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详谈运营设计技巧
运营设计-工作流程篇
前言
作为UI设计师,大部分不仅仅只需要做界面设计,还需要做运营设计。一些小伙伴对于运营设计可能因为经验匮乏的原因,无从下手而盲目着急。一张运营页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导致上级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近期复盘整理了运营项目,整理出了一套有迹可循的设计方法,接下根据整体流程展开讲解,阐述一下对于运营设计的工作技巧。

1 Step:分析&沟通需求
当我们拿到需求文档后,不要急于动手设计,先仔细的阅读需求文档,并且与需求方确定存在有疑点的地方。如果把运营设计比喻成搭建房子的话,我们在内部结构要求没有弄明白的情况,搭建了错误的房子,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前期沟通需求,那么如何有效沟通,才能与需求方达成共识,作出双方都肯定的作品呢?这里我们第一步需要确定需求的相关疑问点。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四步确认法。

1.需求目的-运营活动的最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在接手一个运营项目时,我们首先要与需求方确定该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传递节日氛围、给予用户关怀亦或者是利用活动提升日活、转换率、留存率等,给产品带来一定的商业价值?要记住商业设计必定要贴合需求目的。
下图是美团的2张运营页,我们对比着来看,第一张大面积用插画构建了一个美好和谐的场景,页面围绕着美好的价值观念去包装,会更强调品牌价值观。而第二张则突出商业活动,通过大量的红包金币的元素渲染活动气氛,相比第一张页面,这个的商业气息更为浓厚。

商家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去做某个活动,必定有它的目的性,我们要与需求方确定该目的,才能让设计更好的服务内容,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文案层级-明确需求文案信息的次重点、是否可以根据页面进行优化?
面对些许枯燥的需求文档时,我们偶尔也会拿到内容呈现不清晰的需求文档,里边的文字排版混乱,主副文案分不清,次要杂乱的文案过多,这时候我们除了要与需求方确定相关文案的层级关系,也可以主动与需求方一起优化文案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内容。毕竟现在网络信息量流通大,人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能花几秒的时间将意图传递给用户,就不要花更长的时间,简约的信息帮助用户理解,好的文案信息更吸引用户。好不在多,好在于精。
看下这个🌰
我们可以看到下图的甲方第一次给到的需求文档内容是非常多的,在一张375*667的海报尺寸里,既要突出老师个人形象又要展示这么多文字,必定会弱化主题呈现力。固经沟通后,弱化副文本,将其转化为视觉元素去突出古风气息,突出【冬病夏治】主标题文案。

在短时间里,精彩的画面相比大段文字描述更容易吸引用户注意以及留下印象。
3.必要元素-确定是否有必不可少的元素?
像logo、slogan、二维码等这些元素都会经常出现在运营活动页中,所以当我们在制图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元素的存在,了解相关使用规范。在制图时给它们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在色彩搭配上避免与画面主色调产生冲突,设计画面时学会将这些元素融合画面中。

如上图,当一个logo的规范限制了最小使用尺寸时,我们要严格按照其要求来,因为小于最小使用尺寸时,一定会导致内容因过小不被用户辨识。
4风格偏好-确定是否有一定的风格偏好?
在贴合产品定位气质的基础上,有的企业可以接受多种风格表达方式,有的则仅接受某种风格表达方式。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询问清楚需求方,在视觉要求上是否有风格偏好,如果有的话可以跟需求方要一些他们之前的作品,帮助自己快速找到相应的设计感觉。如果是没有风格偏好的话,满足产品气质的情况下根据活动主题探索一些有意思的风格。

👆抖音的运营页,根据活动性质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设计风格

👆有道精品课的案例中,采用插画风格构建不同的场景对活动进行包装
完成与需求方的四个确定后,基本能与需求方达成共识,明确海报所要传达给用户的意图信息,接下来继续展开下一步工作。
2 Step:确定风格
确定内容后,这一步里需要确定贴合内容的视觉风格走向。如何利用视觉手法包装内容,使传达信息效率倍增且让用户留下印象触发用户的商业行为呢?在这一步骤里,大多数人在了解完需求后,就会打开某瓣或者某pin的搜索栏,输入相关搜索关键字,从大量的图库里找到最贴合目标的参考,然后就是一顿借鉴。有时候运气不好,找半天都找不到参考,白白浪费了一堆时间,容易引发自我焦虑。有时有运气好找到差不多主题的好参考,一股脑的照搬,这种方式虽然能很快的完成任务,但对设计师的成长毫无帮助,就像小时候做作业直接对着答案猛炒😓,到真正考试才发现自己啥都没学会,同学们都去了心仪的学校,自己却落榜了。偷的懒总得偿还的,别总是以为天上会掉馅饼。
那么面对甲方提供的文案,我们如何确定贴合内容的风格?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种视觉风格的切入点,希望通过真正的思考,大家能做出值得推敲的作品。
切入点一:氛围点
贴合内容的视觉展现方式,能让用户更快沉浸内容。下面课程宣传页,主题是关于通过中医调养身体的内容,这里课程主要讲述的是利用中医手法在夏天这个季节将冬天遗留下来的病症治疗好。需求文案以及人物给人的感觉是带有古风气息的。所以我在做海报时选择夏季古风的调调,然后再通过这个调调去引申更多的细节,加强氛围。

