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UI设计面试问题总结

上海/设计爱好者/5年前/3218浏览
2019年UI设计面试问题总结
翘楚FLY

这是一篇UI设计面试经验分享,主要是总结了19年遇到的一些的面试问题以及我的回答,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给正在面试设计的小伙伴

前言

一个工作了四年的ui设计师,19年换了两家公司,所以这次总结是两次找工作的面试经历。希望给2020年准备找工作的你带来一点有价值的参考。为了方便大家在阅读时评估我的设计水平,可以参考我站酷2019年作品集。



面试问题总结

不会写文章的我,还是让我们直接跳到重点区域吧,当当当!我总结了我面试遇到的问题和回答。但我认为去面试设计,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聊聊,试着认可自己也从面试中认真评估自己。查漏补缺~ 下面只适用于面试到这些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的设计小伙伴。仅供参考~

 

1.你了解现在的ui设计风格嘛?

这个答案去百度下今年的ui设计流行趋势总结:渐变色;卡片化、交互动效啊随便聊一聊。

 

2.用户体验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关系?

用户体验设计是用于交互体验设计的一系列方法。用户体验设计包含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要解决如何设计复杂的交互系统的行为,交互设计是以提升用户体验设计为目标。

 

3.如何分析产品的用户体验:

以人为中心,有用性,易用性,情感响应。

(注:要理解这四个才行哦,下面我只列举两个

有用性:满足有用性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目标分为:客户目标(商业目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用户目标:提高效率,带来娱乐,获得信息等。设计目标:改变传统方式/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解决某个系统上的痛点/数字上的提升/反馈上的提升/流程上的提升。

情感响应:本能响应,行为响应,反思的)


4.什么影响用户体验?

大的方面就是商业目标,竞争对手和技术影响用户体验。小的方面就是产品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影响用户体验。(可以从里面往细了挖理解它们,然后表述出来给面试官,我就不解释了,毕竟问这个问题的不多,但是相似的其他问题可以从这个反推)


5.小程序和H5的差别?

小程序运行环境更封闭,只能在微信环境中,技术上利用微信给的接口和规范,优势是开发效率更高,在微信中的体验更好,运行速度快,劣势是开发灵活度不够,不能满足复杂的交互。

H5运行环境更开放,在任何符合H5的容器中都可以运行,技术上利用网页开发技术,优势是灵活度高,可以做丰富的交互体验,劣势是没有缓存,加载慢,开发效率相对较低。(几乎没人问,可以了解下)


6.B端和C端的区别?

一,用户群体

B端:产品服务组织,称为后端产品也叫系统产品。用户一般为企业部门或一些组织,这类服务对象比较理性,很难被引导,很难培养用户习惯。

C端:产品服务于个人,常称为大众产品,个人产品,直接面向个人群体。比较感性,容易被引导并培养用户习惯。


二,需求差异

B端:业务场景复杂,角色多对应的业务场景也多,流程差异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主要目的是使生产关系得到连接和延申,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各个功能模块大都平等。

c端:业务场景、逻辑简单,流程相对标准化,用户群体比较固定。需求的痛点来自生活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三,产品设计上差异。

B端:1、以客户导向,偏重信息流(不同生产关系的协作沟通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注重业务流和逻辑链) 2、业务场景专业,业务流程差异化比较大 3.设计上遵守的原则是有序、清晰、无差别。

C端:1.用户为导向,偏重用户体验。2,场景比较碎片化,流程标准化。3.设计上需要考虑到核心功能,特色,发散力以及区分度。


四、转移成本

B端:由于其场景和业务的复杂性,转移成本比较高。

C端:市面上大都能发现复制,转移成本比较低。


五、商业模式

B端:付费定制

C端:规模经济(拉新、留存、促活)


五、用户诉求(价值主张)

B端:注重效率,成本,管控。追求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

C端:要理解人性和注重用户体验。


六、用户获取推广的过程。

B端:用户决策链条长,开发客户更难,一般需要销售团队专业跟进。原因是企业客户有更多的角色和场景,业务开始多以销售驱动,慢慢到业务驱动,再到产品驱动。

C端:相对推广比较容易,多以产品驱动切入,再到营销驱动。


七、产品层面

B端:基于服务思维,工具化思维,更理性。B端产品更多是帮助B端用户联系客户,更好的让客户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服务、工具来支撑。

C端:产品化思维、更感性。


八、壁垒

B端:由于其服务的特殊性,更容易建立壁垒,客户切换成本高

C端:相对建立壁垒不容易,用户切换成本相对较低。


九,产品生命周期

B端:做业务,看商业模式,相对来讲生命周期比C端长。

C端:做产品,保鲜期短,生命周期大都短。


七.个人是想往B端还是倾向C端?

