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认知基础与结构化

Recommanded by editor
张家界/设计爱好者/5年前/8188浏览
平面设计中的认知基础与结构化Recommanded by editor

近年专注理论,研读大量设计书籍,感觉国内较偏技法,国外较重底层原理的讲解,特意整理、总结过往笔记与设计心得分享出来。






    以上都是近年来的多本阅读笔记和心得总结,一直在慢慢整理中。特意分享给各位作为交流参考,本文还有诸多不足,望各位批评指证。


    《格式塔与视知觉》这个章节,其实同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可以作很多关联结合。平衡、系统性、格式塔是否跟两大基础与三大特征的内容(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或多或少产生联结,后续值得探讨。这是格式塔与视知觉的最后一个章节。下节将讨论艺术与设计中的重要核心《构图与造型的原理》,主要是讲解空间结构秩序、造型的形态意义与心理情感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本人梳理编写的文章,力求体现两个特点:1.底层原理,2.系统性。

    底层原理,不同于表层原理与技法思维只讲解:怎么样做?得到什么效果,或者是要什么效果,怎么来实现?当时感觉懂了,一到动手,换成不同的题材就无法转变思维,做不出来。底层原理注重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了解为什么这个“样式”产生如此的效果,是什么原理(力学、心理学、经验影响?)。

    系统性,不同于网络上碎片化的知识,不片面、单一角度解释设计:此效果怎么解读,彼方法怎么实现,这样过于松散且不便于检索及形成体系。系统性注重的是:以一种较为清晰的逻辑思路来了解整体的知识结构,如同打仗时作战室里的整个大作战图一样,注重整体,观察部分,综合考量。便于关联、记忆、优化等。也就是上面文中所提到的“结构化”原理的优势。


    因为自己时常于国内外网路查阅资料,发现文章大多都还不够系统。所以尝试以较为“系统性”的方式来解读设计,因此建议观看的朋友们一定不要漏掉任何一遍文章。如果你将某篇文章遗漏掉了,就可能会发现很多文章的关节点、术语读不明白,当然还可能与整个系统架构完善度有关,其中很多“知识点”会关联、交叉解读,包括评论里也会有一部分的讲解。由此,希望各位能够反复通读,以及多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查找问题与构建自身的体系。


    理论不同于软件和技法,短时间的学习就能看到进步,不能现学现卖。它是一种所谓的“种树”过程,靠的是日积月累,是一种学习、消化、迭代的过程,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小学到大学的所学习的教材也是系统性理论的体现。走上社会后的各位朋友,感觉到以前系统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了吗。书到用时方恨少。

    仅作免费交流与启发,请勿商用! 谢谢!


    如果有任何疑问,也欢迎随时留言与交流。

    另外也邀请对基础理论方面有涉猎或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共同交流、联名探讨。


    参考书籍:

    《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Jeff Johnson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库尔特.考夫卡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朝仓直已

    《设计元素.造型与空间》丹尼斯.M.普哈拉

    《运动中的视觉》莫霍利.纳吉







186
Report
|
258
Share
相关推荐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与形状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与形状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与造型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平面设计的构图与形状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排版 层次
排版 层次
排版 层次
排版 层次
作品收藏夹
平面设计中的平衡、张力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
平面设计中的造型与空间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
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王的朋友 & KING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Heal丨概念网页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排版 层次
排版 层次
排版 层次
排版 层次
作品收藏夹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文章,教程
作品收藏夹
乱七八糟的教程和分享
乱七八糟的教程和分享
乱七八糟的教程和分享
乱七八糟的教程和分享
作品收藏夹
UI学习干货
UI学习干货
UI学习干货
UI学习干货
作品收藏夹
1
1
1
1
作品收藏夹
1
104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