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毕业秀 | 剑桥艺术学院Martin教授和他的20个中国毕业生(上)
采访了剑桥艺术学院的马丁·索尔兹伯里教授,和他的20位中国毕业生,就插画专业的课程设置、绘本创作职业之路等问题进行了对谈。
插画毕业秀
● 剑桥艺术学院 ●
儿童图书插画专业
学科创始人+中国毕业生
专访特辑
Hiiibrand(嗨!品牌)推出2020年特别栏目“插画毕业秀”,将专注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插画(及绘本)专业的毕业展和相关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第一手的报道、采访,让院校师生的风采和精彩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思想的碰撞。
编者按:Hiiibrand有幸采访了剑桥艺术学院的马丁·索尔兹伯里(Martin Salisbury)教授,以及他的20位中国毕业生,就儿童图书插画专业的课程设置、绘本创作者的职业之路等问题进行了对谈。旨在帮助读者能对国内绘本和插画行业现状窥见一斑,也希望这20位创作者们的故事和观点,可以为大家带来不同的启发。
▼
受访师生来自剑桥艺术学院(Cambridge School of Art),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RU)下设的艺术设计学院。学院在艺术设计领域特别是绘画和插图专业拥有悠久的传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充满活力又富有个性的插画家和学者。
▼

Professor Martin Salisbury
会员及评委会成员:
英国艺术工作者行会会员,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出版大奖和插画比赛国际评委会成员,韩国首尔CJ绘本奖、CJ绘本节国际评委会成员,巴黎蒙特尔童书展插画比赛咨询委员会成员。
部分出版物:

《 Children’s Picturebooks: The Art of Visual Storytelling》
中文版将于今年面市
▼
Hiiibrand:儿童图书插画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和其他插画专业有何不同?
Martin教授:虽然理论基础是一样的,但我觉得儿童图书插画专业更多地关注叙述的节奏、逻辑和连贯性。我们不认为给孩子画画有什么特定的风格或方式,因此也不会去教的。

《100 Great Children's Picturebooks》
Hiiibrand:今年毕业展览有什么特色?
Martin教授:每年的毕业展览都很有特色!每个学生都不一样,他们各自的兴趣点和关注点都不相同,因此作品也都千差万别。很多学生都以重大全球性话题为创作主题,比如气候变化、污染、战争等。

2020剑桥艺术学院儿童图书插画专业毕业展
Ruskin Gallery展览现场
(拍摄:罗落)
Hiiibrand:对毕业生有什么期许和建议?
Martin教授:我们尽可能不要给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太大的压力。他们都有很强的上进心,有时候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就已经很大了。他们都知道这门课程走出了很多国际插画“超级巨星”,这本身就是很大的压力。我们希望学生做出好作品的同时也能享受他们的作品。
插画家往往不那么自信。我会提醒一些最出色的毕业生,那些已经成功的学长学姐们,并不是马上就成功了的。成功往往需要时间,最重要的,是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品质。

《Illustrating children’s books》
Hiiibrand:面对越来越多中国学生来英国学习的趋势,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Martin教授:这门课的中国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我们很欢迎他们的到来。跟其他国家的学生一样,他们在课程中引入了自己家乡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每个人的课堂体验。来自中国的学生通常都经过了专业的绘画训练,基本功扎实。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们在这里结下了将延续一生的友谊,在视觉文化层面上相互影响。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绘本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我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中国儿童书出现在博洛尼亚儿童书展,尤其是最近以中国为主宾国的中国插画展,更是让我欣喜。
我对加入我们的中国学生(实际上也是所有学生)唯一要建议的是,充分享受和利用你的经历,不要让你的作品被你自己的预想所束缚,尽情尝试,尽管投入热情、全身心地去创造吧!

