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2021版画毕业研究生--铜版与我
记得本科在版画一工的版种尝试中,我在初尝铜版之后就坚定了在未来要做什么版种了。当然这也离不开我的导师对我当时看起来极为稚拙的铜版的肯定。
起初尝试的技法是比较通用的分层腐蚀。第一批比较成型的是《LIMBO》系列(以家乡的鸭绿江断桥为题材)。
《LIMB0 1》 铜版 27x38cm 2014
这是我做的第一张断桥铜版,使用的分层腐蚀,过程也是极其坎坷的,不过好在结果还不错,画面效果还算可以。
由于接触到深濑昌久的摄影作品,我对乌鸦题材开始感兴趣。
《鸦》 铜版 32x41cm 2014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便捷高效压倒一切。我们可以在瞬间知晓全球的事件,我们可以快速的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似乎真的像古代神话中神一样,可以通晓一切,可以瞬间移动。但在时间的汪洋之中我们不及一朵浪花。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我们渴望被铭记,我们渴望我们短暂的人生如那些伟人般在人们的记忆中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作为一个文明我想亦是如此。
这之后进入假期,疫情随之爆发,我的铜版被迫停止。
2020 年的最后两个月,我们终于得以返校,能够进入铜版工作室,然而北京包括周边时有时无的病例出现,也让这两个月的铜版制作多少有些心神不宁。
这期间的作品也与之前的作品有了心态上的不同,我感觉到世界好像在疫情这场灾难面前变了样子,让我看不清楚,就好像这幅宙斯的面部。
《摩耶之幕之一》 铜版 50x50cm 2020
这张作品的铜版板面
后续作品 借用普罗米修斯被啄食的形象思考疫情之下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尽显无疑,如普罗米修斯一般的利他主义者真的不会再出现了吗。
《灵泊之八》 铜版 50x50cm 2020
作品与铜版板面的对比
《灵泊之三》 铜版 50X50cm 2020
这两张残缺的神的面部也是旨在思考疫情之下西方构建的世界主流价值体系中意义碎片化的现状。在表现方式上因为水彩的经验,这种大面积留白也是收水彩实践中的启发。
《合十》 铜版 50x50cm 2020
这张合十的手是我自己的手,一方面是对丢勒的致敬,另一方面也是我在疫情之下渴望一个心理安慰的写照。
一些没有做完的铜版板面
小结;上述作品也只是版画系六年相对好的一些作品,还有很多作品没有放上来,制作的过程也不总是完全尽如人意。铜板因为做的不满意而腐掉重做也是常事。
毕业展最终组合为一张组画;我为它取名为《灵泊》
启蒙运动以来西方试图用理性取代上帝,但理性的主体性终究没落了,就像当时上帝没落了一样。在这个被“祛魅”的现代世界里,人类的精神或灵魂似乎被抛弃在但丁《神曲》中地狱天堂间的漂泊之地 -- 灵泊(Limbo)。我试图用一些虚化和残缺的神的形象和我自己双手来表现这种精神无所寄托的虚无感,铜版低效笨拙的刮刻与扎点技法更能强化这种无力感。
如果说人类文明本身就发生在灵泊这片无意义的世界,那我希望我用我们祖先的稚拙的方式把这段荒谬岁月的所思所感刻下来,让它在无尽的时间中替我前行,见证时间的终点,虚无的终结。
李双强
1992 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2016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8 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导师祝彦春教授
2020 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 2020 年度提名画家作品展》;
同年入选《第三届学院的品格——中国“学院水彩”学术研究展》;
2018 年《迷失者的悲歌 2》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
2017 年入选第四届中国青年版画展;
同年入选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
2016 年参加千里之行展;
同年毕业创作《迷失者的悲歌系列》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同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展;同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创作奖三等奖;同年获虚苑新锐奖优秀奖;
2015 年参加“新生代中国版画力量”央美版画作品展;同年参加光艺术邀请展;同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第一工作室青年艺术家联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