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应对频繁而盲目的甲方需求?
这个问题是设计圈里老生常谈的话题之首了,甲方一顿指点江山究竟是想设计师怎样?

不吃竹子的大熊猫私信我:我是三四线城市苏州城里普通的一枚美工设计师,经常接到客户回复过来奇葩的修改意见,比如LOGO要大又不能太大,要高端大气又要接地气,要看起来很贵实际又很便宜的那种感觉,等等,这些看似奇葩的需求,他们是要故意为难设计师的吧,怎样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呢?
回复不吃竹子的大熊猫:
你好,不吃竹子的大熊猫,你描述的这种频繁改稿不知甲方到底要怎样的情况,是行业老大难问题了,建议你先哼唱一段薛之谦的歌曲《你还要我怎样》,坐下来用3分钟吃个苹果,哈哈哈~
这个问题是设计圈里老生常谈的话题之首了,甲方一顿指点江山究竟是想设计师怎样?今天来聊聊怎么明(回)确(怼)甲方爸爸的修(变)改(态)需求,之前也解答过这类问题,感兴趣的伙伴可翻阅“字要大”和设计师的审美之间,这个矛盾不可调和怎么解?
我们经常看到网上流传的那些段子,高端大气上档次,五彩斑斓的黑,logo放大同时缩小一点,等等,这些看似奇葩的需求,他们是故意在为难设计师吗?
少量客户爸爸喜欢自负地谈论理想蓝图,只想凭空起高楼,哪管位置是处在沼泽地里还是原始森林里,
大部分客户爸爸还是想把事情做做好的,又不知道怎么表达,最后一意孤行地希望凭借自己叱咤商场几十载的丰富的理(忽)论(悠)经验,希望主宰并轻松搞定小小的设计师,得到自己想要的平面视觉效果,所以甄选客户很重要,
此处敲黑板划重点,作为设计师有针对性的挑选客户,并不是要挑肥拣瘦,而是看穿了一切后有指向性的选择,选择能让项目大概率顺利落地的合作者是有必要的,

一流甲方有内涵有审美没脾气,二流甲方没审美没内涵脾气大,三流甲方啥都让你看着做,最后让你改稿改到发疯,多接触一流甲方能有效提升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很多好的点子灵感才能得以保留下来,并成为现实并让生活更美好。
2
其次,一定要按商业规则来挑选项目伙伴,哪怕是对你的老乡朋友,还是你隔壁的二婶家的二舅家的儿子,你的原单位的老大哥,等等。

设计师普遍心软,又喜欢盘缘是执业大忌,做项目一定要以定金到账为标准,而不是口头协定或一纸合同,潜在客户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间接可以说明他对你这个人的专业技术的信任度,以及合作中是否能愉快配合都能看出来,别问我为何知道的(捂脸~),
筛选客户对于一个项目是否能完(完)整(美)走下来(拿到尾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师,切记平时要多绷着点,不要随手接烂单,要尽可能多接触优(多)秀(金)有魅力(审美力)的客户,
这不是市侩,而是在大众传播时代,规模化的服务和信息就可以打动我们,促使客户买单,同时在今天这个场景感知时代,只有极致体验感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才可以征服客户。

视觉设计师,听起来似乎挺艺术的一个职业,不过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苦逼的手艺人,靠手艺吃饭,手停了收入也就停止了,
所以不如很多其他的行业那样可以批量操作短频快,尤其是平面视觉设计行业,很是考验你臣服行业的耐力和深耕细作的功底,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才得益。
对于所有手艺人来说,其实经常都会面对这种问题,就是我们作为内行,有时候面对一个不是内行的人提出的需求,会感觉很无理很变态很难做。
3
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对所谓技术好的设计师却轻视实现自身价值,项目反应周期过长,吧啦吧啦的diss结论出来……那么今天来聊聊为什么甲乙方会存在认知差异,以及如何去解决这沟通中的鸿沟。
( Ps: 视觉设计师,当你突然幡然醒悟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就是最合适的时候。成长就是一个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成长也是一个从仰视到平视再到俯视的过程…… )
其实是因为缺少一个步骤:翻译。我们仔细想想,当他们说字要大的时候,到底是在说什么?真的只是要把字放大吗?其实不是的。字要大的意思,翻译一下:是要醒目、显眼、信号强。
当他们说LOGO再大的时候,到底是在说什么?难道是对画面LOGO比例觉得不妥吗?不懂客户语言以及心里在想什么的设计师,往往这个时候开始哗啦哗啦改版面,
各种横竖左右变动素材位置,好让LOGO有空间能够更大,其实甲方爸爸真正的意思翻译一下:是我希望品牌信息更加醒目、凸显,可以变个颜色,弱化一下其他元素,而不是真的希望LOGO放大,
原研哉说过,“设计行为是对信息的提取、整理和呈现”,做设计,本质就是处理信息。那么LOGO要大翻译过来,代表的就是信号强。

OK,如果你理解了这一层意思,就是当甲方说LOGO要大时,其实是想说信号要强。那你就不会真的只是把LOGO放大了,你的处理方式有很多很多种,一定能找到一种既不破坏你心里的审美,又能满足需求的方式。前面说的那个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在我们设计师眼里,在潘通色卡中,即使是最简陋的那一版里,红色就有五百种。而往往实际当中客户只会告诉你说:我要红色,大红色,哦买噶!
设计不疯才怪,由此看来视觉设计师辅修一门《甲方心理学》《甲方行为分析学》《设计从业语言学》和《抑郁症的疏导与缓解>非常有必要。
那么接到这种需求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先想一下,这个看似奇葩的需求,在这个目标的情景下,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再运用设计专业能力,自然能达到需求和审美之间的平衡。
* 第一步是翻译需求,弄明白他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
* 第二步是专业匹配,从掌握的设计技巧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实现需求。
我们平时工作时,往往特别重视第二步,拼命提升设计感,拼命美化细节,但其实更重要的是第一步。
甲方他们不是设计专业的人,他不懂我们的那些衬线体、视觉平衡、色彩构成这些玩意,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设计师付出了时间成本,就应得到相应回报这一点,都不能理,认为不过就是在电脑上简单画几笔而已。因此,我们不能期望他们用设计专业的语言去描述需求。
他们只能用他能想到的有限的词汇。甚至实际上,在他没看到心目中对的那个方案时,他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很正常。
只要你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品牌和用户创造价值,那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一个翻译的问题。

去做让自己真正沉浸其中的事情吧,你只管努力,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对于初入职场的设计师,这样的知识对你的工作产生直接帮助,是我们开心看到的事,那么接下来聊聊你遇到过最『奇葩变态』的需求是什么呢?
/
图文 侯真真 公众号【侯真真频道】
吆喝 打盹的鲁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