《The Illustrated Dust Jacket:1920-1970》
▼
引言:为了能够更全面立体地介绍剑桥艺术学院儿童图书插画专业,Hiiibrand同时采访了Martin教授的20位中国毕业生,他们有的已经毕业多年,并成为中国绘本创作的中坚力量,有的继续深造或从事教育工作,有的刚刚毕业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的年龄、背景、经历各不相同,却都有着相似的执着和理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01.
博士在读
剑桥艺术学院(ARU)儿童图书插画专业
唯一一名中国博士生
32⻚绘本工作室的主理人
个人网站:https://www.behance.net/dongL
邮箱:dongyang22256@163.com
—
Hiiibrand:你是怎么和ARU剑桥艺术学院结缘的?
董阳:我是14年来的剑桥,来这所学校的主要原因是之前的工作让我接触到绘本创作。在我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了Martin教授的书《剑桥艺术学院儿童绘本教程》,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在四年疲惫的工作中又找到了创作热情。当时国内学习绘本创作的资源是空白的,所以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来了。


“32⻚”创立在国内“绘本荒”的几年,我们几个小伙伴本着对绘本创作的热情一起建立了这个平台,目的就是要把国外学到的知识带回给国人。现在我们还在继续做这件事情,我们想就这样坚持着自己的初衷,把这件小事认认真真不急不躁的做下去,一边学习一边分享,这样的状态还是很美好的。

02.
2014届硕士毕业
个人网站是:www.ljzillustration.com
INS:lalalaljz
微信公众号是:柴眼看绘本
约稿邮箱:ljzhang1123@gmail.com
柴柴:2012年去的英国。喜欢剑桥这个地点,感觉是一个能够安静下来学习的地方。大三上学期的时候从学校图书馆里翻到了一本《波隆那年鉴》,上面刊登了很多和我小时候看的那种黑白童话配图完全不一样的插画。这直接促使了我把本科的毕业作品做成了一本绘本(改编自王尔德版本的美人鱼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然后就顺理成章地申请成功了。

《我是谁》中译出版社

校园小说配图
Hiiibrand:在剑桥艺术学院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柴柴:在这段学习经历中,我发现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一种表达和回应。通过和来自世界各地不一样的同学们学习交流的过程,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自由。
课程一开始是让大家观察和画速写,想画的东西忽然变得很多。经常要到外面去观察速写,所以当时已经坚持了半年多的每天一张数位搭配插画暂时停了下来,重新开始用最简单的铅笔,水彩等便携的材料来练习观察能力以及重新体会手绘的放松感。我还记得我当时定的主题是:Window shopping——就是路上的行人探头探脑看橱窗的样子。创作的题材开始变得丰富了起来。这个“先观察再动手”的习惯也持续至今。
当时选择大学毕业后直接去读硕士,是希望在被社会打磨定型之前先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调整和确认——自己能够做得最久的一件事究竟是什么?现在看来,这个课程的意义不只体现在狭隘的“找自己”这一点上,这段经历还让我理解到了让自己的头脑“保持开放”的重要性。


东方娃娃供稿
Hiiibrand:毕业后都做了哪些工作,现在在哪里生活,主要从事什么?
柴柴:做过绘本编辑(耕林童书馆)、艺术图书编辑(后浪)。也和几位朋友一起研究过立体书的课程研发和展览设计。2018-19年在《儿童文学·绘本》刊物上有一个叫“柴眼看绘本”的绘本分享专栏。成为全职插画师后,尝试了很多不同的设计和广告插画工作,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原点:童书插画。接书稿的同时还给《东方娃娃》这样的儿童杂志供稿。
一年多前和我的先生搬到了伦敦生活,成为了一个在家工作的全职插画师(兼职主妇)。30岁开始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开始新的生活是花了一段时间来适应。平时自己有拍摄和涂鸦一些生活素材例如一天的生活啊、创作的心理活动什么的,会持续画一些连续图为自己的长期项目做些积累。
Hiiibrand:亲历了中国这几年绘本市场的变化,你有什么切身的感触?
柴柴:从申请插画方向留学人数的增长就能看出来,这个市场是越来越热闹了。由衷为这种趋势感到开心,因为专业的人多了,才能吸引更多人走上这条本来“少有人走的路”。能够坚持走下来的,我认为大都是发自真正的热爱吧!在目前这样繁荣的原创绘本浪潮中,好的故事最终能成就好的绘本作者,而好的绘本作者也会不断在创作出更好的故事的路上不断前进。我相信这样的正向循环正在变成主流。
不了解市场只是在家里画可能不是我自己当时最希望的生活状态,所以毕业后选择去做了编辑。虽然从结果来看目前又似乎回到了原点,但是真心感谢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带来的成长,和一路走来认识的专业又耐心的编辑朋友们。
感觉自己在缓慢进化成一个平平淡淡的中年人,并为此感到开心——希望未来在创作的道路上尽可能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保持住内心一些坚定的东西一点一点往前走。


