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和生活,合理设定角色表并执行

Recommanded by editor
深圳/设计爱好者/6年前/5724浏览
职场和生活,合理设定角色表并执行Recommanded by editor
雨成

我们要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第二次编辑于2020.02.14/优化了错别字和部分内容)



前言:


我是雨成。最近去北京了,正在不断去做一些新的尝试,估计不久后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和大家见面。


本次分享其实一开始是针对公司团队内部同学的,是关于职场和生活中应该拥有的一些能力进行探讨。这里把它整合为【角色表】这一个概念,每一步都会结合实践方法来介绍。


那么如何去建立自己的角色表,并且在生活和职场中合理运用。我会以下面目录为标准进行讲解,这两项能力中都是在满足角色表的前提。




1、时刻保持自律的能力(角色表的开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以下的情况。


我们常常说好一个月内要读完几本书,每次刚翻几页就开始拿起手机刷微博或者听音乐了。


我们也常制定健身或者学习计划,却老是坚持不过一周就放弃了。


我们常常告诫自己这个月要多做几次设计练习,但是刚打开软件就开始犯困….


其实出现这些情况,都非常的正常。如果每个人一开始都是高度自律的话,那么每一个人都应当是行业里最顶尖的。




我曾经也是个拖延症晚期,不论是做事还是和朋友出去玩,都是常常到最后那小段时间才真正去行动。那段时间导致了我工作以及生活非常的不规律,情绪也不好,做起事情来自然也经常出差错。


16年,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自律就是学会抵抗。不管你感觉如何,都要采取行动。有计划地生活,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生活。但最重要的是,它是根据你的想法而不是感觉来行动的。”


我曾经花了三年的时间,去理解这么一句话。也是这实践的三年时间,我的生活和事业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接下来和大家聊聊自律到底是什么。



在开始前,我想说明一个观点就是,你不必复制别人的自律


你不用每天6点起床看书,你也不用每天看几个软件教程,甚至不用每天锻炼一小时。



因为自律本身就是一种品质,是可以通过长期锻炼习得的技能,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那么接下来会从三个部分来聊聊,保持自律并且设定角色表的关键点。


第一点:有计划的生活。

第二点:根据想法而不是感觉来行动。

第三点:勇于跳出舒适区。




第一点:有计划的生活


有计划的生活,可以保持生活和事业之间的协调,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自律。


我在去年有给大家分享到关于目标驱动的内容,这一次会更加深入的讲讲。首先目标驱动的概念就是,设定一个或者多个目标,以此作为我们前进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达成事业需要设定目标,其实生活上,也有很多东西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去得到提升的。




那么如何去规划和制定目标,以此来让我们变得更加自律呢?我这里给大家梳理了几个步骤,分别是:


第一步:想清楚未来5-8年要成为的人,或者到达怎样的成就。(设定角色表的第一步)

第二步:根据这个角色,梳理我们要满足的条件。

第三步:把要达成的条件量化成可执行的时间。

第四步:如何合理的去执行。




第一步:设定角色表以及要达成的成就。



这是我们开始变得自律且有目标的朝前出发的一步,它看似简单也是最难的一步。很多人往往都不清楚自己未来到底想成为怎样的角色,或者达成什么成就,包括我三年前也并不知道。这会导致我们的职场和生活变得漫无目的,日复一日的循环。




关于设定角色这一步,建议大家可以把期限设定成5年左右,因为时间太长了计划会变得不可控,时间太短也会让很多计划无法合理实施。


5年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周期,比如你想成为站酷推荐设计师,或者是开一间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又或者想让自己练成六块腹肌等等。不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可以大胆的去设想的。



这是我16年设定的计划,有部分都实现了,还有一些也在努力达成。在这一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不要去欺骗自己,一定要切合实际的去构想。把你想成为的角色和想完成的事情记录出来,切记不要模仿别人的路径,你不是别人。别人可以设定个赚一亿的小目标,但对我们而言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如果大家都清楚了自己5年左右要成为的角色或者是要完成的事情,那么就可以到第二个步骤了~




