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UE产品体验日记丨18期

Recommand
北京/UX设计师/5年前/451浏览
UI/UE产品体验日记丨18期Recommand
杜昭

Hello大家好,我是杜昭

2020年挑战100个产品案例解读

今天分享81-85个案例


81:微信终于解决了这个超级痛点,并且细节很赞!


给大家带来的是微信中的一个案例,场景如下:


昨天作者在拉别人进群的时候,发现微信更新了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工作沟通时,忽然需要一位新的同事协助,于是把他拉进了某个工作沟通群。

但是这个群里之前所有的聊天记录,新进群的这位同事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还需要把所有的聊天记录都转发给他。才能让他了解情况,这种操作效率非常低。


而进来的同学呢,也一脸懵逼的状态,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而昨天作者就是发现微信群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下图:



在联系人列表里选择要邀请进群的朋友之后。我们还可以在左下角这里选择对方能够查看到的聊天记录。这样就避免了再次手动转发给他。效率提高了非常多。这个设计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解决了一个痛点其中。非常细节的交互方式也非常好,大家请继续向下看:



点击分享聊天记录后。就会进入到这个页面。在这个页面里面选择聊天记录的交互方式非常高效。只需要滑动屏幕,就会自动选择出现在当前屏幕中的聊天记录。我们平时分享聊天记录时需要一条一条的选择,需要点击非常多次,但是在这里。只需要滑动几下就可以了。


类似的交互方式,作者还曾经在ios系统的相册中看到过。作者经常会定期清理自己的相册,把一些没用的照片删除掉。在删除的时候,一张一张选择就非常麻烦。后来发现,在相册页面滑动就可以选中多张照片,只要你的手指经过了这张照片,它就会被选择上,然后一起删除就可以了,如下图:



我们在做体验优化的时候,第一步首先要发掘用户的使用痛点。这个痛点经过论证可以确定之后,再去思考改进的方式。在做改进时,就需要根据操作方式、信息展示、认知成本。记忆成本等等这些方面去做优化了。






82:从麻辣烫小店看服务设计升级


为大家带来一个作者在吃麻辣烫的时候遇到的案例:


作者昨天晚上去吃了一份麻辣烫。其实作者点外卖的时候非常多,很少去一些店里吃饭,之前的记忆一直还停留在这种形式的叫号方式上。就是有一个大显示屏上面显示当前的号码儿是多少。然后顾客看到了之后。如果是自己的号码就去取餐。

包括KFC、银行、医院里面都用的这种形式:


但是作者昨天在吃麻辣烫的时候。就发现他的排队方式不一样了,付完钱之后服务员给了作者一个小设备,就像下面这张图一样:


当作者的麻辣烫被煮好之后,这个小设备就会不停的闪光来提醒作者去取餐。作者马上就感觉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大屏幕显示号码或者是有一个大喇叭广播,现在是多少号,比这两种方式要优秀多了多了。


首先,大屏显示号码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你必须经常地看着他,防止自己过号,很多线下的门店由于他的房屋结构问题,并不能让所有位置的顾客都清楚地看到大屏幕上的号码,除非是多安装几个显示屏,但是这样呢又增加了成本和难度。而像银行那种用大喇叭广播的形式又有可能错过,比如我们都会边等边玩儿手机,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听不到,需要重新排队。


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个小设备。他几乎比较完美地解决了以上两种方式的问题。首先,这个东西距离我们足够近。当他有一些状态变化时,我们可以更清楚,更方便的看到。并且呢,由于它不使用声音的形式,也不会对其他的顾客产生干扰。


最近几年服务设计的概念特别火热。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领域。能听到很多非常大非常知名的项目。但是作者觉得当一个领域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时候,那一定是在生活中比较细微的地方都能够看到它的出现。





83: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优化案例-评价信息优化


给大家带来的是京东健康产品中的一个案例:


最近我们产品做的体验优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细节的改版的设计思路,“评价”这个功能在很多产品中都存在。尤其是涉及到购买的产品几乎一定会有评价。这些评价信息公开之后,能够帮助用户了解商品的质量以及卖家的服务质量。那么在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中的评价是这样设计的:




我们先不看这两张图片,先来想一下用户看评价信息时,用户的目的是什么?我想用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某个商品的质量或者某个服务的有效性。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用户就需要在评价中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这个说起来简单,但其实没那么容易。