个人作品
Hiiibrand:对剑桥艺术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柴柴:目前在读或者准备来上学的,我没有建议,只有羡慕嫉妒。玩笑归玩笑,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画速写,别因为同辈压力而羞于展示自己随手画的东西。这个课程本来就有一部分人完全没有什么绘画技巧却很会讲故事,或者有丰富的绘本阅读经验。尽可能多开发自己想讲的故事、想画的角色,然后尽可能完成至少一个故事。相信我这个时期可能是你几年内原创热情最高涨的时期了,来不及做完的故事可以作为自己的长期项目来做。不要为了毕业展而仓促出产一本自己都不太愿意拿出去的作品。(然而这个阶段还是完成还是比完美更重要的!至少故事要完整啊亲!)
对已经毕业的同学:在眼花缭乱的绘画技术进步的当下,学会屏蔽干扰信息并争取到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毕竟插画师的天敌就是自己——拖延怪+玻璃心怪+抖M怪。画拿出来总有人会评头论足,职业发展也总有人会给你一些人生建议。对于外界评价你最好变成一个管道,过滤不合适的,留下对自己当下状况有指导意义的。对所有人关心你的人还是需要报以感谢,不要花时间去纠结啦!收入的时高时低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想给自己放个假但是又容易产生长期的松懈状态……各种各样的心理低潮本人全都经历过。你需要做的就是咬牙走过自己心理低潮风暴区,扛不住的时候请学会求助和就医。不要放弃与自己沟通,最终会看到春暖花开的一天的。
最近比较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有时候不画比画更重要。你可能人生中有短暂的一年时间了解了做一本图画书是怎么回事,那你接下来的人生依旧可以学习怎么做一道菜,怎么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怎么学习新的一门语言。把身为插画师的身份焦虑放下吧,多听听自己的声音,想做的就去做。(虽然看起来是一句废话,但是我要是早点这么做就好了哈哈哈)
管他呢!画你的画吧皮卡丘。
没有别的建议了,只有深深祝福。在这个灾难频发的时期,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度过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日子。
03.
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和剑桥艺术学院。现在是自由插画师,在大连生活。热爱画画,喜欢故事喜欢音乐喜欢大自然,喜欢去世界各地旅行和去当地的博物馆。
个人网站:daisydeng.com
公众号/微博:daisyDoodling
Instagram:@daisy.nandeng
其实在剑桥学习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结识了好几个一辈子的朋友,现在每年各地的童书展成了大家相聚的契机,特别幸福。


Hiiibrand:当时绘本在国内还是很小众的专业,为什么会选择学习绘本创作?
Daisy:我本科是在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读的数学系,但我一直喜欢画画和摄影,就趁着大二的暑假去圣马丁读了好几个艺术相关的暑期课程。因为我本身很喜欢跟讲故事有关的东西,就觉得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儿童绘本插画这个课了。绘本,这么小小一本32页的书,可以不限内容题材引起孩子和大人的共鸣,觉得真是了不起啊,太有意思了。
这个暑期课程的老师推荐给我剑桥艺术学院,说CSA有专门的绘本插画硕士,我就去了当年MA Open Day,正好碰到那一届学生的毕业展,也见到了Martin和Pam,看到这么多好的作品和老师,就更下定决心要读绘本创作的研究生了。
因为我本科不是绘画相关专业的,所以大三的时候我每周都去画人体写生补课,画插画故事准备作品集,同时还要准备大三的数学毕业考试和论文。记得MA开学半年后,每周都有各种我感兴趣的project, tutorial, lecture, workshop等等,还开始学习做drypoint和丝网印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从数学系到开始绘本创作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当时写下:“这是让我想要抱住生活亲吻一百遍的每一天”。


Hiiibrand:毕业后你去了哪里,做了哪些工作?
Daisy:回国之后去了北京,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做了3年美术编辑,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同事、作者和画家,补了很多平面设计上的课程,也对国内的出版业有了一些了解。17年辞职到大连和先生一起生活,开始做自由职业者。主要是给杂志画插画和做一些平面设计。
目前我在做自己的第一本绘本,将在麦克米伦世纪出版,很感谢我现在的编辑这么相信和支持我。未来我想在绘本创作的这条路上走下去,希望自已能继续诚恳地表达,不断做出好的作品。



Hiiibrand:聊聊你对近几年国内插画创作和绘本出版环境的看法。
Daisy:回来已经是第六年了,跟14年相比国内涌现了越来越多好的作品、创作者和书籍设计师,也设立了很多绘本和插画相关的奖项来鼓励创作者,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加入到绘本创作中来的。对比欧美国家的出版环境,希望国内能对绘本的题材更加包容(不要看低孩子们能了解的内容),审美要是也能更多样化一些那就太好了。

04.

