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0法则
依照80/20法则的定义,在产品设计中,高达80%的效果是由 仅占20%的关键因素决定的。80/20法则适用于所有大系统:经济、管 理、用户界面设计、质检和工程等。确切的百分比并非重点,在实际 操作的系统中发现,关键变量所占比重是10%到30%不等。80/20法则 的适用范围非常普遍,包括遵循常态分配原则的系统,但是仅限于一 些由许多细小琐碎、互不相关的事物影响的变数,例如,在同一种系 统中,因人们的不同使用互不相同。一些其他遵循80/20法则的应用案 例如下:
产品80%的使用,只使用了产品的20%的功能。
城市80%的交通,集中在20%的道路上。
公司80%的收益,归功于20%的产品。
80%的发明,来自于20%的人口。
80%的进步,来自于20%的努力。
80%的差错,来自于20%的零件。
80/20法则有助于资源整合,因此可以提升设计的最大化。例如, 当客户使用一件产品,80%的时间集中在该产品20%的主要功能时, 那么我们的设计和检测就应该集中在这些关键功能上。剩下的80% 的功能,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确认它们在设计中的价值。同样,我们 重新设计系统来提升生产效率时,如果仅仅专注于系统中非关键性的 80%,那么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对非关键性的80%采取良好的改 善措施,往往会给系统带来新的错误和问题,从而抵消原本收益甚微 的改善。
设计师对设计中的所有元素不能同等看待,忽略主次。设计师需 要利用80/20法则来评估设计过程中各要素的价值、划定重新设计和优 化的范围,有效地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再设计。设计中80%的非关键性 功能,能减则减,甚至可以从大系统中删除。当时间和资源有限时, 就不要试图去改进和优化非关键性的80%,因为这种努力得到的结果 往往是递减的。80/20法则通常应用在被许多细小琐碎、互不相关的事 物所影响的系统中,最为合适。
启示:例如移动应用设计中的首页金刚区设计和个人中心主要功能区设计。
无障碍使用
根据“无障碍使用”法则所述,好的设计产品应该不需要特别 调整或修改,就能很好地服务于各种需要的人。在过去,衡量一个优 秀设计是否具有无障碍使用功能时,通常与残疾人的方便使用与否有 关。随着人们对“无障碍使用”设计知识的认识和不断积累,人们逐 渐地意识到这些设计出来的无障碍产品是适用于所有大众的,而不仅 仅是为残疾人士服务的。好的无障碍设计具有四大要素:易读性、易 操作性、简易性(简单易懂)和包容性。
易读性
指不论使用者在感官能力上有何差异,能保 证让每一位使用者都可以理解的设计。提升易读性的基本方法如下:
多种不同的标注形式来呈现信息(例如文字、图像、触觉);
辅助 性的感官科技设计提供产品的使用多样性(例如在网页上的图片加注 ALT标签);
以合理合适的方式来呈现操控装置和操控信息,让使用 者不论在站或坐的情况下都可以很轻易地去理解和操作。
易操作性
指不论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如何,都可以使 用的设计。提高易操作性的基本方法如下:
最大限度减少使用者的重复 操作和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运用完善和简单的功能及指导准则,使操 控装置变得更加容易使用;
利用辅助人体活动的高科技,为使用者提 供方便、温馨的操作环境(例如残疾人的专用道路);
以合理合适的 方式来呈现操控装置和操作信息,让使用者不论在站或坐时,都可以 很轻易去操作。
简易性
指不论使用者在经验背景、文化程度和注意 力上有何差异,保证每个使用者都易于操控的设计。提高简易性的基 本方法如下:
减去一些不必要的复杂装饰设计;
采用清楚明了、 持续统一的提示符号和操作信息,来标明操控装置和操作方式;
遵循循序渐进地展开方式来说明和标注相关信息和操控装置,减去一 些无关的信息干扰;
对于所有指令(操作说明),都应提供清楚的 提示和反馈,确保信息简单易懂和易读性,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使用 者。
包容性
指使操作错误及其导致的后果最小化的设 计。提高包容性的基本方法如下:
