静下来就会知道,本质上都是基于追求一个目标与结果导向的。


做到以上的四点基础原则,才可以说甲乙方能在一个长期的外包项目中,保持密切沟通,甚至达到默契配合的程度。作为乙方设计团队,如何与甲方客户更顺畅的沟通,我们依然在摸索中,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智能汽车系统的设计,也像曾经的手机互联网一样,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无论是新公司,还是传统车企,或互联网巨头们都在 All in 其中。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个领域也是能一展拳脚的好地方!



受访嘉宾:朱健,上海博泰车联网设计总监

站酷主页:https://www.zcool.com.cn/u/749564

文章编辑:张曦


589
Report
|
1067
Share
相关推荐
汽车交互
汽车交互
汽车交互
汽车交互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潘虎: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反套路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内容含视频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汽车交互
汽车交互
汽车交互
汽车交互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HMI
HMI
HMI
HMI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HMI
55
教程
教程
教程
教程
作品收藏夹
教程
4722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HMI
HMI
HMI
HMI
作品收藏夹
HMI
424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