Kay Skylar
2014届硕士毕业
—
Hiiibrand:请先介绍下你自己。
Kay Skylar:我的名字叫Kay Skylar,上海人,童年时反复阅读的一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画库》让我了解到,原来插画家们可以用不同的画风可以讲出这么多同样精彩的故事,于是从懵懂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我的画笔始终陪伴着我。


Hiiibrand:毕业后这几年做了什么工作?现在生活在哪里?
Kay Skylar:2014年我回到上海之后做过一段设计师工作,在14年要想在上海找和童书相关的工作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之后进了一家高职院校做辅导员工作,大概在16年,我有再试着找童书相关的工作,发现上海也已经有一些工作机会了,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教育行业,现在上海一所高职院校担任艺术设计类教师。
▼
Hiiibrand:怎么看待生活和创作的关系?
Kay Skylar:对我来说,绘画本身就是我的生活。现在的我更多是在业余生活中趁着闲暇时进行绘画创作,会觉得很自由舒适但也有点漫无目的,我能感觉到当我自由创作的时候,会不那么拘束。

2015届硕士毕业
个人网站:https://cargocollective.com/sherrysherry
ins: cherie_illustration
约稿邮箱:fengqiuqiu14@gmail.com
—
Hiiibrand:剑桥艺术学院的求学经历为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冯硕:在英国的求学经历是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在求学过程中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一个井底之蛙逐渐努力走上励志成为一个谦虚好学深耕的人。重要的不是绘画本身,而是通过绘画方式看待人生和周围事物的这种特殊的视角而去重塑自我的过程。
在学习绘画和设计绘本的过程中从不成熟到成熟经历了一段蜕变的历程。
CSA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平台去了解世界各地专业绘画艺术家们并和他们成为朋友,同时了解英国出版行业的契机同时也是成为职业插画师的一个敲门砖。学生们在波隆那书展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各大出版社,并能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顶尖艺术作品这些经历都让我丰富了个人的经历。同时在剑桥和伦敦的生活对我的个人创作更是一种新的体验,也更坚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和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转变了自己很多大学时期陈旧固有的绘画观念,走出国门接受了各种文化冲击,让我整个人都有了一次对个人职业和人生的全新认识。


Hiiibrand:聊聊近期最满意的创作吧
冯硕:2019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绘本《故意不说话》,第一次绘本的创作对我自己是一次磨练,不能说是满意的创作,但经历了这本书的创作过程让自己在手绘的技术上更精进了一步,也了解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同时在参加上海国际童书展的经历也让我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出版行业的现状。同时看到出版的一些新的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一直在互联网行业一直做插画的原因。
现在可以非常自信地在电脑绘画和传统手绘的道路上可以游刃有余地转换,同时可以坚定自己在做的一直是自己喜欢的事。


