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们阅读顺序设计细节,你知道几点?

Recommand
北京/UI设计师/5年前/967浏览
影响我们阅读顺序设计细节,你知道几点?Recommand
VV体验

利用用户的阅读顺序,通过设计细节的变化,改变视觉重心的引导层级

网上有很多关于图文结合设计的讨论 ,各大产品的用法也不尽相同,但又符合各自产品的定位。在产品模块中只要有Feed流都会涉及到图文结合的设计,图文到底怎么设计更合理。讨论最多就是用户的阅读顺序,这确实是非常关键的理由,但如果都用阅读顺序来解释的话,不符合顺序的设计岂不是都没有道理。



就好比男人看女人的顺序,脸、胸、腿、还有,你懂的?而女人看男人的顺序却截然相反,高度往往是第一印象、发型是不是蓬头垢面、穿着是不是脏兮兮的、然后才到长相、如果有下文还要看言谈举止的细节。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阅读顺序对设计师来说也太难了。其实阅读顺序是可以通过设计细节引导的,我们先来看图文结合设计的几种顺序。


图文设计的类型

图片设计的顺序无外乎4种,左图右文、左文右图、上图下文、上文下图。不同产品据其所表达侧重点的不同选择对应的的排列方式。


左图右文:视觉重心是图片,对图片的要求稍微高点,图片没能吸引用户,对转化可能会产一定的影响。用户优先对图作出反馈,然后才会看到标题,所以图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适合的产品类型莫过于具有商品属性的,用户的视觉重心先看到商品图片;再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类产品,头像作为一种高识别度的载体,容易让人崩溃的是喜欢换头像的同学。可见左图右文设计的优势泾渭分明,适合的产品场景也显而易见。



左文右图:视觉重心仍然是图片,但用户的阅读顺序是从左往右,先看标题文字,标题如果不吸引人,用户看到图片吸引人,还会产生二次转化,真正能产生转化的前提还得用户感兴趣才行。所以说这种设计方式特别适合资讯推荐流,只是特别适合,不是说资讯产品就不能采用其它方式。其实具体还是通过设计细节来权衡,下文会总结出设计细节模块再做详细的讲述。



上图下文:作为区别于左右结构的又一种设计形式,在多图、大图、视频的封面设计中最多,聚焦到图片的视觉层级变得更高,图片的质量好不好,对引导用户是否产生阅读兴趣的影响很大。图片势必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好多核心标题都被表达在了封面里。比较适合影像相册、艺术鉴赏、视频等类型的产品设计中。图片的质量很高,鉴赏性也很强。




上文下图:用户的阅读顺序自上而下,相比上图下文的设计,标题被用户优先阅读的层级更高,但标题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也会受到图片的影响,因为大图的呈现往往是通屏,占据的比例很大,对用户的视觉冲击比较大。好处就是标题内容吸引到用户,占据用户的心智模型,会产生先入为主的优势。这么设计很适合资讯文章中的多图、短视频、大图呈现类产品形式。


用户的阅读顺序

古腾堡图表:古腾堡图表又叫对角线平衡,设计理念源于约翰内斯·古腾堡的古腾堡图表。在这个模式中眼睛通常会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浏览,缺少注意力的右上角和左下角被叫做视觉盲点。阅读重力是由于视线趋向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眼动规律,左上角是第一视觉落脚点,右下角是最终视觉落脚点,所以右上角和左下角都是一个强烈的视觉盲点区域,大多数是容易被忽略的。古腾堡图表趋向于呈现用户的眼动规律体现出设计层级的重心。



F字形:Web易用性大师尼尔森(Jakob Nielsen)于2006年提出了F型视觉模型 ,他指出了用户在第一次观看页面时,视线会呈现F字形,由顶部开始从左到右水平移动,目光下移开始从左到右观察但是长度会相对短些,以较短的长度向下扫视,形成一个 F形状。很多页面的热力图和可以证实,但我们发现F字形的阅读顺序很容易受到设计层级影响,而且偏向网页端。



Z字形:移动端经常会遇到双列的信息流设计,眼睛从左向右移动,在视线移到右上角后沿着斜对角向下方走,然后视觉再次向右移动,视觉移动的轨迹就像字母Z形状。Z字形趋向于在移动端,双列图文组合的设计类型,用户的视线来回切换,对沉浸式体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设计的因素

从图文结合设计的4种类型和用户的阅读顺序中发现,影响用户阅读顺序的并不局限在这些原则中。这些原则太容易被设计细节的引导变化而打破,同样是左图右文,设计引导形式的改变,就会影响到用户的阅读顺序。比如我们以左图右文的形式设计,左边的图片加上圆角、比例缩小、间距拉大、采用卡片设计等等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到信息层级的先后顺序。总结出以下几点影响视觉层级的设计细节。

卡片:卡片设计可以让信息层级显得茕茕孑立,瞬间脱颖而出。大大降低了受其它信息干扰的层级,移动通栏设计中四周卡片的形式独立层级更强,通栏卡片形式的层级次之,但如果卡片设计成两列就会呈现上面的Z字形布局。



留白:Feed流之间的留白,在符合视觉的基础上,留白越多,信息呈现的转化效果越好,受到干扰的影响越小。这里的留白多表现为上下分隔之间的留白,留白大点,单条信息的沉浸感越强。



比例:图片占据比例的大小,反馈出用户视觉聚焦的比重。图片比例越大,用户的视觉负担就越重,对文字的影响就越大。绚丽美艳的图集可以直切内容重心,图片比例大一点更能凸显优势,反之就需要降低比例,凸显内容。



字体:图文结合除了上面说到的图片还有文字,文字排列的大小、颜色、对齐方式都能引导出不同的视觉呈现。还有通过增加注释来加强用户对内容的理解,图片表达出强烈视觉冲击力,图片背后的故事可以通过注释更多的带入。




线条:线条作为使用最多的区隔上下文的分界线。用的少了,整个界面会显得傻傻分不清。用的多了,又会显得出手过重,不够简洁。所以线条一直都是最考验设计的元素之一。通栏线条分割线阻断性比较强,栏目标题的意味比较强;两边留出空隙的分割线加强了并列的延续性;留出图片只分割文字区域提升了用户的引导属性;线的开端处留出空隙通栏结尾,这样的线条加强引导用户操作进入详情。



圆角:圆角在设计中被引用的越来越多,使用圆角更友好。因为人眼趋向于更容易处理圆角,直角比较尖锐,生活中也有很多角容易磕碰到,现代的家居都需要做倒角。用户对圆角的接收程度更高,带上圆角似乎就代表了设计细节。直角传导给视线是静止的,而圆角的圆滑角度更容易引导视线传递。



互动:在Feed流的设计层级里,还有更小号的元素,评论、分享、作者信息等元素。却起到了最核心的互动引导作用,内容裂变的价值在于产生互动传播。而用户的互动行为也是需要设计去引导的,这样更能凸显设计的意义。



写在最后

用户眼动的阅读顺序受制于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视觉重心。图文结合的设计形式种类无外乎4种,利用用户的阅读顺序,通过设计细节的变化,改变视觉重心的引导层级,从而使得产品体验设计更符合产品定位,传递给用户的信息也更完善。


本文系 VV体验 原创,未经允许,请勿随意发布,谢谢


11
阅读原文
|
Report
|
19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x oasis coffee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
作品收藏夹
排版
排版
排版
排版
作品收藏夹
版式
版式
版式
版式
作品收藏夹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教程
教程
教程
教程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