我准备了三个理由

一:选B和C

B端和C端的产品都可以去尝试经历,这两种类型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是两种感觉和思维,如果将自己禁锢在一种类型的产品中,设计生涯就会少一些经历和感触,体验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类型的产品对我来讲也是一件让人开心和充满期待的事情。

二:选B

现在随着线上红利的消失,商业模式和业务发展的需要,2018年起很多互联网巨头调整了组织架构,重点去发展ToB企业级服务市场,ToB业务可以说是站在了新的风口,大势所趋,就设计而言,因B端产品的特点是用户是一个群体,业务方向比较精细,像大方向有业务支撑、办公协同、商家端方向等。下面还会进行精细的划分。这也导致B端产品的业务需求量大,业务逻辑复杂,这对设计来讲能够做的好并且兼顾到用户体验是一个比C端更难并且有趣的挑战。

三:选C

大部分B端产品业务逻辑复杂,用户人群少,这也导致对于用户体验的要求不高,同时由于众多的业务需求,开发人员时间紧任务重,导致设计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产品进行体验优化。B端产品绝大部分是用户群体比较少,很难有庞大的商业价值,这也导致了设计的价值很难去体现,无法用数据量化设计价值。


八.谈一谈你的设计理念?

希望做出的设计可以服务和影响到用户,带来价值。(按自己的想法随便答一答,这问题问的就很。。。)


九.如何评价一个界面的设计?

我评价一个界面的准则是评判这个界面是否清晰易懂友好美观。清晰易懂是指信息层次区分是否合适,留白是否合适,界面的呼吸感,画面的重心是否靠近黄金比例等角度说明,友好是相对交互而言,从交互的角度出发评判是否界面的交互是否合理,美观是体现在是否符合产品调性,整体的一个设计的感觉,从细节谈起,配色,icon,图片,布局等。


九.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我给自己的一个期限是三年,计划三年之内能够在一家公司里稳定成长并把UI做的很好,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到一定水平,能够对周围的同事在我的专业领域内提供帮助。努力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比如说辅助产品经理做一些需求上的把控,交互上做出更专业的交互方案,视觉上能更快速做出准确传达产品目标的吸引用户的视觉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周围的设计小伙伴在设计的道路上一起成长。那做到这些的话需要我在这个期限内做一些系统化的知识梳理和学习研究,比如维护好自己的组件库,还有收集市场上的交互方案做好规范和分类等这都能使我的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十.你的优势是什么?

工作四年经历了很多项目,有的是由个人负责从需求分析到整个设计输出整个过程的工作,有的是拿到产品的原型图,所以我能够快速的理解产品需求,辅助产品完善需求功能方案设计,在没有产品参与时候也能够独自完成产品需求分析,信息架构和交互原型图输出的工作。

设计方面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准确的对产品做出设计分析,设计风格的把控和设计输出后的追踪以及设计规范的制定,并在改过程中做好设计的延展和不断的优化,帮助产品更好的实现产品目标和助力业务拿结果的能力。

交互上时刻以可用性和以用户为中心为准则考虑每一处交互设计,做出符合用户习惯和用户心理的交互方案。

平时建立了自己的组件库,帮助工作上效率的提升。

动效上掌握了一定的动效能力,可以完成和输出想要的动效方案。

平面设计这方面可以配合工作的需要完成海报、宣传单页、VI、ppt等相关的设计工作,


写在最后

上面是我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还有思考没写全,能力有限,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的价值,2020年共勉啊~










 

 


89
Report
|
230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干货
干货
干货
干货
作品收藏夹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作品收藏夹
对设计有用的
对设计有用的
对设计有用的
对设计有用的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