第二步: 梳理要满足的条件。


如果光靠想就能成功,那世界上不缺伟大的人了。如果大家第一步都想清楚了,那么第二步实际上就是去拆分和梳理,我们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实现我的角色或者成就。


我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小慧同学的角色和成就表。



图上是小慧的角色表,在第一步的时候,非常建议大家仔细考虑,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或者未来想达成的成就。因为这是大家的【角色表】。


那么,在角色表制定好之后,接下来小慧要做的就是去尽可能的拆分梳理,他五年内实现以上事情,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图上小慧同学在达成这个角色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这里作为一个参考,罗列细致的话会更加的多。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意义在于把一个遥远的目标变成可量化看的清的东西。这样会让我们更加清晰知道,我们缺少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将要做什么事情。




第三步:把条件量化成可执行事项。


有了上述的条件,我们其实已经更加清楚知道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但是现在还是相对比较模糊,并不知道明天或者下个月要做什么事,所以这一步我们就要把条件量化成可执行的时间。


比如说针对小慧同学想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这一个目标,要怎么去量化呢?



首先拆分成,一个是资金储备,一个是知识技能储备两个方面。



先是资金储备方面,小慧同学有了储蓄30万的需求,如果按逐年递增的储蓄比例来算,可以划分为第一年储蓄4万元,第二年5万元,第三年6万元,第四年7万元,第五年8万元。这样算下来,刚好五年内完成了这一项规划。




然后可以根据每一年的储蓄计划继续拆分成每个月的,比如第一年为每个月储蓄3333元。这样一来就会对30万这个庞大的数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每个月所要储蓄的额度更加清晰。


在说说小慧同学每年看10本书这个需求,其实可以理解为是小慧同学为了提高知识面,所提出来的。那么只看到10本书这个概念,其实心里还是恍惚的,不知道具体怎么做。


但是如果拆分成每个月,那就相当于每月读一本多一点的书就可以了,这样就能保证一年阅读10本书的目标。然后每个月又有4周,在拆分为每一周平均阅读该书的四分之一即可。如图。



在这一步我建议大家尽量细致的拆分梳理到每月的规划就好,因为计划随时是会调整的。但是我们要随时保持警觉,不能随便放弃某一项。关于每周每日的做法,我在后边会继续讲到。



第四步:如何合理的执行计划。


在第三步中,我们得到了一个较为清晰可执行的计划,现在给大家聊聊具体到每周,每天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辅助我们达成计划。我先列清单,用到的软件有1、ios系统备忘录(本子和笔也行),2、番茄任务,3、有道云笔记。



强调一点就是,计划这个东西不是固定死的,有可能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而改变,所以我们在每周,每日的todolist上也会有一定灵活的调整才行。


还是拿小慧同学的角色作为案例,我抽取了以下这两个划作为参考。一个是每年阅读10本,一个是健身计划。上一步实际上我没给大家拆分健身这一项,我这里也干脆拆开来给大家直观的理解了。



因为健身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词,五年内坚持健身到底要如何坚持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小慧同学应该把该计划拆分成,每月保持健身10次,每次30分钟。必须要把很大的一个东西,拆分成可执行的才行。那么总结下来,小慧在第一个月需要做的事情如下图。




其实上边又给大家重复介绍了一次,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现在讲讲如何通过三款软件的辅助,让我们在每周每日上,把计划分配的更加清晰。


首先是备忘录,在这个软件中,有个很神奇的功能,就是可以创建待完成的事项,完成了之后把它打勾即可,很方便管理。如图。



备忘录里,可以先以周为单位,列举出你月计划中,每周要完成的任务。拿小慧举例子,第一周要阅读一本新书的四分之一,另外还要锻炼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如图。