《我故意不说话》内页
Hiiibrand:未来有什么规划?
冯硕:没有绘本计划,但会一直关注出版行业,如果时机成熟会开始下一本绘本的创作。
2016届硕士毕业
出版绘本作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我们怎样走遍世界》系列绘本插图作者;
原创绘本作品《小红点》 图文作者;
《熊猫圆宝·中国宝宝的第一本书》
系列绘本插画作者;
原创绘本作品《一朵小云》图文作者。
个人网站:
https://moya.cargo.site
weibo: @M_O_Y_A_
Hiiibrand:谈谈你英国留学的经历。
赵梦雅:我是美院的绘本创作工作室毕业之后,当时的计划也比较顺其自然。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还是比较基础的,还想继续深入的学习,于是当时就了解了一些英国学校和北欧的平面和插画专业。因为之前在本科阶段的时候读过Martin教授的《剑桥艺术学院童书插画完全教程》,当时好像国内只引进翻译了这本书,于是了解到了这个专业和这个学校,就尝试申请,很幸运的还申请到了奖学金。
在英国的学习过程中,整体课程安排和作品创作的节奏是非常紧凑的。除了课程,其余一些自主的时间就需要自己去学习,去感受;多去尝试一些workshop,听一些不同研究方向的讲座,多去看展览,体验和接受多元的艺术形式的表达,这些都是需要自主选择和尝试的。同时也要有一个高效的时间规划,能让学习,创作,生活,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
还有就是我是2014年入学剑桥艺术学院的,当时的导师们Martin,Pam,Marta,会非常专业和耐心的与学生们做交流,并且对你的作品会真诚地谈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或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这种专业的学术态度也对我日后解决一些专业问题时有很重要的影响。
▼
Hiiibrand:中央美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的教学和剑桥艺术学院有什么主要异同?
赵梦雅:首先,我想提到的是美院的绘本工作室是本科阶段,本科阶段还是更多地鼓励学生学习绘本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去了解绘本的历史,发展,经典作品,和近几年来的一些新锐优秀作品的研究;同时也非常鼓励大家能够多多尝试,在本科阶段可以多画,多感受,能在本科毕设的时候实现独立创作。
而剑桥艺术学院是研究生阶段,需要在自己专注和想要研究的方向不断深入探索,并且角度更加开放,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和突破,并且也要有一些理论依据,抱有创新精神,这也是在英国留学期间我自己的理解。

儿童文学《橘子手指》插画
2020年即将出版
Hiiibrand:国内绘本教学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赵梦雅:回国之后有机会能参与到绘本工作室的教学当中,可以继续向老师们学习也是对我的不断提升。过程中我发现,美院的学生们的艺术基础都是非常扎实的,但有时候在练习和创作作品的时候,学生会对自己作品缺少自信。我自己也是这个过程中走过来的,我能够理解可能在学生阶段的时候,接触的领域比较杂,可能在专业认知上是存在一些自我怀疑的因素在。
但我更希望的是,大家可以更加肯定以及清晰的认识到自我的各个方面,不论是优势还是不足,对于创作来说都是非常可贵和独特的。当然,对自己作品的自信来源于不断的积累与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对创作作品各个层面的了解与分析,才能更加透彻的了解自己,从而创作更满意的作品。



原创无字绘本《小红点》
Hiiibrand:谈谈你最近的创作。
赵梦雅:回国之后,很幸运的和一些出版社合作,也有不同形式的作品呈现。
2018年的时候出版了第一本原创无字书《小红点》,这本书也是当时我在研究生期间的一个项目,讲的是关于一个小女孩鼻子上有了个痘痘的小故事。
2019年有一些合作的作品,是跟绘本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创作的《熊猫圆宝》系列绘本,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尝试低幼方向的作品。
今年,我会有一本新书《一朵小云》出版,这本书是研究生阶段的毕业设计作品,关于一朵小云寻找自我的经历,希望很快与大家见面。与此同时还会有一些合作的绘本创作项目,和商业插画项目在同步进行。


原创绘本《一朵小云》
2020年6月即将出版
Hiiibrand:对有志愿从事绘本工作的学生有什么话要说?
赵梦雅:现在国内市场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真的非常欢迎和鼓励大家能够开始敢于尝试创作绘本,创作出各式各样拥有自己独特品质的作品,并且对自己的创作负责,努力完善和发展这个行业,希望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原创作品。
07.

2017届硕士毕业
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和剑桥艺术学院。取得了儿童图书插画专业和综合材料绘画方向双硕士学位。现为绘本创作者,绘本编辑。已出版插图书多部,以及独立图文绘本《音乐森林》和《精灵的歌》。
微博:艾凝Vicki
Instagram:@Aining Wen
—
Hiiibrand:简单介绍下毕业后的经历。
温艾凝:毕业回国四个月后,我在蒲蒲兰出版了我的第一本绘本《音乐森林》,这也是我的硕士毕业作品。《音乐森林》一上市就入围了几个榜单,得到了很多小朋友和家长的好评和喜爱,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印刷了,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励,让我想继续一直创作下去。
后来,我去了天天出版社成为了一名绘本编辑,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天天出版社为新锐绘本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空间,让创作者们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落实到纸面上成为一部作品。我在这里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编辑、作者和插画师,也更全面地了解了绘本的制作和印刷,每一天都很充实。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我也在业余时间创作着自己的绘本。
今年年初,我将出版我历时三年创作的新绘本《精灵的歌》,这是一本把图画,文字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共同叙述故事的一个新尝试,值得大家期待一下。

