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岭古村速游记
月岭古村速游记
在百度地图导航的指引下,我们顺利到达了“月岭古民居”的门头下,但是门头里面在修路,村民们正在忙碌着施工,路上及两旁除了他们没见其他的游客。见有车过来,他们麻溜的将放在路中央的施工工具挪到了旁边,让我们很顺利地将车驶入到了月岭村头。路口新立的一块大石碑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下车一看,原来月岭村还有着红色记忆,是湘江战役时当年红军宿营的旧址。
据石碑背面记载的简介,我们仿佛又看到了1934年11月26日的情景:中央军委红星纵队随红一军团从永安关进入广西灌阳的桂岩、玉溪、月岭、文市一带。当天晚上,中央红星纵队一部分在月岭村的祠堂、文昌阁、步月岩、白驹岩等地宿营,次日凌晨离开。2019年,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灌阳县全面开展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敛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工作,对文市月岭村红军驻扎旧址进行修缮,命名湘江战役月岭村红军宿营地旧址,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二、月岭村的宝塔山
村口进村的路有两条,一左一右,一打听都可以进去。但当我们抬头环视一周后,左手不远处一小山上的塔成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分析,现在是早上九点,趁太阳还不是很辣先爬塔再进村,不然气温升高了再去爬的话会受不了。从村口到塔顶估计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山头也不高。我们在过去的路上,遇见一提着塑料袋去丢垃圾的小帅哥,打听了一下塔叫什么名有什么来历,小帅哥表示他只知道这山叫洞背,上面的是一个宝塔,他们喊作宝塔山,其他的他就不知道了。不知道没关系嘛,我们有百度肯定会知道啦。打开手机一搜,新浪博客读行天下900是这样记录的:广西桂林灌阳月岭村前的洞背山顶有一文塔,本来西山顶上还有一笔塔,与之相对。可惜笔塔毁于文革。此塔建于嘉庆年间,塔高12.5米,为七层八角,塔身腹实,全以长条青石雕砌而成。每层雕有翘角,塔顶有石雕葫芦。塔身上刻有“青云直上”四字,故此塔又名催官塔。据记载塔顶雕有一石像,右手扶冠,左手握一元宝,喻义为升官发财。
我在想,关于当时建这文塔和笔塔的原因,我认为很值得当地政府去月岭村及村民中去考究、深挖一下这两个塔的来源和故事,必要时在笔塔遗址对其进行再建一笔塔,还原历史。我回来百度了一下,关于月岭的文塔和笔塔网络上均没有他们的详细记载。按理说,中国古时在建塔时都是按一、三、五、七、九层单数来建的,而这个文塔为什么是建的七级塔身?塔顶那右手扶冠、左手握元宝的石像,在当初又是恭贺谁升官发财呢?笔塔当时又是建的几层?它的塔顶又雕的什么像?这里面肯定有着几个非常美丽的传说。至于文革时期被毁的笔塔,他们为什么只毁了它而没有毁文塔?估计这里面更有故事,可惜都已经无从考证,我想它们一定有着许多美好、动人和完美结局的故事,就让这美好的猜想无限的延续下去吧,考不考证,我想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也就两分钟不到,我们爬到了山顶,近距离观察文塔,由于年代久远,垒塔的石块有了松动下沉的迹象,塔底的第一层、第二层都用粗铁丝进行了加固。还真是“昨天的经典不会重演,请珍惜我们身边的过去------携手保护古建筑、古文明”吧。
可能是正对着太阳吧,虽然我们没有发现石块上面有字,也没有看到塔顶的石像,但仍是用心的拍了照片。直到回来在电脑上放大图片观察时,才在塔身中央的石块上找到了“直”、“上”两个字,上面的“青”、“云”两个字由于拍摄角度,看不太清楚。塔顶石雕葫芦下面有个石框,估计里面就是手持元宝的石像,由于同事带去的航拍机操控器刚好没电,我们站在塔底是无法拍摄到它了。这就是命运吧,算是我与升官发财无缘吧!
