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UE产品体验日记丨09期
Hello大家好,我是杜昭
2020年挑战100个产品案例解读系列启动啦
每期分享5个优秀产品设计案例
37:微信读书比所有阅读产品都优秀的设计细节
微信读书中的一个案例,场景如下:
在很多阅读产品中都有一个功能是“从电脑导入书籍”,在早期还可以通过数据插上电脑的方式来导入,但是后来换了iphone就变得非常困难,众多阅读产品的普遍做法是下图这样:

在电脑上输入一串数字打开一个网页之后(必须处于同一wifi下才能打开):

出现一个只能传书到手机的页面,把文件上传后就可以在手机APP里面阅读了。作者也是一直习惯了这样的设计,直到某天发现了微信读书的设计方案。涉及页面如下:

首先用户不需要去记忆一串没有规则的网址了,而是变成了更容易记忆的reader.qq.com。也不需要处于同一WIFI了,这两点好处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用户把流程顺畅、成功的向下进行。

在打开网页之后,页面中显示的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导入书籍页面,而是打开了网页版的微信读书。用户可以在页面最顶部找到导入书籍入口完成刚刚的流程。
我们在做设计方案时,经常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加用户触达,二是为新业务导流。在微信读书的这个方案中可以说完全做到了。
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例如当当云阅读)其实存在很大优化空间,如何帮助用户更快、更简单的完成目的,同时也为业务方提供更多资源,作者认为是一个设计师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38:京东购物车的这个细节,我认为比淘宝体验好!
京东中的一个案例。场景如下:


一时间有没理解是啥意思,在百度查了一下之后发现这个设计真的是非常不错,按照常规的设计,我们把一个商品加入购物车之后,付款结算完成,这个商品就会在购物车消失,这是在90%的场景下都很合理的规则。
但是在剩下的10%场景中,就会给用户带来一些麻烦,例如作者本人爱吃肉,经常会在京东生鲜频道买一些肥牛肥羊之类的东西,尝试过几个品牌的商品之后就一直选择其中一家复购了,但是每个月买肉的时候都需要去重新搜索一遍这个商品,感觉非常麻烦。
这时候上图中的【设置常买】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在上图中点击“设置常买”之后可以把商品设为“常买商品”,这样购买之后也不会消失,省去了搜索商品、加入购物车这些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把它加入收藏夹不就完了吗?还需要专门设计一个新功能不浪费资源吗?
这里作者倒是看过一份调查能解释这个问题,就是很多用户其实会把购物车功能当成收藏夹功能来用,毕竟我加入收藏夹下次想买的时候还得加入购物车,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加入呢?有这种行为习惯的用户在电商产品中的占比还是挺多的,已经多到了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个【设置常买】功能的程度。
看完了京东之后作者又去看了淘宝的购物车,发现并没有类似的设计,作者初步猜测是因为淘宝在生鲜品类上比京东略差,可能是受限于物流时效能力吧。

在这里作者觉得京东的这个细节体验是要优于淘宝的。但具体淘宝是否真的需要这个功能,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验证。我们在决定是否需要一个新功能的时候,首先考虑这个功能是否会用户有价值,再去衡量成本与收益,衡量的时候看用户的数量、预期带来的回报做具体决定会比较好。
39:只有一次点击的优秀案例,但是我要吹爆它
夸克浏览器中的一个案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被很多恶心的低质内容恶心过,比如某头条、QQ兴趣部落、百度里面的推荐流,所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款足够干净的浏览器产品,曾经尝试了很多小众的大众的但是都是不满意。
产品方希望把工具产品打造成内容产品,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用户使用时间,进而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但是用户在使用浏览器产品时目的性是非常强的,我想要打开一个什么网页,或者我要搜索什么内容。此时在用户的目的和产品方的目的之间就产生了冲突。也是体验最差的地方。
直到作者发现了一款叫做【夸克浏览器】的产品,他的首页是可以完全自由的由用户进行定义,就像下面这样:

很干净,没有任何打扰,现在我们每天工作已经够疲劳和烦躁了,还要被一些垃圾内容充斥着眼睛,哎~
如果只能做到这样的话其实不够作为一期更新的案例,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页面中有个加号的图图标,点击之后可以把一些功能添加到首页,能够把首页的内容精简到这个程度已经称得上是很优秀的产品,但是惊喜还在后面。请看下面的图片:

这个加号也可以隐藏掉!!!
作者看到这个设计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体验已经从优秀变成了完美,我们好不容易把所有功能都删掉了,就是什么都不想看见,结果你还保留了一个加号,这不是膈应人吗?
这是一个只有一次点击的设计案例,但就是这一次点击把体验从优秀变成了完美,向夸克的设计师大佬致敬!
以上仅代表一个强迫症患者的体验感觉~
40:在家看电视,发现了一个可以聊聊的小米电视设计案例
小米电视中的一个案例。场景如下:
最近几天作者回老家在唐山,终于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时间看看电视什么的,然后作者就在小米电视的设计上发现了一个可以聊聊的案例,小米电视在按下遥控器的电源按钮的时候,会有一个倒计时的时间,大概是20秒,20秒之内,用户如果没有取消关闭的话,他才会正式关机。

然后作者就在想。为什么他需要有这个20秒的时间呢,因为对于关机这种行为来说,用户需要拿到遥控器进行操作,所以其实误操作的概率是比较小,为什么还需要一个容错的机制防止用户误操作呢?
作者的理解如下:
1)我们以前用的电视都是没有广告的,没有一个开机加载的过程,就是它是没有操作系统的,而现在的电视一般都有一个类似于安卓系统的操作系统,所以在每次打开电视的时候,都需要有大概30秒到一分钟的开机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用户按了一下关机,直接就关闭的话,那用户再次开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作者的这个电视的型号还算比较新的,那可能其他的一些型号时间会更长,所以就浪费了用户很多的时间,并且现在很多电视开机都是有广告的。开机的时候用户还要再看一遍广告,这样对于使用体验来说就更不好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用户按下了遥控器上的关机按键之后,在有一个20秒的确认时间就可以防止误操作,并且呢,也降低再次开机给用户带来的负面体验。
2)另外一点原因是,当用户按下红色的电源按钮时,并不是只触发一个关机操作,还有如上图所示的重启、延时关机和锁定屏幕,所以如果用户的目的是想关机的话,那么。设置一个自动关机的时间就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重启延时,关机和锁屏等操作,相对于关机来说呢,频率都是比较低的,所以这里把默认选项放到了关机操作上面,同时兼顾了其他的一些操作。
以上是4个产品案例解读,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设计的威严”,一起交流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