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登录流程,为什么体验差异这么明显?
深圳/UX设计师/4年前/165浏览
版权
同样的登录流程,为什么体验差异这么明显?
同样的登录流程,为什么体验差异这么明显?
起初打算梳理一下登录注册页面的逻辑,比想象中复杂太多,还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吧。因此,我把目光转向了其中的一个分支——重新登录。也就是说,用户曾经登陆过该产品,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退出了,现在需要重新登录。
一、登录方式
针对市面上的6款主流产品调研后,发现产品提供的登录方式虽然不少,照顾到了各式各样的群体,但是其核心登录方式几乎相同。

核心登录方式
支付宝、抖音和哔哩等软件,点击登录就代表同意隐私协议了。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减少了一个交互步骤,提升完成率。
另外一点是我的个人见解,这样做弱化了用户对隐私协议的关注,毕竟没有人愿意隐私被别人掌握,降低用户心理压力,进一步提供登录完成率。
京东和知乎需要手动点击同意隐私协议。
滴滴是默认勾选同意服务商协议。
次要登录方式
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登录方式时,通常采用分步的交互形式实现,大家的一个说法是分步能够提升成功率。
另一个个人观点是,因为手机号与验证码的输入存在时间差,并且涉及到app和短信两款软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重要的行为要给出更加明确的反馈,因此选择跳转页面进行。
使用“手机+密码”登录时,通常合并在一个界面上展示。
其他登录方式
仅展示“其他方式登录”文字,点击后才会出现第三方软件图标,鼓励大家使用手机号登录。
直接显示第三方软件图标,点击即可登录。
二、其他细节
内容不聚焦
不符合亲密性原则
缺乏一致性
重新登录的流程是多样的,但是核心登录流程只有“本机号码一键登录”,所以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完善一键登录。
虽然重新登录的大体流程一致,但是由于设计细节的差异,导致体验游明显的优劣之分。
不要眼高手低,这一条针对自己。在不实际操作的情况下,还是不要低估一件事情的难度。一个简简单单的重新登录页面,在不考虑异常状态的前提下,依然存在很多细节。
1
3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1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3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