Hiiibrand:听说你正在翻译Martin教授的新书,都透露一下吗?
温艾凝:是的,我觉得这个经历很神奇。如果我在北服读研一的时候没有在图书馆看到Martin教授的那本《剑桥艺术学院童书插画完全教程》,就不会申请休学,也不会真的有一天去到剑桥成为他的学生,更不会在五年后一句一句地翻译他的新书Children’s Picturebooks (The Art of Visual Storytelling)。
我非常感谢他对我的信任、肯定和鼓励,虽然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讲故事,但马丁让我接触到了儿童绘本这个神秘的领域,并且他对我的创作和工作都给了很多帮助和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


Hiiibrand:谈谈和蒲蒲兰的合作,和自己的新书《精灵的歌》。
温艾凝:在出版了《音乐森林》不久后我就和蒲蒲兰签了《精灵的歌》。我和我的编辑美编已经磨合了一段时间,所以彼此间已经建立了默契和信任,第二本书做起来也会更有经验一些。《精灵的歌》是以“音乐”为主要角色,讲述了音乐能给毁灭的家园带来希望的故事。但可想而知,“音乐”这个“抽象的主角”在创作时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前期,我花了大概两年的时间打磨文字,故事板和分镜草图,又用了一年的时间画插图,最终才有了这本《精灵的歌》,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见到样书的那一刻还是会觉得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在生活中,我是一个非常非常爱音乐的人,所以也常常跑去琴房寻找灵感,《音乐森林》和《精灵的歌》还有我现在正在创作的《能看见天鹅的房间》都是围绕音乐主题创作的。另外,我还会制作一些曲子作为绘本的一部分,并邀请演奏家老师们谱曲编曲演奏和录制,小朋友亲自演唱,参与这个过程大家都挺开心的。
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我可以只去选择创作我最想表达的,真正能触动我的绘本,这也是我创作每本书的画风都不太一样原因。因为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内容, 当我多年后回望每本书时,它们都真实地代表和反映了当时的我所处的那个阶段。我觉得出版一本书并不难,难的是能一辈子持续产出作品,如果能成为那样的创作者,真的是一件蛮酷的事。

Hiiibrand:你认为国内绘本创作者主要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温艾凝:我觉得大部分的绘本创作者都是很勤奋的,因为画画这件事,没有捷径可走,它需要时间一点一点积累和思考,并且这些积淀都是会呈现在你的作品中的。
不过,因为国内压力很大,打磨一本好绘本又需要很久的时间,所以大家若只依靠绘本创作其实很难生存。尤其是一旦涉及到平衡生活或者面对诱惑,确实会有很多人去选择那条看起来赚钱最快的路,这也没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当下最想要的东西。只不过,当我看到本来极有天赋的创作者开始画得越来越“油”或者是慢慢失去了对画画的宝贵热情时,也会觉得特别可惜。
绘本创作者真的是一个特别可爱和真诚的群体,所以希望大家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吧。
2017届硕士毕业
—
Hiiibrand:先谈谈自己的求学经历吧。
梁雨晨:我原本是学⻝品的,转专业前我在剑桥读了一年预科。其实,当时剑桥艺术学院在欧洲很有名,但是在国内的知名度还不像现在这么高。我在剑桥待了快一年才偶然知道了它。后来我去了学校 Open Day,了解一圈下来,我发现相比边界更加宽广的插画,绘本的故事和画面的创作更加吸引我,于是就开始了申请。
▼
Hiiibrand:毕业后在做些什么?
梁雨晨:目前我是自由职业者的状态,主要在进行绘本创作以及做一些插画相关的工作。除了创作,我和朋友们一起运营32⻚绘本工作。主要是通过平台,分享一些绘本以及绘本创作方面的知识。每年我们也会举办线下的绘本创作课程。对于我自己来说,教学相⻓,创作是大部分时间和自己待在一起的,比较静态、向内的状态,教学和分享是一个很好的向外交流的过程。在和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大家都特别真诚,特别美好,也给了我很多力量。
▼
Hiiibrand:你的绘本《Norm》去年在英国出版,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是怎样被出版社看中的呢?
梁雨晨:这是我研究生阶段做的project,讲的是一个关于“标准”的故事。我觉得生活中当我们⻓时间以自己 的“标准”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很容易觉得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并且用自己的“尺子”比着去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充满多样性和变化的,面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者事物,往往就会发现自己的那套“标准”不起作用,那个状态下其实会有些迷茫。
这本书也是我当时那个阶段的一些思考结果吧。创作的过程对我自己来说也好像是一种疗愈。在毕业展上,我收到了出版社主编Roger的名片,后来我去了他位于伦敦的办公室,他告诉我他非常喜欢我的故事,我觉得我传达的那个点可能是很多人会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比较让人有共鸣吧。