利用健全的功能可见性和可操作 性(例如只标注正确使用方法)来预防错误;
利用确认和警告来预 防错误;
加入设计自正性(设计自我调整)的操作功能和安全网, 减轻或避免因错误造成的后果。
引导手册
导引手册是指在给出新信息之前,提供一些简要的信息模块, 以口语、文字或图画的形式呈现,帮助大家更容易了解新产品的设 计。
导引手册分为两种:说明型和比较型。至于要选择哪一种,取决 于信息对接受者来说是新知识还是已知的知识。如果接受者对于新知 识一无所知或不了解,那么“说明型导引手册”就比较适用。例如, 要教授一群对叉车完全没有概念的人去操控叉车,在教授之前,需要 准备一份“说明型导引手册”,来向大家简要地描述这台机器及其功能。
对于有相关知识背景的教授对象,“比较型导引手册”就较为 适用。例如,要教授有经验的叉车司机来操作一款新叉车时,就可 以使用“比较型导引手册”让他们对照、比较新旧叉车的特点和操控 方法。
这项技巧的有效性很难判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很明显。 如果在教学时,先从入门介绍开始,再以线性方式来授课,那么请应 用导引手册法则;如果学习新知识,请使用“说明型导引手册”;如 果在已知知识中进一步升华,那么请使用“比较型导引手册”。
说明型
对比型
美即适用效应
“美即适用效应”法则是指一种心理感应现象:人们认为美好的 设计更适用。不管事实是否如此,但是许多实验都证实了这个效应, 而且在设计产品的认可度、使用度以及表现度上都有所表现。
不管事实是否如此,但是设计美好的产品从视觉上来说就比较容 易接受,而且使用率也很高(人人都喜欢美好的东西)。反之,功能 好但形式不美好的产品,接受度可能就很低,让功能变得彻底失去意 义。这些认知偏见和后续的互动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是难以改变的。例 如,在一个使用电脑研究的案例中,研究人员发现电脑品质和使用的 印象,会长期影响使用者对电脑使用的态度。“人的魅力”研究报告 中也有类似的现象,研究显示:对某个人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你如何 看待这个人,而且明显影响到你如何看待和接待此人的方式。
美学在设计产品的使用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美的设计能促进人们 形成正面积极的态度,而且让人们对产品设计上的缺陷更具包容性。 例如,对于积极正面态度的设计,人们往往耳熟能详,可以呼出其 名,同时也可以与其建立感情(例如汽车),反之,则大为不同。这 种与设计亲密、积极正面的关系,会激发人们对品牌的喜爱、忠诚和 包容,而这些因素,正好促成了人们对品牌产品的长期使用,这也正 是设计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些积极正面的关系,使品牌厂商明白 如何让消费者和设计产生密切互动。与设计产品的正面积极互动,可 以提高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和所有设计问题的解决;如果是负面的,就 会扼杀创意,使思维变得更加狭窄。这一点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下工作 体现得更加充分,因为压力会增加人们的疲劳感,降低人们的认知能 力。
我们需要永远追求美的设计。人们认为美的设计更加实用,容易 被接受并长期使用。美的设计能够激发创意和帮助解决问题。美的设 计还能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正面关系,使人们能够容忍产品设计上 的缺陷。
启示:闪屏中给人美的感觉
功能可见性
一些物品或环境从视觉上会感到适合某些功能。例如,从视觉和 经验上看,圆形轮胎比方形轮胎容易滚动,因此圆形轮胎就比较适合 滚动的功能;楼梯比栏杆要容易攀爬,因此人们会认为楼梯更适合攀 爬。但并不是说方形轮胎不能滚动,或栏杆无法攀爬,而是说圆形轮 胎和楼梯的某些特性,会影响到人们认为的它们所具备的功能和使用 方式。
