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风格的统一设计
寺院app-抄经设计流程优化分析,寻求更好的线上抄经体验。

你是否对佛教有所理解?在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就是依法修行,而佛法学习的是经律论,抄经是其中一种学习修行方式。
一、前言
这篇文章讲述的并不是大而全的整体app设计理念,只着重于对其中抄经流程优化的痛点、目标、优化过程、结果进行讲述。
1. 原因
当进行完大的版本迭代,由于敏捷开发便于市场试错,大的版本往往很粗糙,需要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逐步对某一流程进行优化,这一流程所具有的特点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功能、比较有亮点和特色的功能。
2. 介绍
对于这次所做的寺院app来说也是这样,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寺院app,因为这听起来并不像一个app的名字,寺院app并不是指具体某个app,这与公司的商业模式有关,它是一个对所有寺院做的app总称。
举例:你可以理解为我们是一个外包公司,提供技术为每个独立寺院开发app,这个app中有寺院自己需要的功能,并由寺院自行运营。
目前已经开发了十多个寺院,运营较好的是北京圣泉寺app,如果感兴趣可以下载接触一下。
二、工作定义
从1.0到3.0、从业务和设计都进行了磨合期和发展期逐渐走向稳定,由于这个项目是一开始就接手的,所以对它已经非常熟悉,很清楚的知道其中存在的问题。
1. 痛点
无仪式感。很明显,宗教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具仪式感、庄严感,之前的版本太过于现代化,遵循普遍的app规则,就显得很平凡没有特色。
无成就感。这主要在于提升用户的体验,当抄经完成给用户展示成果,并鼓励他分享、给他一个分享的理由。
交互操作上的不便。由于用户大多是年龄较大的信徒,对于字体要求和按钮要求要大,需要易点击、易操作、易理解。
所以这次迭代就着重从这三个痛点入手,进行优化。
三、风格定义
为了保证这段流程的统一性,需要找到一个适用整体的色调、元素,即能够包容界面设计规则,又能包容特殊的表现设计。
1. 全局规则
色调/背景。如果是白色背景很难表达一种佛教氛围,如果背景太突兀又会看起来不像一个可操作性的界面。经过尝试最终选择一种亚麻色,具有纸质感的背景,是考虑到抄经所用的纸张,采用的是一种隐喻设计。

2. 元素
佛教是具有很多元素的,每个都有不同的意义和代表,其实是不能随意使用的,比如不能直接使用佛像、菩萨,不能用Q版插画,这些都是对佛的不敬。
有些人对佛教设计的理解可能有偏差,以为是大红、大黄特别俗艳的颜色,其实不是,佛教中像禅宗的设计就很具有灵性、简约、干净的特点。有一些花纹和图饰设计的也是精妙绝伦,包含的构思也非常巧妙。
回归到具体的元素,是佛教行内人士的指导,可以准确无误地使用。从中挑选了适合使用的两个元素:

四、界面设计
这部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并尝试给出设计过程中的想法。
1. 首次体验
在开始之前添加了一个界面,只在首次进入抄经功能显示,因为考虑到第一次进入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抄经数据,用户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去抄经,所以简化操作只给一个入口,并且由此产生一种仪式感。

2. 首页
毛笔尖藏着一个小的寓意,在第一次进入的时候是白色毛笔未经书写的,而抄过经的毛笔是沾染了墨迹的。
在成就感提升方面体现在数据可视化,第一个是环形进度直观的表现目标抄经的多少,第二个是抄写一遍后就展示一本小经书,比单纯的文字展示更有魅力。
关于抄一遍就得一本经书这个设想,发生了有意思的事情,开始的想法是不做限制,只要抄一遍就得一本经书,成就感爆棚的感觉,但由于可控性比较差,还是选择超过5本数量后就以一摞加文字描述的形式展示。

3. 经书选择
抄经必然要选择一本经书,在这个界面中特殊情况是有主目录和子目录,旧版本的层级划分不够明显,会造成用户选择上的迟疑和困难。

4. 抄经界面
这是长期停留书写页面,以更柔和的背景色调,对于常操作按钮(下一个字)做了突出,相对比之前用颜色区分更易区分、易操作。

5. 抄经记录
主要对交互操作上进行优化,唯一可交互的是已抄完的按钮(查看抄完的经书),但是不够明显,整体的可交互区域和不可交互区域区分不够明显。

6. 抄经预览
表现力上加入了佛教元素(金刚力士护法托举),统一按钮的样式。

7. 抄经完成
这个页面要着重做出仪式感和成就感,才能让用户感到鼓励并心生愉悦的去分享,对比旧版本加入了坐骑的元素,四大菩萨的坐骑随机显现,每个坐骑代表不同的寓意。

8. 抄经分享页
成就是分享的动机,分享页面里直接展示抄经的成果,并有设置的回向文(发心抄经的目的)。

这里就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