《NORM》封面

Hiiibrand: Martin教授对你有哪些影响?
梁雨晨:他是一个给我很大帮助的老师。《Norm》这本书创作初期我有了一些想法,但是主题其实没有非常的清楚。就好像我知道有一个问题存在,但是具体在哪儿,我还没有摸到。
和Martin教授聊的时候,他指出我故事当中主题的偏差,让我再更深地去挖掘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他好像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很多时候都能一眼看到问题所在。后来当我终于找到故事的主题后,他也一直跟我说他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他非常喜欢。
之后的毕业展上,我收到了出版社留下的名片。因为第一次接触出版社,我不知道要怎样去沟通,所以我给Martin教授写了邮件。他给了我一些好的建议。同时告诉我这是个很好的出版社,他的新书也 将由他们出版。去年《Norm》在英国出版了,这本绘本也很荣幸地被收录到Martin教授的新书里面。


《NORM》内页
2018届硕士毕业
工作邮箱:illustratorbo@qq.com
微博@杨癫疯BOOOO
Hiiibrand:简单介绍下自己的近况。
杨博:从剑桥毕业后,我开始作为一名自由出版类插画师进入到童书行业,18年我的绘本作品《狐狸的朋友》获得青铜葵花图画书银奖,中间经历了近半年时间的打磨和修改,于19年出版。《狐狸的朋友》也是我在剑桥艺术学院研究生期间第三个学期的作业。
之后一年内所有的工作都围绕出版类插图展开,不只是绘本,以及儿童小说插图的创作,期间创作了两本小说插图,作家王璐琪老师的《刀马人》和作家彭学军老师的《黑指》。也给如《中国校园文学》《YOHO!girl青春》等杂志供稿。
还有一些出版类插画教学和撰写国外引进绘本导读的工作,如亚瑟·盖瑟特的《暴风雨》和克莱曼斯·波莱的《大家来过河》等。撰写导读对拓展读者的审美多元性有很好的助力,我更注重绘本内的艺术性表达而不是主题内涵或文学性的解析,从插画师的角度帮助别的插画师“发声”,读者会看到更多插画师在画面上付出的心血。

《狐狸的朋友》
Hiiibrand:介绍一下最近的创作。
杨博:今年会有一些新的出版计划,其中包括了和常立老师合作的特殊教育绘本《我听见万物的歌唱》、刘虎老师的儿童小说《终极恐龙》已经进入调整阶段、为曹文轩老师的新作创作封面和插图、还有一些其他的出版类工作还在协商和构思的阶段。
总的来说最近的创作是一个探索的阶段,探索不同文学主题的插画风格和表达,期间也在尝试和调整我的绘画技法。

《终极恐龙》
Hiiibrand:你多次在Hiii Illustration大赛中获奖,怎么理解国际赛事对插画师的作用?
杨博:我每年都会参加Hiii Illustration的比赛,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其实在参加各种比赛中交的报名费差不多都快赶上得到过的奖金了,所以参加比赛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从中获取到经验和激励,学习价值远大于名誉和奖励价值。
和我一样在探索和创作期间的插画师有很多,在每年的比赛和展览中能看到更优秀插画师的思路、新的媒介和材质、有趣的画面语言其实是很有乐趣的。
插画师大多数都是在家独自创作,有一个平台可以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