如果物品或环境的功能可见性与人们感官的预期相符合,那么 这种设计会有很高的接纳率和使用率,同时也会被认为容易操作。相 反的,当物品或环境的功能可见性与其预期功能相抵触,那么设计出 来的产品就不会有很高的接纳率和使用率了,同时也会被认为难以操 作。 生活中常见物品和环境的图像,可以明确产品的使用性和功能 性。例如,电脑屏幕上的立体按钮图标和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按钮 特征基本一样,因此,在人们眼里,当看到它时就知道可以直接按下 去。电脑操作系统中广受欢迎的“桌面"功能,就是根据这个概念发 明的。不管是垃圾桶还是文件夹,这些常见图标,不论是视觉上还是 功能上都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认知相符合,因此这些图标可以用来 提示使用者,它们在软件中的对应功能。
物品和环境的设计需要尽可能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并且要杜绝 -切不当使用。例如,可折叠椅子,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让它们只能 用一种方法折叠。在抽象的语境中(例如软件界面),设计要模拟人 们熟悉的物品和环境,来暗示和提醒使用者的新系统中的各部件的使 用方法和功能。如果一旦把功能可见性法则成功地运用到设计当中, 那么人们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方法比这更强。
对齐
在设计时,内容的各元素应该和某一个元素或几个元素进行对 齐,这样做可以增强版面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整个版面设计的整 体美感和层次感,让人看起来条理清晰、视觉分明。对齐在设计中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它能够引领读者清晰地读完整个设计。例 如,网格或表格的列和栏,能明确表示列里面或栏里面的元素具有相 关性,引导读者的视线对应着由左看到右、由上看到下去阅读。设计 介质的边缘(例如纸张或屏幕的边缘)或设计介质的位置(例如中 线),也应该视为对齐的要素。
在分段的文本中,相对于居中对齐的文本格式,左对齐和右对齐 有着更加强烈的对齐暗示。左对齐和右对齐的文本格式,能创造出无 形的分栏,呈现出清晰的视觉提示,让内文中其他元素相应对齐。相 反,居中对齐的文本格式,对齐的视觉提示比较模糊,而且很难引导 内文中其他元素形成对齐。内文两端对齐能呈现出整齐、条理清晰的 版面,尤其是在元素比较多或更为复杂的版面中效果更加突出。
虽然对齐线通常以行或列来确定,但在具体的设计中也有更复杂 的对齐方式。例如,把元素沿斜线对齐,那么这条对齐线的角度应该 保持在30度以上,如果低于这个度数,就很难被看出来。|如果对齐方 式是采用螺旋形或圆形,可能需要特别的加强或强调对齐线,才能让 人看出对齐方式,否则设计出来的元素可能就会显得分散,没有任何 设计章法。但也不是那么绝对。例如,不规则内容可以吸引读者注意 力和制造版面张力。不过,这种例外在设计中应用的不是很多,因此 我们还是应该把对齐当作运用法则。
大部分的设计需要把内容按照行、栏或中轴线对齐。当元素不是 以行/栏格式进行编排时,应该考虑强调对齐线。利用靠左对齐或靠右 对齐的整齐版面,能够创造出很好的对齐暗示。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 版面时,请考虑用两端对齐的版面设计。
拟人形
人类对应用拟人化的方式去创作某些形式和图案十分感兴趣,特别是 模仿人脸和人体比例的形状和图案。这种仿效的倾向运用在设计上,是一 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既可以引起消费者关注,建立积极正面的互动,同时 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激发人们对产品的情感诉求,以达到共鸣。以下的 三个瓶子的设计应用了拟人形的法则。
1915年的可□可乐经典曲线瓶(contour bottle ),因为瓶身设计应 用了拟人形的法则,瓶身呈现了女性身体的比例,所以被冠以“梅蕙丝” (Mae West)瓶的称号。这在当时绝对是一项创举,颠覆了传统瓶子的设 计模式,打破了笔直且没特色的瓶身设计传统。新瓶子除了具有新颖的曲 线设计外,同时还寄予了拟人化的情感投射,包括健康、活力、性感和女 性特质,并以此来吸引女性购买。“梅蕙丝”这个比喻使用得非常贴切, 因为这款可□可乐瓶和那位女明星一样,会得到所有人的关注。
