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系列|看不到的宋体字 —— 汉仪玄宋
一款为阅读而生的字体
当我们忽略字体的存在
而专注于内容
阅读便进入了最佳的状态


宋体字,特别是文本宋体字虚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常用的宋体字字库,大多数是由铅与火时代的字稿转化而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使用的宋体字库大多数是用专门为铅字活版印刷设计的字稿,直接转化而来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对比这三本书籍,不难发现,铅字活版印刷的压力、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与今天的平版印刷、数码印刷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今天的字库必然会呈现出诸多的不适性。



几十年前的中国,方方面面都很落后,然而我们的阅读却今不如昔。

宋体的“虚”最初只认为是横画细造成的,后来,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只是横画细,撇和提的收笔、点和捺的起笔过细,也是造成宋体字文本显“虚”的重要原因。
停留3秒,观察上图
在反光强度变化下宋体字笔画部件的表现。
汉仪玄宋充分考虑媒介与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布局合理的笔画粗细,调整好字体和纸张、屏幕的亮度对比关系,以此解决宋体字的“虚”。


汉仪玄宋的初衷是为了阅读而设计的一款字体,更确切地说是为书籍正文排版设计的一款字体。
书籍和报纸的不同之处在于,书是读,有时要深读;报是看,更多的时候是浏览。那么,为深阅读设计的字体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一定要平稳,一定要有舒适的阅读节奏,要能使读者静下来。由此,汉仪玄宋的创作理念也应运而生:平实、温润、端庄、优雅。

汉仪玄宋将横画加粗,参照横画粗细相应调整撇、提的收笔和点、捺的起笔,笔画经处理后,放大看饱满有力,缩小看平实清晰,不虚不飘。

汉仪玄宋降低撇、提、点、捺起笔和收笔的粗度对比的同时也降低了曲线变化的速度,缓缓地由细变粗,缓缓地由粗变细,每一条曲线的变化都舒缓而从容。




字体作为大众交流与交际的工具,必须是最实用的、最简洁的、最富美感的极简主义造型。
观清明上河图的祥和与生机、宋代器物的温和与宁静中,找到了独属于汉仪玄宋的内敛与温润。

于人来讲,端庄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于字体来讲,端庄就是“取正势”。字体是人们传达和获取信息的工具,所以,汉仪玄宋必须是端庄的,必须正面读者。


汉仪玄宋家族共计包含7个字重,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清晰、舒适、优雅的阅读节奏。



拉丁文为配合汉仪玄宋中文家族共制作了7个字重,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设计风格致敬Old–style经典风格,各字母结构比例差异较大,衬线浑厚明晰,易于阅读。

造型处理与汉仪玄宋的中文相匹配,衬线边缘进行了弧线设计。

在家族字的设计当中,针对不同的字重进行针对性调整,例如汉仪玄宋的小写“w”在 95 的字重下,会和其他字重发生字形上的变化。

西文支持包括英语、爱尔兰语、意大利语、挪威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瑞典语、德语、芬兰语、冰岛语、法语、荷兰语和斯洛文尼亚语等多种语言。


汉仪玄宋的 OpenType 特性:









早在两年前,刘晓翔老师便用汉仪玄宋设计并排印了一部千万字的大书,当之无愧的玄宋首席体验官。



除此之外,
刘晓翔老师还为汉仪玄宋,
量身定制了3款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