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明了三百年仍然一成不变的闹钟,还可以有什么设计思路?
广州/UX设计师/6年前/153浏览
版权
被发明了三百年仍然一成不变的闹钟,还可以有什么设计思路?
9102年,产品要配得上“智能”二字
自1788年来,英国人埃里克·沙舒瓦发明机械闹钟,到手表、手机的数字闹钟时代。闹钟的使用模式似乎一直没有变过。都是由用户设定了时分秒,然后闹钟到点响铃🔔,即为完成任务。
如今9102年,纵观app store上的闹钟app,大多只是从铃声和ui设计上做差异。
但《交互设计精髓》在第二章的开头就告诉我们,一款工具的设计,不应只盯着易用性和狭隘的任务流,工具是应能帮助用户更好的实现目标
那么“闹钟响铃”作为任务的结束,就代表用户目标实现了么?
显然不是,闹钟只是辅助提醒用户“到点起床上班、到点吃药、到点煮饭、到点出发去某地等等”的过程手段。而其中的“准时上班、准时吃药”,才是用户目标。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场景研究下:即
## 一款闹钟,能如何帮助用户帮助用户更好的实现准时上班
假设,目标用户小A使用闹钟的大多数情况,都是为了准时在9:00到达办公室。
在家里洗漱准备需要15min
家里开车到公司需要30min
以上是常规情况,但有些时候是会有风险的。比如
周一早上大概率容易塞车,需要提早10min保证才能准时。
下雨时候也容易塞车,需要提早10min-30min不等才能准时。
某些预想不到的塞车(比如偶尔琶洲展会),这种情况则需要绕路,但由于熟悉的路段一般不开导航,也就经常会撞上无法避开。
因此,即便小A每天的闹钟都设置为8:15,也会因为其他情况而导致迟到。
而一款贴心的闹钟,应该要做的更多。
1. 用户按下闹钟时,屏幕能报备接下来前往上班地点的道路出行状况,以及天气信息。
2. 闹钟前1个小时轮询地图数据,当预计到路程时间需要延长如20%时,自动提早闹铃时间(可选)
3. 如果上班地点时间不规律(比如经常拜访客户),那么设置闹铃时,直接设置 “目的地地点及到达时间“,此时主界面会出现交通方式及对应推算的闹铃时间。用户选择其一即可。
这三个思路还能继续拓展在其他场景,这里列出“智能”的思路所在,改善我们的生活。
## 这样,把地图、天气、和闹铃结合在一起,结合在场景帮助到用户,而不再仅仅是沿袭机械时代的闹铃,才能追赶上真正意义“智能”的名头。
6
Report
声明
3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6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3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