在设计中,并不是一提到“拟人形”就是似人脸或人体才能吸引大 众。例如爱笛礼设计的模拟自然的奶瓶(Adi「i Natural Nurser),这款奶瓶 的形式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模仿了女性的乳房,情不自禁地激发了和母乳喂 养有关的各种联想。天然和关爱是这款奶瓶设定的情感氛围。看到这般柔 软、自然、亲情,宛如真实乳房替代品的奶瓶,还有哪对父母会选择无机造 型的传统奶瓶呢?当然,从功能上讲这不代表比传统奶瓶强多少,但是大多 数人会因为它的外形而认定它的功能更好。
最后,是美瑟德洗涤剂瓶(Method Dish Soap ),昵称“碗盘男管 家” (dish butler),瓶身设计采用的是比较抽象的拟人形的手法。这款瓶 子的造型和比例结构的重新设计,使得这款原本在灶台下的实用型容器, 转变成了可以自豪陈列在灶台上的雕塑艺术品。圆形大头设计正好与娃娃 脸偏见的法则相吻合,除了强化瓶子的美学诉求之外,同时也让人们联想 到安全、诚实和纯净等特质。设计师将标签安放在瓶身稍靠上即胸部的位 置,加上顶端的圆形商标,营造了一种超人服装的形式。一系列的设计使 得这瓶洗涤剂,不仅仅具有生活帮手的功能,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美化 家庭,陶冶性情,洗练心智。
拟人形是一种吸引注意力和建立情感联结的设计手法。在设计应用 中,可多釆用抽象的拟人形式,因为写实手法往往会降低美学的感染力, 弱化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联结性。利用柔美的女性身体比例,可以诱发人 们对性感和活力的联想;利用胖胖圆圆的拟人形状可以营造婴儿的联想; 利用有棱有角的几何造型,则会让人联想到男子气概和积极进取。
启示:移动应用中的ICON设计
原型
原型可以在神话的主题(例如死亡与重生)、文学作品中的角 色(例如英雄与枭雄)和梦中的影像(例如眼睛与牙齿)里找到。人 们普遍认为,这些是无意识的偏见和倾向的产物,已经随着人类的进 化,深深“烙”在人们大脑里。既然这些天生的偏见和倾向属于无意 识,我们就可以推断,经过漫长的演变,这些共同的原型会在人类的 许多文化作品中出现。如果设计师能够找到和把握这些原型,将原型 与设计相结合,就可以增加设计成功的概率。
哈雷摩托车的设计,将产品设计和品牌塑造结合了 “非法之徒” 的原型,强调自由和逍遥法外的另类精神。产品设计借助了特定外形 和感情符号(例如黑色、铭黄色相间的摩托车会发出很大的声响), 同时在市场营销时,强调与其精神相一致的骑士——身穿黑色皮衣 的粗犷外形。相反,耐克(取自希腊胜利女神的名字)品牌结合了 英雄的原型,通常会寻找一些英雄式的运动人物来做产品营销。迈克 尔-乔丹、泰格-伍兹和兰斯-阿姆斯特朗在秀出典型的英雄姿态 时,也看到他们穿着耐克的产品。当然这也并不那么绝对,并不表示 迈克尔-乔丹坐在哈雷摩托车上的广告,就对摩托车销售没有任何帮 助,或者一群“非法之徒”的年轻人穿着耐克皮衣服的画面,就不能 帮助耐克的销售。如果原型与设计不能完美结合,产品销售的成功率 可能会降低。
在讲故事时,故事里的原型简直让人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例如, 一个原型情节——英雄的旅程,可以总结如下:一个令人期待的英雄 被征召加入一场冒险旅程,但这位英雄早就拒绝加入;在与精神导师 交流以后,并同意接受征召;然后英雄经历种种考验,其中通常会出 现导师被打败或杀死的情节;此时英雄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坚定信心 对抗敌人;最后英雄获得胜利。这类原型主题已经被很多电影导演成 功运用,比如乔治-鲁卡斯和乔治-米勒。在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约翰-布尔曼、弗朗西斯-卡波拉等人的作品和一些迪士尼卡通片 中,这种原型使用相当明显。
一个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原型主题与形式,从产品形态、功能到名 称和品牌建设。既然原型可以影响人们无意识的认知和根本的喜好。 那么,当传统的沟通方式不能使用时(比如用语言沟通),原型语言 就特别好用。值得注意的是,对特定原型的反应可能因不同文化而 异,因此在应用之前,应该先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测试。