有了周的计划之后,就可以继续拆分成每日的,比如说星期一的时候,小慧的工作安排较忙,可以只进行锻炼的计划,把阅读计划放在周二,都是可以的。每日的todolist一定是灵活的,因为我们还有外界的因素干扰,所以我们只要保证每周能完成所有计划就行。每日只需要灵活去调整,去应对即可。



有了每周计划之后,给大家聊聊番茄任务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其实也是辅助我们工作和管理计划的,番茄时间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套时间管理方法。每一个番茄是25分钟,是因为人每一次的专注时间在25分钟内,是最高效的。


所以我们在完成计划和工作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开启,每完成一个番茄可以适当休息一会,保证我们头脑的清晰。当然,这个也是因人而已,有些人一次专注的时间可以更长,这个需要大家灵活的变通。



在这里说的不是建议大家非要去做时间管理,而是我们不应该过长时间长期在做某一个事情,会让效率变低。可以适当的休息调整,在继续执行,效果会更好。



最后就是执行最后一步,这里用到的是有道云笔记。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日记软件,用来总结记录的。我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建立月为单位的文件夹,比如1月,2月以此类推。




在每个月的文件夹里,可以根据大家的总结时间来记录。这里建议为每两天一次日总结,每周一个大总结去回顾。去分析本周的计划安排情况,完成度是否达到预期,下周如何调整等等。



图上是作者经常会做的反思和随笔。


到这里,有计划的生活着一个概念就差不多结束了。惯例给大家总结一下步骤,1、设定目标,2、梳理需求,3、量化可执行时间,4、具体执行的方法。我希望大家都能有计划的生活和工作,好的日子一定不是等来的,而是努力争取来的。


最后关于日记这件事,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记录这一个习惯,但是其实他是很重要的。日记可以帮我们回顾总结,让我们看到过往的问题,以便于找出优化的方法。给大家看看我平时一般怎么去执行的。




第二点:根据想法而不是感觉来行动。



关于设定角色并且执行这一项,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和大家聊完了,接下来是第二点内容,直接开始吧。


设计师不会因为有了灵感才去动手,而是在不断尝试中发现新灵感。我们虽然在第一步有了很清晰的计划和执行的方向,但是往往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发生。这些干扰因素往往会变成一个词汇:不想做。




人天生是优惰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里会想和大家强调自律的重要性。我们既然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事,成为什么角色,就不能让理性的感觉来打败我们的想法。只有自我调节,去适应各种情况并达成计划,这才是真正变得自律。


每个人一周都有168小时,不论是千万富翁或者是娱乐明星,大家时间都是一样的。除去了五天工作时长45小时,再除去七天睡觉时间56小时,还剩下67小时。如果说吃饭、洗漱、娱乐各种时间算一起30小时的话,实际上我们每周可利用的时间依旧是超过30小时以上的。我们没有理由说完不成自己周的计划,只是有时候我们的感觉(感性)战胜了想法(理性)。



在这一步,我希望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时刻告诫自己,当初的计划和目标到底是什么。不要轻易让惰性打败了自己,只有我们灵活的去掌控时间,时间才会回馈我们达成某些成就。




第三点:勇于跳出舒适区。



在开始前,我给大家讲到了自律就是学会抵抗这一观点。我们往往只有跳出舒适区,拥抱挑战,才会更加的自律。


就像设计练习,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把某项能力做的很好,但是往往遇到了一些难题就止步了。只有小部分人持续坚持,遇到难题就想办法去解决,然后继续遇到问题,继续解决问题,保持这个循环。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产生了。




健身的时候最能说明这个原因。为什么说健身能让人变得自律,是因为健身本身就是和身体在做对抗。有些人在一定的强度下,支撑不下去干脆就放弃了,下次不想练了。有些人则不同,会让其他人旁边稍微辅助一下,撑过这个强度,然后下次加大健身的计划和训练强度,从而慢慢养成了习惯和自律。




