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沉浸式体验设计的趋势,可不只有黑色?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UI设计师/5年前/6923浏览
2020沉浸式体验设计的趋势,可不只有黑色?Recommanded by editor
VV体验

沉浸式体验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进而忘却真实世界的情境

沉浸式体验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进而忘却真实世界的情境。自iOS 13终于推出“Dark Mode”黑暗模式之后,沉浸式体验愈发受到推崇,各路产品在体验上纷纷跟随,设计出匹配系统的的Dark Mode。可很多设计师就会问,为什么沉浸式设计就一定要是深色的呢?

为什么沉浸式设计大都偏深色?

在《设计的法则》一书中,对沉浸的解释使用的是心流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氛围让参与者享受某种状态。沉浸式设计中,即要有吸引用户的无缝链接的完整故事链条,还需要营造主题场景空间,通过场景延伸融合故事情节,适时制造有趣的互动体验节点等等。从而使用户沉浸其中,忘却真实世界。


可见沉浸式设计的关键是吸引,用户的视线首先被吸引过来。现在大家花10S钟体验一下眼睛的观感,盯着下图左侧的白色背景的界面10S种,转而盯着黑色背景的界面,感受如何?



观看白色界面的时候可能感觉很正常,轻松自如。转而看黑色呢?轻松自如的氛围立马被打破,要挺直腰板认真察看敌情了,整个的都精神起来,甚至变得有点紧张,这就是为什么沉浸式设计大都是偏深色的原因。深色首先让用户感知到的是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不然总觉得看不清或者会错过什么?所以说深色更容易让人进入沉浸式体验模式,所以在设计上被引用的很多,但浏览深色,眼睛很快就会变得疲劳,而且沉浸式设计只有深色模式吗?答案肯定不是的。


沉浸式体验该怎么设计

黑色能让人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但除了黑色还能有其它沉浸式的设计方式吗?突然想起Segment.io的创始人Ian Storm Taylor告诫设计师们远离黑色,原因是它会让所有的其它颜色黯然失色。当然我个人非常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设计好不好不能用颜色来下定论。沉浸式体验需要尽可能地调动五感,长时间吸引住参与者注意力,尽可能排除其它干扰。例如迪士尼主题乐园,利用感官刺激达到心流状态;玩游戏,各种技能与挑战匹配主人的认知达到心流模型。




我们先来总结沉浸式体验具备哪些特点:被吸引去、全身心投入、目标明确、即时反馈、主控感 、无忧无虑、主观时间感改变。这些特点需要营造一种“代入感”,这种“代入感”转变为设计需求就是我们常说的场景化设计、抓眼球设计、故事化设计、情感化设计。

场景化设计

用户被吸引往往是置身于某一种场景之中,场景的设计代入感很强,这是感官和认知相结合在一起的体验形式。迪士尼乐园的游玩项目几乎把这种场景式设计用到了极致,巴斯光年星际营救、创极速光轮、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等,几乎每个项目都在引用场景化设计,让游客瞬间融入其中。

场景化设计打开的是空间维度,体现了一种空间感纵深感的设计。再就是采用模拟现实的表达更趋向引入场景化设计。




抓眼球设计

抓眼球的设计,几乎是所有设计师最擅长,这好像是最能体现我们专业特长的地方。也是甲方最喜欢用的相关词,说了,我们就要那种是视觉冲击力超级震撼的画面,一下子就能抓住用户的眼球。甲方这一句话背后,也不知道要设计师出多少轮方案才能企及那个高度,说多了都是泪。

抓眼球的设计往往结合那种酷炫光影的表达,呈现出极光的未来科技感,重金属等质感很强的设计,吸引用户的眼球。


故事化设计

听首歌会让人不禁沉浸歌的意境之中,看电影完全被情节所吸引。就如同最近特别火的电视剧《庆余年》付费提前点播事件,造成了结局大泄露。印证了那句话,咱能忍得住不看吗?条漫也是当下超级人们的设计形式表达,因为这种设计的故事性很强,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住用户的认知体验。

故事化设计多以插画、条漫的形式来表达,恢弘的场景体现故事的画面感,通过内容深深吸引用户的心智模型。

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的设计也算是近两年被提及相当多的设计形式,情感化设计是一种引发用户共鸣的情绪化表达。这种情绪化表达,可以是这种及时反馈的体验感,也可以是这种触动用户的动效。唐纳德《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情感化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对应到产品中的设计。



第一阶段:本能水平的设计——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


第二阶段:行为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可能是我们应该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是一种有乐趣的操作体验,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反思水平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会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快。这一层次,事实上与顾客长期感受有关,需要建立品牌或者产品长期的价值。只有在产品/服务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通过互动影响了自我形象、满意度、记忆等,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成了情感的代表或者载体。


情感化设计反馈出来设计的本质问题与产品的内在价值无关,而在于联络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产品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当以物品的特殊品质使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当它加深了我们的满意度时,爱就产生了。



写在最后

沉浸式体验表达的用户的在情境下进入的心流模型,引发感官和认知体验的共鸣。我们常见的“Dark Mode”黑暗模式更易于引入用户的沉浸式体验,但并不代表沉浸式体验设计只有深色模式,通过上文的层层分析,我们发现沉浸式体验的设计方式主要分为场景化设计、抓眼球设计、故事化设计、情感化设计这四个模块的设计。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VV体验  原创


58
阅读原文
|
Report
|
116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CandleTown-蜡烛镇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UI
1532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作品收藏夹
方案
方案
方案
方案
作品收藏夹
我的收藏
我的收藏
我的收藏
我的收藏
作品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可视化
可视化
可视化
可视化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