启示:在设计中加入动物元素更具有亲和力。
面积对齐
随着专业设计软件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在设计案例中设计元素可 以非常精准地对齐。然而,电脑设计软件的对齐方式都是以设计元素 边界为基准一包括居中对齐在内,因为这里的中心是根据边界计算 出来的。当各设计元素大致相同且对称的时候,这种做法很有效,但 是当设计元素的形状不一又不对称时,效果就不是那么理想。如果在 设计过程中遇到后面这种情况,比较理想的做法就是,设计师根据设 计元素视觉比重或面积作为对齐的基准。但这项技巧通常需要设计师 有较高的视觉水平。在做平面设计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应该采 用面积对齐的时候却误采用边界对齐。
如果想做出满意的面积对齐,需要我们把设计元素顺着中轴线 摆放,让中轴线两边的面积或视觉比重相等,就会在中轴线上得到平 衡。以相似元素的边缘为基准左对齐或右对齐,会得到整齐的边线, 但若根据面积对齐,则必然会出现凹凸不平的边线。如果设计元素的 边线需要直线,那么就必须让对齐的设计元素的某些部分到栏间或页 面的空白处,但如果元素的形态不一,这种做法通常能营造出最强烈 的对齐感。
面积对齐法则除了适用于图形元素,也适用于文字元素。例如, 左右不对齐、水平居中摆放的文字模块,如果根据面积对齐原则,会 比根据宽度对齐原则的水平居中文字模块略偏左,因为面积对齐法在 计算水平居中的位置时,会把右边不齐所减少的面积也考虑进去,让 水平中线向左移,而边缘对齐的做法,则只会把文字模块当成一个矩 形,并用最右边的字母作为矩形的右边界,然后整块居中。另外一些 常见的文字范例还包括:拉出引文时,引用的文字模块应该以文字边 线而非引号作为对齐基准。出现1234的条列项目和打星打点之类的条 列符号时,也应对齐条列的内容文字而非数字或符号,除非故意要把 列出的项目置于次要位置。
要将不同元素结合在同一个作品里,可运用面积对齐。如果设计 元素的形式简单对称,就对齐边线;否则,就对齐面积。除非有什么 特殊的考虑,否则引号也都要外加上去。条列项目时,把数字符号拉 出,除非刻意要压低这些项目的重要性。
启示:图标设计中利用图标盒子
魅力偏见
有魅力的人通常更受欢迎。有魅力的人更受异性青睐,得母亲疼 爱,法官和陪审团会对他们比较宽容,选举也会得到较多选票。在所 有条件都相等的情况下,有魅力的人工作被录取率高,而且做同样的 工作,他们的薪水会比没有魅力的人多。这种魅力偏见是生理和环境 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生理上来说,当人们散发健壮和性感的气息,会被认为有魅 力。测量健壮和性感的最佳方式是看此人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匀称 而对称的五官;
理想的腰臀比(女性为0.70,男性为0.90)
缺乏以 上这两个条件,会被认为营养不良、生病或基因不良,这些缺点会成 为选择伴侣的绊脚石。生理因素的魅力是先天的,而且在各个文化中 都一样。例如在研究中,把有魅力和没有魅力的人的照片拿给婴儿看 (两个月和六个月大的婴儿),结果发现,不管婴儿的性别、年龄或 种族,他们都会花更多时间注视着比较有魅力的人。
从环境因素上看,当女人强调社会所认知的性象征时(例如用口 红强调嘴唇),男人会被她们吸引;当男人表现出有钱、有地位(例 如昂贵的汽车),女人会被他们吸引。举例来说,有研究指出,把职 业加在有魅力和没有魅力的人的照片中,再拿给男人和女人看,女人 喜欢“没有魅力、但有高薪工作”和“有魅力、中等薪资工作”的男 人。但是,不管女人经济状况如何,男人都不喜欢没有魅力的女人。 在不同文化中,影响魅力的外在环境因素会有很大差异。
当内容涉及人影像的营销手段时,就要考虑使用“魅力偏见”法 则。如果是用女性形象作为主要元素,请使用腰臀比约为0.7的有魅力 的女人,并用该文化中的性感象征来强化。当设计的重点是呈现一个 有魅力的男人时,请利用腰臀比约为0.9的男性形象、并展现其丰厚的 财富和显赫的社会地位(例如让他穿上昂贵的服饰)。
启示:产品和模特组合展示。
后续正在路上...
酷酷酷的人会点赞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