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茁雕塑带您走进纺织文化

保定/手工艺人/5年前/212浏览
素茁雕塑带您走进纺织文化

在我国织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黄帝时期,从那时起人们便学会了养蚕抽丝的方法,并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纺线织布法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在《木兰辞》中有这样的诗句,它描述的就是古代手工织布的场景。在我国织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黄帝时期,从那时起人们便学会了养蚕抽丝的方法,并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纺线织布法。最初,人们使用的纺织工具叫作纺砖,它的材质是陶或者石头,它由中间的一根横杆和周围的纺轮组成,当时的人们利用它将纱线捻在一起。

 

随着纺织工艺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人力纺车,后来经过改进,还出现了由水流驱动的大纺车;直到宋元时期,纺织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期间相传一位人称“黄道婆”的女性发明了一种高效的纺织机械,这种纺织机械可以同时纺三根纱,相当于把原来的纺织效率提高了两倍,同时她还首创了在布匹上纺织图案纹路的方法。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我国的纺织业进一步繁荣起来,在民间也渐渐出现了以纺织为职业的匠人,这种匠人就被称作“纺织匠”或者“织布匠”。

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千年的轮回中,依旧鲜活,让人怦然心动。在古代,女子的一生总与桑蚕丝织相伴。于她们而言,桑蚕是着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而丝织绸缎则是女子们最美好的情思的寄托物。岁月拂不去的技艺,绫、罗、绸、缎、锦、绡、绢、纱,一缕蚕丝编织起整个“衣冠中华”,再华丽柔美的丝绸故事都源于一颗蚕茧。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织布匠正是这样用自己的手艺创造出了一块块精美的布匹,伴随着那“唧唧”的织布声,织布匠手脚并用,节奏明快,时而双脚轻踏踏板,时而双手左右穿梭,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就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熟练动作中,一卷卷布匹在他们手下延伸。如今,在城市里已经很难看到手工织布匠的身影,只有在博物馆或者民俗艺术馆中才能够看到曾经为我们创造出无数布匹的织布机还有手工织布的场景,机械化的发展带给了我们更多更精美的布匹,而织布声和织布匠就这样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
Report
|
4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吸喵套餐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作品收藏夹
雕塑
雕塑
雕塑
雕塑
作品收藏夹
主题雕塑
主题雕塑
主题雕塑
主题雕塑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