三、月岭村的起源
据唐景涛故居对面坐在巷子里面晒太阳的老爷爷向我们介绍,他们村大约是在元朝初期,从湖南零陵县搬迁到这里来的。因为村子后面的高山看起来象一头横卧在哪里抬头望月的犀牛,所以取名望月岭村。到现在差不多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后在民国时期才改名叫月岭,然后就一直喊到了今天。月岭村人全部姓唐,祖辈一脉相传已有28代。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共有1600余人。
当我们问到老人该村有什么比较出名和好玩的东西时,他告诉我们除了村里的六大院塘是清代道光年间修建的得进去走走。村里还有一个将军庙,庙前有口老井,也可以去祀拜下英雄和看看。村口有一宝塔山,可以上去看看,看下村子后面望月的牛到底像不像。可惜宝塔山对面的另一座塔已在文革时期被毁不存在了等等。由于老人说的一口流利的灌阳话,我们没太听清楚后面他介绍的其他景点。而是应他老人家的邀请,进入了他们现在居住的老宅子里去参观。
这是一座老式的五间住屋房子,除了瓦片,几乎全为砖木结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中间一个大堂屋,堂屋左右各是一个大房间。堂屋后面隔间也是一个房间,但被现在的老人用作了厨房。堂屋正对面是一露天天井塘,但塘已被填平,中央放有一具很大的已废置的石雕鱼缸。塘的左右仍各有一间偏房,且均为两层,木楼上面建有半圆形的观景平台。长方形的天井,房顶盖的全是青色瓦片。堂屋左右各有一扇通向外面双开的大木栓门。左右各一大承重的木柱子,柱子下面的垫石,圆鼓鼓的,垫石上面还雕了图案,不知什么原因,老人家的垫石油光水滑的,上面的图案已经不太清晰了。各个房间的窗户上更是雕龙画凤,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动物图案,它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将古时木匠们精湛的雕刻手艺展现得淋漓尽致。堂屋两边的大房间各有两层,上下两层中间是被梯板隔开了而建,二楼上边每边都留有一个木平台口子,搭上梯子就可以上到二楼,上面主要用来放置物品。整个房屋打扫、整理得很干净,充分体现了两位老人的生活品质。正在忙着择菜的老奶奶见我们进去,非常热情的招呼我们问我们是那里人,当我们告诉她是全州的时,她非常高兴的告诉我们,她也是全州的,而且是全州石塘沛田的。一不小心来了外家人,老奶奶非常热情地要留下我们吃了中午饭再走......
整个古民居里面的路都是青一色的青石板铺就,而且是四通八达,分别通往“翠德堂”、“继美堂”、“多福堂”、“宏远堂”、“文明堂”、“锡暇堂”等6个大院。大院大多数古建筑仍然保存完好,但有人居住的少了,大多是大门大开或锁闭的,里面没人。偶尔会有几幢新楼房立在旁边,可能都搬迁到新房去住了吧。所有的古建筑风貌和格调好象都是一样的,区别不大,但又各有其独一无二的独特魅力。穿越在这古民居的街头,只要你往前走,青石板路就一直往前面延伸,转来转去没有尽头。似乎带着你步入了一个大迷宫,又似让你陷入了一个神秘的“大观园”。
我们顺着长长的石板路慢慢欣赏,先后到达了翠德堂、锡暇堂等,发现每个大院几乎都有水井、鱼塘、粮仓、石磨、后花园等等。负债的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当时到底是多么的富有。感觉所有的古民居建筑房屋座落朝向、建筑风格及格局似乎都存在雷同,而且排列得井然有序,估计当初建设时肯定是溶入了风水学和八卦智慧而建的吧。单凭我个人业余的审美观,从大院的门头、大门、大木柱、窗户、土墙等等上面的木雕、壁绘还有石刻可以看出,以前的工匠们可谓是付出了非常辛勤的劳动,费尽了心思,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自己毕生所学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古民居建筑里面一步一景,青色的砖瓦、深红的木头、悠悠的巷子、高高的土墙、浅青色长长的石板路都会留给你无限的遐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一一观赏完余下的四个大院,但我记得在有个堂的门头前,我们停留了很久,因为门头上的四个木雕大字引起了我们浓厚的考古兴趣.由于我们不全认识,估计加百度分析吧,我想应该认作“厚德多福”,算是对《晋书》里记载的“唯厚德者能受多福”之浓缩吧。
“将略无双安社稷,军威丕显振山河”,读着这对联,我就能深深感到这里面的故事肯定与保家卫国的英雄们有关。打开手机百度一搜:原来此将军庙,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将军庙里供奉的是抗金名将岳飞的胞弟岳翻和第五正将韩顺夫.这两位将军于南宋绍兴5年1135年奉命剿匪安民,到灌阳文市追剿叛将曹成而阵亡。人们为了缅怀这两位将军,为维护国家安宁而战死沙场之壮举,在四季长流的“上井清泉”旁边,为他们修建了这座气宇轩昂、彪炳千秋的将军庙,并在庙石上面刻了这一副对联。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为了纪念这两位将军,月岭村村民每年都会自发组织举办将军节庙会,到2018年12月已是第四届将军节暨庙会了。
月岭村除了民居规模宏大,建筑物古老豪华之外。村里的古牌坊、文昌阁、百步亭、岁月亭、太极井、唐孔林石圈墓等等都是珍贵的艺术瑰宝,可惜由于我们前期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无缘亲自目睹。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月岭村旅游事业的不断做大做强,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再回去好好欣赏、探寻他们的故事,是为游记。





















































































