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用户呈现一个完美的作品?
对于用户的理解,特别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是以用户为中心,把这种设计方法作为核心和起点将会一直从中受益。
身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设计方案的速度和质量被要求越来越高,竞争的对手都在分秒必争的发布新版本,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把一些好的设计,好的体验送到用户的手里。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因为技术的强大,而且需要在大量设计决策之中把握最优的平衡点。这需要对市场、用户、产品的深度了解。
正如原研哉的一句话: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那么,如何获得这些能力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多看、多学、多想、多试、多练。
多看
创意并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时尚杂志、时装秀、房屋装修、自然景色,一切美得事物都会给我们带来灵感,把你看过的美好的东西收藏起来,分类越详细越好,积累的材料多了,接受刺激的敏感度就会高,创意就活跃。
例如要做一个社交类的app,就要去多看一些成功竞品,看他们的页面设计和用户体验,分析这样设计的原因。保持友好、爱聊天的态度使用手机真实的去评论,去吐槽,去回复,去发现页面设计的用心之处。用最原始的方法接近和体验真实角色,这些都能帮助我们真正理解用户并为之更好的服务。

Pinterest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看到喜欢的图片,长按可出现收藏、隐藏、发送的功能,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功能,激起不断探索的欲望,给用户带来成就感。
多学
新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比较迷茫,不确定要学什么,该不该学,学了之后是不是有用,我也经历过这种迷茫期,想得多做得少,导致一直原地踏步。至于学什么,当然是学自己的短板,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配色不好,这一个月的空闲时间只做关于配色的练习,看一些大师的作品,把喜欢的配色收集下来,然后看这些颜色在色环中的什么位置,看的多了就能发现一些规律,久而久之就能熟练运用并能熟能生巧。
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如何给用户营造良好的用户体验,这除了要考虑界面的层面,还要关注操作流程的可能性。一个看似简单的页面背后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内容,这需要日常经验的积累,并不是仅仅体验了几款软件就能胜任的。
其实,不论是在产品体验中把用户体验做得好还是面试的时候在面试官面前,综合技能强确实占有优势,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平面和UI技能才是根基,把根基打好才会锦上添花。

上图是在之前公司做过的一个海外求学的APP,没有产品经理,而且设计部就我一个人,一些产品的工作我也承包了,哈哈。这个项目没有原型图就直接上手了,所以后来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没有书面的记录,修改起来会比较麻烦,而且再次出现类似问题的话会更乱,我就整理了一下,如上图。(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搜了下竟然下线了~)
多想
一个新的产品,不论是在哪个平台上,都应该先根据系统的规范进行设计,而且要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去设计,这是最基础的。但是为什么有的APP用的时候体验很好,让人感到愉悦,而有的产品却让人感觉不耐烦呢?这就要求我们多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
接到项目的时候,不要着急开始做页面,先想一些问题,例如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目标用户是谁?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用户能从我们产品中得到什么好处?用户是在怎样的场景中使用的?等等一系列问题。新手设计师可能觉得这不是产品要做的事情吗?其实不然,设计师考虑的越多,占得主动权就越大,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会有理有据,这样作品才会更有说服力。
作为一个设计师,思考的深度会决定设计本身在企业中的价值,也会提升设计师本身的含金量。
多试
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设计师会在设计经验和方法上形成自己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设计师迅速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也会让设计师的思维固化,带来消极的影响。
之前做过一个婚恋APP,使用的时候会有一个筛选项,通过所在地、性别、年龄、爱好、职业、收入等条件筛选心仪的对象。我们设计的是用户做完筛选操作后就会直接展示出符合条件的对象,虽然这个流程也没有毛病,但是我们想尝试一下有没有其他的设计方法,能让体验更好一些。后来发现国外有款类似的产品在选择筛选条件后会有一个让等待的过程,给用户的体验是经过用心筛选和匹配的,而不是简单随机的。这两种模式带给用户的心里体验是不一样的。
好的设计方案不是普遍的,所以说要多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跳出思维定式,产出更特别的方案。

多练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练习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在成为成熟的设计师之前,可以先通过模仿其他成功作品的方式设计页面。但是模范绝不是照搬其他作品的设计,因为每个成功的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不是适用所有作品的设计。首先要对被模仿的作品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其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找到与自己作品气质相似的地方再模仿设计。
有一点需要注意,模仿是模仿作品的信息结构,并不是全盘照搬,就算是同一类型的产品,面对不同用户和不同环境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左图是喜马拉雅的首页,我发现头部的背景色会根据banner的变化而变化,觉得这个点不错,就按照这个思路做了右图,是个交友类的APP的一个页面,背景图会随着前图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展现形式可以用于阅读类、影视类等都是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