切入点二:趣味点
当你很幸运拿到的需求文案非常生动有趣时,你看着文案,我相信你脑海里已经想象出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场景了,好的文案给予设计师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下面我来说一个例子:主题:带你远离,10个奇葩带娃大坑。本文案通过强调痛点来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这里的【坑】我通过重复的手法,加强强调,增加其视觉展现力。再从坑里冒出来的活泼可爱的小孩,正在涂画的调皮的手以及飘在空中的纸条,去增加画面的趣味性。整个画面很简单,但趣味性却非常的强。

切入点三:场景构建
这种方法适用于使用插画或者照片合成的方式,比较考验美术基础功底。主要通过文案去想象场景,使用插画去构建场景。下面的例子,是关于祛内火的课程。这里我通过一个带疲惫状态的人物去传递核心痛点,巧妙的将痛点文字拟为石头般的重物落在人物身上而呈现出来的场景。再通过元素(药丸💊)以及颜色去烘托整体的氛围感。

切入点四:常规
当上边的三种方法都无法给你带来任何灵感时,有可能是你累了,也有可能是文案真的很***(专业术语很多,信息文案很多),这时候非常推荐你使用常规的表现手法,即将信息、排版、颜色处理好,再使用一些视觉表现手法装饰一下使它好看即可。

3 Step:找参考
通过上面四种方法明确海报风格后,如果你是设计大神,对任何元素、色彩搭配、构图方式都可以信手拈来的话,那么这一步你可以忽略,直接上手设计即可。如果不是的话呢,那么就乖乖找素材。这里的找素材找参考并不是上边提到的’接到需求直接找素材’,这里因为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过程而且脑海里也有相应的画面,所以这时候你是围绕着你自己的想法,对没有把握的设计元素,进行参考的搜索,通过找到合适的参考元素,吸取当中的精华,来完成你的海报工作。
举个🌰:当需要绘制一个小孩子时,却会因为不了解小孩子的外貌特征,导致画出来的人物不像小孩。这时候我们需要去找参考,通过现有的作品,去分析总结孩子的外貌特征。

在人物比例相当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区分孩子与大人的特征,画出小孩呢?

从通过找到大量的参考图后,将它们放置在一起我们很快能从中找到小孩特征的共性。首先在外形上,孩子的脸型都为圆脸,眼睛是圆的,小鼻子,短脖子,大腮红。在装扮上齐刘海、小辫子的发型带有小孩特征,吊带裤、卡通衣服、可爱的帽子这些穿搭也会加强孩子的特征。在神态上,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表情神态都透露出天真懵懂的感觉。
小锦囊👇
在找参考时,人们很容易陷入一个现象,就是找参考是容易局限于在该主题下,进行小范围搜索,在这里我建议可以将搜索范围扩大,可以搜索性质相近的内容。比如做月嫂类的运营页,我们直接搜索月嫂,得到的参考并不多,但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其性质扩大至搜索相关的内容,如母婴、家政、女性、环卫、护理等这些词语,就发现能找到的参考很多了。

又比如做社交产品类的海报,我们的搜索范围可以扩大至同种带有相同属性的(表达方式同样非常热烈的),如街舞、夜店、酒吧、派对等。
4 Step:草稿&成稿
当确定基本风格后,基本你的框架思路基本已经非常清晰了,接下来就是输出设计图了。在这一步骤里,我十分推崇【草稿试错】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项目工作时长的要求也是固定的,这时候想要一次性完成设计稿是非常难的,而且就算成功,往往也是伴随着极佳的运气易或者是有强大的设计能力。所以采取系统或随机的方式,在草稿上不断去尝试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色彩搭配,人物动作等等,用最低成本去实现不同表达方式的稿子,快速试错,找到合适的方案。这种方法比起一股脑的在一张设计稿上一路走到底更适合互联网工作环境。当草稿工作完成100%时,我相信你再在做设计稿时,会胸有成竹,半事功倍。

5 Step:细节修改
当长时间沉浸在设计稿里,人容易对看到的东西产生适应性,以至于感受不出画面有什么问题。这时候我建议停下来,休息一下再看看画面,亦或者找同行帮忙看看,画面是否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氛围层】、【结构层】、【表现层】、【手法层】这4个层面来审核自己的作品。

6 Step:阐述设计&交付稿子
设计稿完成了,下班啦!很多设计师都认为,视觉图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也完成了。很多时候都少了【阐述设计】这一步,阐述设计思想大多时候能大大降低改稿率和提高过稿率。小的项目可以简单的跟需求方阐述一下,复杂大型的项目可以整理成ppt汇报。阐述设计,并不是要你吹牛皮😏,这里我们需要向需求方传递的是自己的设计中心思想,以及对该项目各方面的考量。在与需求方对接需求的前期,我们可以提前思考他们可能会提及的问题,提前准备好应对的答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专业性。阐述设计,这是对自己作品的一个重视,也是对设计工作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