如果说自律是一个可以训练的能力,那么在日常中,主动跳出舒适区就是最好的办法。


比如有一个计划是提高三维能力,我们只有不断的去练习,去挑战以及想办法解决,才能做的更好。


如果一开始遇到问题就放弃了,那也就意味着不可能进步。我们在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有一定的“抵抗”。


抵抗的越多了,我们对不适的“容忍度”也会越高,也会慢慢变得自律。



最后惯例总结起来就是,我们不要总在舒适圈内,要经常在生活中拥抱不适的感觉,学会去“抵抗”。等熬过去的那个时候,我们一定收获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时刻保持自律这项能力到这里就谈完了,希望大家都能设定好自己未来的角色,并且安排好执行的计划,每月,每周的去落实。并且及时去做回顾总结日记,发现问题去优化自己。并且适当的跳出舒服的圈子,去尝试一些想做不敢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时刻保持自律。




第二项:适当的延迟满足感。


这项能力,是最难也是最需要的,这项能力可以让我们离我们设想的角色更加接近。



大家应该都听过张一鸣这个名字,他是字节跳动的创始人。2012年创立字节跳动,目前市值超500亿美金。一位如此优秀的企业家,我们和他最大的差距是哪里。是能力吗?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能力之间的差距,而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延迟满足感。



张一鸣说,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问题——没有延迟满足感。他善于学习,有强烈的目标导向。非常自律,持续学习进化,不对当下满足,专注于长期目标。


那么什么是延迟满足感?  



很多人都听过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我这里就不阐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了解一下。这个实验阐述的观点就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们从小到大其实都在经历相似的情况,小时候放寒暑假,假期一开始我们就疯狂的玩,直到开学前几天才想起来作业没写。于是乎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来完成作业。但是又有一小部分同学,假期一开始先是去完成作业,这种人暂且称之为“学霸”。


难道我们去玩的时候,学霸不想去玩吗?其实他特别想去,只是把这种满足感延迟了,等完成作业之后会收获到更多。



高考期间的时候,学霸们普遍表现的很自然放松,甚至来学校都比以前晚了,反而考上了重本。我们提前一年加紧学习,却只上了专科。其实原因还是一样的,学霸们提前吧学习安排在了前面,等高考后就可以好好玩了,而大部分人提前先满足了。


长大后,到了职场生活,其实也是一样的。往往是拥有延迟满足感的人会更受人喜欢,成绩也会更好。每当我们想要健身,想要学好英语,设定了各种flag之后,往往都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然后继续回到原来舒服的日子。




可能很多同学和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要快点做好设计作品,然后曝光出去获得更多的关注。但实际上结果依旧不好,是因为我们花一样的时间,做10个作品,与花稍微多一点时间做一套完整的作品,本质差别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提到过,人类都是有惰性的。凡是跟学习,尤其需要刻意学习相关的习惯,都是反人类本性的。我们只有刻意的去锻炼,去养成,持续努力,刻意练习,才能真正摆脱满足感的诱惑,去获得更大的成就。


延迟满足感这种能力,其实和自律是一体的。只有我们认知清楚想要的东西了,开始让自己变得自律起来了,自然也会开始拥有延迟满足的感觉,会开始先使劲努力,然后收获成就这一过程。



到这里,本次关于如何设定角色表并执行的分享就差不多结束了。我们是设计师,但不仅仅是一名只做图设计师,生活和事业都是可以通过计划来提高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最后借用一名我很喜欢的设计师,罗子雄先生的一句话。


好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要做的比好在优秀一些。


谢谢大家阅读,也谢谢部门小伙伴的认真探讨,祝大家都书写好自己的角色表,并实现它。



262
Report
|
201
Share
相关推荐
氢时光 | 已上线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近期商业及创作作品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生活或者标签化 / 2022年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UI视觉设计师突破和独立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
小目标事项 | Small Intent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高高手上线 | 2.0创作分享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微博iPhone X视觉重构分享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Volkswagen Experience Try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装东西Packing.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1204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作品收藏夹
复盘
复盘
复盘
复盘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