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影评自媒体的出现,让一部电影有了上百种的解读,而我为此也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好像总能轻易看懂国外的各种特殊电影,比如说被解救的姜戈,辛德勒的名单等,而外国人是否也能理解中国电影里的各种情感?这可不好说!
他对中国电影有自己的理解
从中国电影到电影海报
今天文章的主角是来自英国的 年轻插画家Jamie Edler,曾2017年获选为英国创意领域最受瞩目的11位毕业生之一。Jamie Edler毕业于英国 法尔茅斯大学,在入学之前,他申请推迟一年入学,在此期间来到中国教授英语,中国的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逐渐喜欢上了 东方文化,迷恋上了 中国电影,在法尔茅斯大学学习插画的这段时间里,逐渐找准了自己的插画风格。于是王家卫、蔡明亮等人的作品,透过他的重新诠释后,成了一张张淡雅迷人的 电影海报。
刚看到Jamie Edler创作出来的电影海报,非常吃惊。不仅是因为他在海报上对电影某些场景的还原,基于他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 甚至还能看到电影海报之外的意蕴。
例如经典电影 《春光乍泄》,Jamie Edler的巧手设计下,其海报风格就非常别出心裁。这是他绘制LGBT议题电影的其中一幅,将苦涩迂回的同性之恋用轻松舒服的画风呈现, 同志的禁忌之爱似乎就能在画中风和日丽的午后舒展开来。
Jamie Edler的海报是对电影的一种再创作。不只表现电影的主题,作品中还加入了他自己的情绪以及对电影的理解。对电影内容进行抽象化,再通过符号化的方式来表达, 除此之外他还了一系列具备深厚个人特色的 东方电影海报 。

喜欢中国电影也喜欢粉红色
他个人网站字体也是粉红色的
观察他的作品,对于粉红色的运用Jamie Edler似乎比女生还细腻。他的校友说道: “尽管我不太喜欢粉红色,但是我必须承认这是属于他的颜色。”
他是摄影师、模特老师以及插画师,粉红色成为了Jamie Edler抒发创意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 打开他的社交平台账号,日常穿搭、摄影作品细致到网站的字体颜色都充斥着粉红色。
他擅长用 轻亮、 温和色调的风格进行绘画,在作品上看来无论是海报、插画、邮票还是封面等等,其风格都是充满着淡淡的柔和感, 各样的作品在粉红色的衬托下,虽然略带荒诞,却毫无违和感。
粉红色穿插在他的作品内,犹如表面抹上了一成轻轻的粉尘,静谧柔软的表象下藏着涌动的情绪。这些个人化的感觉,都来自他对于粉红色的细腻运用。

从电影到社会议题
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毕业后的两年期间,他仍与学生时期一样,不断透过临摹电影中的场景作为日常绘画练习。从而绘制的风格与手法变得更加纯熟,也累积了不少新作品。
创作题材不再局限于亚洲电影,在新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西方电影的插画海报,比如《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月光下的蓝色男孩》等。
他发现细腻、氛围,以及呈现成年人的忧郁,是电影海报中最能抓住人心的3 个特点。
Jamie Edler表示: “以往,我专注于亚洲电影,是因为我觉得场景优美、剧情铺陈相对缓慢。而现在,我则选择那些我关注的社会议题作为创作主题。”
以一个画面去讲述一则故事,虽然无法带出其中复杂的角色关系,却需要以最精准的画面片段,带领观赏者重回当初看完电影时的感动。
Jamie Edler的画风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除了电影他也绘制书的封面和插页等等, 用他独特的视角让事物有了新的观看样貌。
他擅长运用大量的留白去保持画面简洁柔和,能迅速把你带入作品的场景中,通过对人物细节和场景的展示来讲述故事的脉络。
最后,我觉得不存在看不懂的中国电影,要是看不懂可能刚好碰上烂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