在健康产品的评价中,它是一个非标品也就是说医生接诊的病人,他们的病情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人是感冒,有的人是失眠,有的人是胃病。而且一个医生对于不同疾病的擅长情况又是不一样的。所以用户在查看评价时,和他病情类似的用户做出的评价对他是最有价值的,可以了解到医生对这种疾病的专业程度是什么样的?所以在新版的方案中我们将疾病种类在每一条评价信息中的权重设置的更高。


先帮助用户快速的筛选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再让用户去详细的查看每一条评价的具体内容。避免用户看到的是和自己病情不同的评价。


其次是专门设置了中差评标签。因为有的时候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好评,用户可能更关注一两个的差评信息,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有差评发生。差评的具体信息与医生专业度关系不大,那么也可以减少用户的顾虑。


同样我们把时间信息和星级信息做了弱化处理,原因是星级这个东西在没有参照标准的时候,它能够传达的意义不是非常大,而日期对于用户来讲也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可能在淘宝产品里日期比较重要,因为它的产品是会不断的更新换代的,所以我们需要查看最新的评价来确保这个评价对应的是最新的商品。但是在医疗产品中这个商品是不变的,都是医生的服务,并且疾病种类也不会变,所以日期信息就没有普通电商产品中那么重要,可以把它放到较弱的位置。





84:我在实际工作中做的错误设计


给大家带来的是京东健康产品中的一个案例:


最近我负责的产品新增了一个功能,在问诊的时候可以导入历史问诊记录,比如说某个用户他得了一种慢性病,然后他每次问诊的时候描述都差不多,这个时候该用户就可以直接导入历史的问诊信息,把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一键导入发送给医生,就能够节省很多操作和时间。


在这个功能中涉及到一个页面是选择问诊卡页面,每一张问诊卡都是一个用户曾经发送过的问诊记录,里面包括了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症状、历史记录以及一些和诊断相关的图片。这个页面本身比较简单,但是作者在其中犯了一点错误,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引以为戒。


在原本的错误设计中,作者将每一个卡片都设置了一个标题叫做问诊卡。这个问诊卡是在所有卡片上都通用的名称,在问诊卡下方呢,作者写了问诊的具体信息如问诊和病情描述等等。如下图:


大家可以先不看下面的正确做法,先想一下,这种设计在信息展示上有什么问题?


下面作者公布正确答案,我们想象一下用户在看到这个页面的时候,他可能需要从很多个问诊记录中找到自己想要导入的那一张。在这个产品里用户是可以替其他人进行问诊的,例如我的爷爷不会用手机,我就可以把我爷爷的信息填写进去,找医生进行问诊,所以问诊人可能存在多个,每个人又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想要找到目标卡片,他需要识别的信息其实首先是问诊人信息也就是姓名,其次是症状信息也就是疾病种类。那对用户来说,最有价值的是这两项信息。但是作者在旧版的方案中把每一个卡片都写了一个,没有什么用的标题,叫问诊卡,那这个标题信息对于用户来说,其实价值是非常小的,因为他不能帮助用户识别不同的卡片找到目标卡片。


所以修改之后的方案,我们把用户的姓名作为标题,这样就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识别并进行筛选。而直接去掉了问诊卡这个没什么用的标题。作者个人认为这种做法还是有道理的,大家认为呢?可以把你的意见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85:抖音APP的广告,里面的按钮设计的很巧妙


给大家带来的是抖音中的广告设计的案例:


用户在刷视频时,每隔几条视频就会出现一条广告,广告的“查看详情”按钮设计是非常巧妙的,“查看详情”按钮的展示方式刚开始是没有的,当广告播放几秒之后就会出现透明按钮,又过了几秒就变成了实色按钮,如下图: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如果“查看详情”按钮在视频开始时视觉表现就很强,那么用户一下就可以感知到该视频是广告,很容易让用户产生戒备与焦躁的心情,导致内容还没进行播放就被划走,减少视频的曝光度。


现在抖音的设计是:开始播放时没有按钮,与平时刷的视频样式是一样的,是为引导用户继续沉浸式刷视频看视频,先把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视频内容本身,随用户的喜好与对内容的接受度,再一步一步显示出按钮引导用户点击,促进广告转化达成最终目标。


该设计涉及心理学知识,解决如今用户对于广告信息的抵触厌倦不信任的问题,广告内容形式与个人发布的视频形式一致,减少用户刷视频的阻断性与抵触,进而提升广告你转化。


7
阅读原文
|
Report
|
4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小猫咪插画合集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UI设计文章
UI设计文章
UI设计文章
UI设计文章
作品收藏夹
产品体验
产品体验
产品体验
产品体验
作品收藏夹
APP___产品体验
APP___产品体验
APP___产品体验
APP___产品体验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