《剑桥的音乐节》

《外滩》
Hiiibrand:未来有什么计划?
杨博:近期的出版计划定到年中,后半年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打算拿出一整段时间做三件事:绘画技法上的探索、编故事和生活。
这两年创作了很多儿童类的插图,其实我在绘画上的兴趣点挺多的,创作的受众也不一定局限于儿童。
而在童书创作上,这两年很多时候都在画别人的故事,中间我也编故事,但一直没有整块的时间磨合和修改,如果一直有新的工作进来对创作自己的故事不是很有利。
另一方面,插画师笔下的画面程度和他生活一定是成正相关的,插画师不能一味的“输出”,要“输出”和“输入”平衡,所以想画的更好一定要慢下来,花一些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生活。

—
Hiiibrand:为什么决定辞去工作来到剑桥学习?
张菀蕾:也算是一直有想要出去看看的想法,然后还在大学的时候接触到插画,那时候一直想有机会去看波隆那书展。后来工作了几年有了积蓄就在15年成行。在波隆那遇到一个台湾女孩子,她在剑桥艺术学院读这个绘本课程,并给我看了她带去的样书,她是工作之后申请政府助学贷款去留学的。
旅行结束之后我回去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这个学校就是我以前读过的《剑桥艺术学院童书插画完全教程》的作者Martin教授任职的学校,于是借着这个契机决定试一下。


Hiiibrand:希望可以分享一下学校申请的经历。
张菀蕾:在我申请的时候中文网上基本上没有这个学校相关信息可以参考,因为距离毕业好几年,认识的人里面也没有留学申请经验的,所以我了解的信息的渠道基本就是自己上学校网站以及写邮件沟通。当时还在工作,一直到学校offer和语言证书都拿到手,距离出发之前两个月才辞职。
所以我的经验大概对上班之后想出去留学的有一些参考价值吧,好处就是因为工作经验准备作品集很容易,然后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工作之后对英文的锻炼也算是一个好处。当然如果更年轻就有学习机会看到更多东西自然是好的。

Hiiibrand:在剑桥的学习为你带来哪些改变?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张菀蕾: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那一段时间是非常开心的,毕竟跟社畜搬砖的单调生活比重新回到学校天天感觉像度假一样,特别自由。最大的改变是初期有一段时间强调大量的写生,随时带着速写本,虽然我一直知道写生的好处,可是实践起来最难克服的其实是在公共场合拿出速写本心理上的恐惧,害怕出错。经过那段时间随时拿出速写本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自己是很享受这个记录的过程。还有就是我感觉我们国内美术教育因为很强调造型准确,很多时候画画很难放松,我刚刚到英国学习的时候很惊讶周围的同学画成啥样的都有。比如我自己画的时候总会自动开启自我审查机制,觉得别人的好自己不好,然后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他们不管造型准不准都很享受自己的创作。而不是限定在一个狭隘的好与坏的标准里。我觉得学会去接受多样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世界上不是只有我比别人好或者别人比我好。
关于未来的规划,没有特别长远的规划,毕竟我走到现在感觉生活中每个重大决定多是机缘巧合,能做的就是做好手中事,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尝试。坚持自己喜欢的,毕竟如果不那么喜欢的事情,那么总有比你更热爱的人会去做的更好。


Hiiibrand:近期最满意的项目是什么?为大家介绍一下。
张菀蕾:自己做了一个小游戏,设定是玩家控制猫跳到路过的人头上,帽子掉落会得分,然后路上走的人都是我周围认识的人对应的形象。整个制作过程一个月以内吧,我觉得很有趣的经历,一开始是想通过这个学习一下编程,然后我发现和我做美术方面,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玩游戏可以点这里:http://teatimecoder.com/christmas/
Hiiibrand:和我们聊聊你最近正在策划的合作展吧。
张菀蕾:说起来和这次疫情有关,过年回武汉探亲被封城了,后来跟着欧盟撤侨的飞机撤离,那个飞机上是各个国家的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在这个奇怪的时间被困在了武汉。从撤离到被隔离在军区医院,我有空就画速写记录,一方面也是消磨时间,同行的还有一位摄影师也在用相机记录他看到的,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经历,毕竟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这么近距离的直面关于生死的思考。结束之后他跟我联系说有个机会在华沙办个展,具体还在协商。
速写相关可以看这里: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92815923/Sketch-during-Coronavirus-quarant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